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定义了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本质及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的概念,阐述了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的理论模型,进而定义了事故隐患的概念,最后给出了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实际模型。  相似文献   

2.
从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理论出发,分析了事故隐患的内涵,用新的观点定义了危险源并给出了辨识方法,进而提出了事故直接及间接隐患辨识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事故隐患辨识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理论出发,分析了事故事隐患的内涵,用新的观点定义了危险源并给出了辨识则提出了事故直接及间隐患辨识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金川公司龙首矿安全生产的实际,论述了建设人机环境系统并实现其本质安全化的意义,对该矿员工的本质安全化建设、机具与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建设的经验作了介绍,其中,特别强调“四合一”的管理模式是人机环境系统实现本质安全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在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原理[1]一文的基础上,阐明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理论模型及实际模型,然后阐明了实现人、机及环境三者本质安全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原理一文的基础上,阐明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理论模型及实际模型,然后阐明了实现人、机及环境三者本质安全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省属煤矿实际,从人员、设备、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和在班组重点实现人机环境系统随机安全化阐述了推行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齐卫 《安全与健康》2001,(z1):19-21
简要阐述了安全法规中的重要观点和原则、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原理以及事故隐患的治理与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指出加强"三大建设":即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和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建设,是当前推进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肖惠临 《安全》1998,19(2):36-39,33
本文从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的角度,利用“故障浴盘曲线”,对消毒锅的早期失效、随机失效和耗损失效,结合具体的事故实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使用可靠性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提高消毒锅可靠性的措施,以及控制消毒锅爆炸伤亡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系统本质安全化的原理,其基本内容是用设备本质安全化技术的方法建立企业系统本质安全化的体系;安全作业标准化是系统本质安全化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及其安全作业标准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运用人机环境系统原理,努力提高安全工作整体水平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对安全科学理论中的安全、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安全性与危险性、危险墒与危险度、安全管理与安全信息、安全本质与安全本质化等概念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质安全化管理思想及实证研究框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分析国内本质安全化管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两类系统本质安全化实现路径的差异性:①技术系统本质安全性等于构成要素的本质安全性乘积,只要保证要素本质安全化,系统也趋于本质安全化;②社会技术系统关键要素是智能体,从根本上无法达到本质安全化,但智能体自身具有一定容错性和自组织性,在相对可靠条件下,需要通过和谐交互机制使系统而获得本质安全化。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本质安全化管理研究基本思路:基于3层次和谐交互机制的本质安全化动态演化机制;并对系统本质安全化进行了量化;给出判定系统能否实现本质安全化条件以及本质安全化管理的基本函数关系;得出了系统本质安全化是系统安全性极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建立人机环境系统物理模型,剖析两类危险有害因素诱发事故的机理,阐述危险有害因素在生产系统中不同影响程度和情况.将生产系统划分为本质安全型、风险型、危险型和危机型四种形式,并与之对应将安全管理分为本质安全管理、风险预控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响应管理四个等级.进而提出推行“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以应急响应为补充、以本质安全为目标”的“四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系统本质安全化的原理,其基本内容是用设备本质安全化技术的方法建立企业系统本质安全化的体系;安全作业标准化是系统本质安全化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及其安全作业标准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都有一种模式,只是优劣不同而已,重要的是如何优化模式。优化安全管理模式首先是优化安全管理目标,在高水平的目标指导下优化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体系。安全管理目标对不同管理层有不同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宏观管理,可以用伤亡大样本的统计值作为基础,在强化管理,加大安全技术经济投入,提高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水平的前提下,制定先进的伤亡控制指标,作为政府的安全管理目标。企业应以事故为零作为目标,制定事故隐患辨识及治理标准,建立安全管理目标体系,不宜以伤亡指标分解作为企业  相似文献   

17.
对“安全本质化”和“本质安全化”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安全本质化”作为“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具有更大的适用性。“本质安全化”亦是可用的,但在使用时受到一定前提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安全科学的本质问题,探究系统科学思维下的安全基本定义和学科体系。以刘潜安全定义和“3要素4因素”系统原理为基础,探讨其科学逻辑。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主流安全定义,分析人类安全认识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解释刘潜安全定义及其内涵。基于刘潜安全定义的内涵,推断出其具有的4大外延,同时提出刘潜安全定义的特征。根据科学哲学、系统科学和科学学的基础理论,刘潜建立安全“3要素4因素”系统原理,对系统原理的内涵进行阐述。最后,分析刘潜安全定义的科学价值。结果表明:刘潜安全定义能够为安全科学奠定系统性、科学性和共性的认识基础,在安全基础概念中起到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石化企业本质安全与本质安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祖健 《劳动保护》1996,(11):11-13
试论石化企业本质安全与本质安全化马祖健一、本质安全与本质安全化的涵义及由来1.本质安全。简单他讲,就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带有的安全。是指一般水平的操作者,即使发生人为的误操作,虽然发生有不安全行为,但人身、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本质安全主要起始于电...  相似文献   

20.
面向新型航空装备系统的安全保障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代机和大型运输机作为新型的航空装备,因其具有更为先进的技术性能,导致服役风险的增大。为促进国内四代机装备部队后战斗力的迅速形成,提出了一种基于和谐交互机制的安全保障模式。通过建立系统安全度模型,揭示了航空装备系统本质安全化的规律,即注重系统组元本质安全化的同时,强调系统组元内部及其与外界环境间的和谐交互作用。分析了系统安全保障模式中的人的本质安全化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阐述了三类本质安全人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借用辐射理念,建立了系统安全辐射模型,提出安全辐射是扩大安全效益的有效手段;对航空装备系统本质安全化中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进行了数学描述,认为系统组元达到有机耦合是安全效用最大化的唯一途径,所述观点为新型航空装备的安全服役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