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问 :】江苏读者李兴中来信问汽车尾气的成分。【答 :】汽车排放的气体中包括一氧化碳、未燃净的碳氢化合物、水、一氧化氮、氮、氢、硫以及各类微量元素如铅、溴等。无铅汽油采用可以使汽车废气中铅含量大大降低。其它物质的比例取决于发动机的状况和车辆的驾驶方式。一般来说 ,尾气中水占 1 3% ,氢占1 %~ 2 % ,一氧化氮占 1 %~ 5%。其余部分主要由碳氢化合物和氧化氮组成 ,在汽车加速和空转时以前者为主 ,减速和慢速行驶时以后者为主。汽车尾气中各种成分的详细比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
【问 :】广东读者王敏来信问我国空气质量周报中的污染指数表示的意思。【答 :】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形式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和空气污染的程度。周报包括两项主要内容 ,一是主要污染物 ,主要指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等 ,哪一项污染程度高 ,就把哪一项确定为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用空气污染指数表示 ,指数在 0~50之间为 类标准 ,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表明空气质量为优 ,人类可以正常活动 ; 类标准在 51~ 1 0 0之间 ,主要适用于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随着能量消耗的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局部的、地区的以及全球性的三种。一氧化碳中毒对交通警的危害是局部影响,酸雨对欧洲森林的影响则是地区性影响,而太阳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产生的各种生物效应属于全球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问 :】山东读者陈东来信问臭氧浓度。【答 :】地面的臭氧浓度是用臭氧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 1 0亿分之几 ( PPb)为单位加以衡量的。人们普遍认同的规律是 :地面臭氧的标准浓度是 1 2 0 ppb,这应该是根据每小时进行一次测量的结果得出的平均值。一个环境保护良好的地区 ,每年只能有一天时间超过 1 2 0 ppb的标准浓度。像墨西哥城这样的城市 ,地面的臭氧浓度高达 50 0 ppb。洛杉矶已经采取了一些保持环境清洁的措施 ,在情况较糟的时候该市的臭氧浓度约为 2 0 0~ 30 0 ppb,每年超过 1 2 0 ppb标准浓度的日子约为 2 0 0天。芝加哥、休斯敦及一…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数字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 :】湖南读者刘闯来信询问数字地球的含义。【答 :】数字地球概念不是科学家提出来的 ,最早提出的是美国副总统戈尔 ,1 998年 1月 31日 ,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演讲中指出 ,我们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一个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分辨率和三维的虚拟地球。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的背景 ,是满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般说来 ,数字地球的含义是 ,把有关地球浩如烟海的、高精度的、三维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 ,形成一个“数字世界”。在这个“数字世界”里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 ,都…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地球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减少而造成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量增加,会降低人体抵御艾滋病毒的能力和带来其它危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这份报告是依据大气中臭氧含量至2000年将减少5%至10%的保守估计进行预测的。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湿地植被退化原因分析及其预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以来,鄱阳湖长期处于低枯水位状态,湖盆植被面积减少600km2;洲滩土壤含水量降低,旱生植物物种入侵,占据高程15m以上洲滩,湿地植被演变成中生性草甸,使物种大幅度增加;湿生和水生植物向湖中心下移,生长空间缩减;对水深、污染物敏感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对水深适应性强和耐污染的植物迅速扩张。无序采砂、防火烧荒、牲畜放牧加剧了这一局面。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湿地植被正在逐步退化。为了遏制这一退化现象,正在建立鄱阳湖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植物群落固定断面和针对稀有物种、对水深和污染物敏感物种、危害湖泊健康物种进行专项监测,针对发现的问题,用遥感影像辨识、实地勘测研究分析全湖变化状况,判断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治对策,向相关部门和地区提出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8.
198 5年国际社会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号召和组织下进行了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谈判。通过并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该公约在前言中指出了臭氧层破坏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影响 ,并根据《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的原则 ,呼吁各国采取预防措施 ,使本国内开展的活动不要对全球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呼吁各国加强该领域的研究。该公约在前言中指出 :在保护臭氧层中应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要求 ,这实际上暗示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全球一半问题上的合作原则 ,即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该公…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等危害居民健康的负面问题。利用2005-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城镇化与居民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率每上升10%,人均预期寿命增加0.37%,新生儿死亡率下降2.48%。城镇化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城镇化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居民健康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城镇化主要通过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促进医疗资源的增加、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入等途径增加人均预期寿命,改善居民健康水平。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推进城镇化来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使城镇化真正造福于人。因而,未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应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朝阳区饮用水中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致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致癌物和非致癌物所致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均低于USEPA和ICRP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化学致癌物和非致癌物致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集中在10~(-8)-10~(-5)a~(-1)和10~(-11)-10~(-9)a~(-1)数量级,各饮水类型的总体个人健康危害年均值以致癌物健康危害风险为主,占总风险的99.98%,应优先控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一个简化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兰村水源地监测到的化学污染物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论如下:①兰村水源地非化学致癌污染物的健康危害指数远小于1,因此兰村水源地非致癌污染物通过饮食途径不会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影响。②氟化物是太原市兰村地下水中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但氟化物是天然背景所致。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可能是人为来源的氨氮进入地下水后氧化所致,应该引起警惕,它们浓度的变化表明人为污染物已经开始进入兰村水源地。  相似文献   

12.
空气污染对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但大多数学者研究从样本的独立性出发且不考虑内生性问题,忽视区域之间空间相关性,所得结论和政策建议需谨慎对待。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文基于Grossman中国宏观健康生产函数,选取2001—2014年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作为样本,选择以PM_(10)和PM_(2.5)作为空气污染的代理指标,在充分考虑空间效应和严格假设检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对居民的公共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即PM_(10)和PM_(2.5)每增加1%,导致哮喘疾病和内科门诊等疾病人数不断上升,且影响都比较大,尤其是对哮喘疾病的影响分别为0.2236%和0.2272%。经济增长对公共健康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最大;其它财政医疗支出、卫生技术人员和人口密度等要素对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较小。由于空气污染的负外部性,研究还发现,区域之间空气污染的"溢出效应"对领域居民公共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说明忽视空间自相关性的存在,会使得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估计产生偏差。从长期看,空气污染对本地居民公共健康的直接效应都显著为正,PM_(2.5)间接效应显著为负,但PM_(10)间接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各级政府除了在源头上治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公共健康水平外,还应该打破各自为阵的行政垄断,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跨区域环保合作,共同治理和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等。这对区域之间协同减排和保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济南市大杨庄地下水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改进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下水源地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学非致癌污染物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很小,供水能够满足要求,非致癌污染物中健康风险最大的是氟化物、其次是硝酸盐、铁、氨氮、亚硝酸盐。氨氮、硝酸盐污染物3年来有较大增长,应该是大杨庄水源地的优先控制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198 7年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该议定书确定了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时间表 ,使全球保护臭氧层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1990年、1992和 1997年分别通过了议定书的《伦敦修正案》、《哥本哈根修正案》和《蒙特利尔修改案》 ,对议定书内容进行了质性的补充 ,比如建立多边基金 ,帮助第五条国家淘汰其ODS。虽然近几年来全政治协商会议的履约活动在各国的大力努力和合作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保护臭氧层工作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资金不足、技术转让障碍、第二条国家向第五条国家转移ODS、过分看重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为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环保局于 1 992年组织制订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家方案》,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新修订的《国家方案》。新《国家方案》为各相关行业推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 ,确定了替代技术的实施计划以及需要优先发展的国内替代技术。新的《国家方案》还重新核算了我国今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所需的多边基金资助费用 ;确立、完善了确保淘汰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体系。中国将实施臭氧层保护的新《国家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对武汉地区6个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元素Hg、Cd、Cu、Pb、Zn、As、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效应进行研究。调查区的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表现出市区内湖泊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郊区湖泊,其中墨水湖中重金属含量最高;湖泊沉积物柱重金属元素垂向分布表现为城区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湖泊某些元素表现出表层沉积物显著高于底部沉积物含量的特征,而郊区湖泊除Cd外其它元素垂向含量变化不大,说明郊区湖泊受到人为影响较小。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湖泊沉积物进行生态危害评价,显示武汉地区湖泊元素生态危害排序为:Cd>Hg>As>Cu>Pb>Zn;墨水湖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相对最高,其次是金银湖;其它湖泊重金属生态危害都比较轻,总体而言武汉湖泊重金属生态危害还是较小的。但参照国外沉积物基准的生态数据库阈值,市区受到人为污染较严重的湖泊沉积物可能会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联邦政府环境保护的研究与发展的目是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安全的饮用水、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有毒物质的危害、研究和减缓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问题。联邦政府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发展(R&D)十分重视 ,在环保科技领域给予了持久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经费投入 ,目前其重点领域主要有 :( 1)环境监测研究。美国对其环境变化的监测需要有根本性的改善才能适应未来几十年的挑战 ,现有的环境监测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不同自然资源变化提供综合数据 ,而这些监测资料是对生态系统的变化及采取对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居民的健康日益受到环境、外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方面的原因,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缓慢.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及其分布状况,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家庭状况、生活习惯、就医决策、医疗保险等因素均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尤其是在收入、工作等经济因素之外,健康观念、就医决策和保险覆盖等社会和制度因素亦对城市居民个人健康产生影响.同时,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相关变量的方法,检验了Grossman模型的适用性,同时也检验了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稳定性.在总结研究结论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应从经济,社会和制度三个层面全面促进城市居民健康的综合改革框架.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环境问题,其不仅直接破坏环境质量,还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研究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和分布状况具有一定的意义。选取武汉市不同交通圈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表土中Ni、Cd、Cr、Cu、Pb和Zn 6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状况和污染来源,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生态危害等级,并运用Arc GIS空间插值得到元素的空间分布图。得出以下结论:(1)就平均值而言,Ni、Cr、Cu 3种元素均在省背景值以内,Cd平均值约是国家二级标准的10倍,累积最为严重;(2)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种元素可聚类为两类,Ni、Cr和Cd、Cu、Pn、Zn,前者主要污染源为气候、母质、年代等成土因素,后者主要受到交通、工业等人为活动及成土母质的的影响;(3)不同研究区累积情况不同,内环最严重,三环带次之,二环带最小;(4)研究区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或强度生态危害,且程度上都是内环三环带二环带。  相似文献   

20.
当前,空气污染的现状与公民对干净、健康环境的诉求之间关系紧张,迫使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空气污染和相关的健康问题。基于2008—2018年中国338个城市PM_(2.5)浓度和人口密度的遥感数据,采取暴露-响应函数来估算因为长期暴露在PM_(2.5)污染下产生的早逝及相关疾病发病率。进而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城市分为四类,并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分别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健康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虽然PM_(2.5)污染及相关的健康风险都经历了恶化、缓解到改善的过程,但全国范围内由污染导致的各类健康问题依旧严峻,早逝、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人次高达到数十万。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338个城市划分为工业型城市、资源型城市、中心型城市和其他类型城市,四类城市的健康风险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8年相比2013年表现出健康风险显著下降的状态。从影响因素来看,健康风险主要受城市化率、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工业型城市健康风险的主导因素为城市化率、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则为城市化率和人口密度,中心型为人口密度和产业结构,其他类型为城市化率和人口密度。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城市的城市特性及主导因素差异,分别针对城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和评价标准深化等方面给出以下四条政策建议:多中心城市模式与城市落户政策双管齐下,降低人口密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奖罚并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社区医院功效,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将健康成本纳入环境及城镇化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