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今年1月起,被视为全省重大省情调查的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入全面普查阶段。 3目上午,继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省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按照会议要求,全省各地有关部门在已组建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从1月起至12月,将对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全面普查: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等。  相似文献   

2.
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编写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为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可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移动源普查应结合本次普查工作之机,建立云南省移动源普查基础信息库,精准掌握移动源分布情况、污染防治措施情况、各类别移动源成分和构成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全过程做好移动源普查数据质量审核和质量控制工作。介绍了云南省移动源普查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查数据审核要点。  相似文献   

4.
从2008年1月开始,江苏省境内污染源进入全面普查阶段,普查对象为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它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市首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及二次开发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连云港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各类污染源情况,包括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采集到大量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G IS技术中具有支持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及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的功能开发连云港市污染源电子地图。这些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二次开发应用,对新时期环保工作、编制环保规划、优化经济结构、制定环境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实施污染源动态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等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兴城市2009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对兴城市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不同污染类型,进行普查分析、汇总。对污染源治理现状作分析,并针对不同污染源的不同排放特征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第一手基础资料,为同类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即将开始,本人全面参与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正式普查以及普查更新,根据工作经验,从普查宣传、人财物筹备、普查方案确定、考虑区域地方特点、表式设计、普查系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够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在即,本研究简要回顾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普查技术、数据管理应用等不足。指出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与第一次普查相比有着迫切的管理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因此,建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以适应未来环境管理要求为目的,重点放在污染源活动水平调查上;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延伸普查数据生命力;三是突破传统数据库限制,采用大数据技术维护数据生命周期;四是借普查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方式,实现污染源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全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将进入全面普查阶段。全省选聘的30759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深入企业、农村、饭店、矿区,完成全省58万多家污染源的入户调查、表格填报、数据审核、录入上报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已经结束了第一轮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第二轮全国污染源普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即将展开,利用污染源普查可以掌握丰富的污染源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保证环境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污染源治理质量。本文研究了如何应用污染源普查信息推动环境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普查,就提高普查质量,把握普查工作难点,合理应用产、排污系数手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污染源普查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锋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5):172-174,194
阐述了污染源普查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正确的战略手段,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平;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提高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水平;运用切实有效的核算指标,建立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机制;运用法律手段,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水平;运用科技手段,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软件的应用过程,对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背景、流程、技术框架和主要建设内容等进行了介绍,并对软件的成功实施和关键技术的最佳实践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14.
工业锅炉燃料燃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已成为中国大气煤烟型污染和复合型污染的重要诱因,其源强的核算对于大气污染防控、改善空气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详细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工业锅炉废气基本参数的换算、现有锅炉大气污染物实测浓度的折算及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源强的核算方法,归纳了相关参数、排污系数,并对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源强核算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展望,可为从事工业锅炉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的环保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晨曦  陈军辉  李媛  何敏  冯小琼  韩丽  刘政  钱骏 《环境科学》2020,41(10):4482-4494
本研究根据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四川省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其中工业源活动水平来自四川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涵盖11020台锅炉信息、60078家工业企业信息,成都市收集了19152家工业企业数据,占四川省企业总数的32%.各污染源选取合理的排放因子并结合GIS技术,构建了该地区2017年9 km×9 km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7年四川省SO2、NOx、CO、PM10、PM2.5、BC、OC、VOCs和NH3排放总量分别为308.6×103、725.7×103、3131.2×103、927.6×103、422.4×103、30.2×103、72.0×103、600.9×103和887.1×103t.固定燃烧源和工艺过程源是SO2主要贡献源,CO的主要贡献源为工艺过程源和移动源,扬尘源和工艺过程源为PM10和PM2.5的主要贡献源,扬尘源是BC和OC最大贡献源,VOCs排放源主要来自工艺过程源、移动源和溶剂使用源,NH3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和氮肥施用.污染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各项污染物主要集中分布于人口密集,工业和农业较为发达的四川盆地和攀枝花部分区域,高值点位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的德阳—成都—眉山—乐山沿线.本研究建立的排放清单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后续研究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活动水平数据获取的准确性,针对典型污染源开展污染物排放因子测试工作,完善网格化排放清单,为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总被引:73,自引:5,他引:68  
随着工业污染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污染类型之一,如何科学地认识并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因而成为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描述非点源的基础工具--非点源模型3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就非点源模型的主要类型、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目前主要的非点源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非点源模型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我国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对2007年南涧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及2009年动态更新调查数据中的工业废气排放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研究了南涧县废气排放的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的废气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南京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实践,介绍了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建立与管理的一些做法和工作特点,对如果应用好污染源普查档案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北方采暖期的大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以2015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石家庄地区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采用大气细颗粒物实时在线源解析技术,对不同时段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和各类源粒径分布、重污染期间各类源的质谱特征,结合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主要污染物来源为燃煤、工业工艺、机动车尾气和二次无机源;低压、静稳条件和低空传输共同作用下,以燃煤及工业工艺源排放颗粒物为主的细颗粒物严重累积,二次转化加剧,导致此次重污染的发生;来自燃煤源的颗粒物以混合碳为主,工业工艺源以金属为主,机动车尾气源以元素碳和金属锰为主,纯二次无机源以二次无机离子为主,来自扬尘源的颗粒物以铝、钙、铁和硅酸盐为主,生物质燃烧源以左旋葡聚糖LEV为主,餐饮源以有机酸为特征信号;与重污染前后不同,八类源于重污染发生期间在整个粒径段呈现均匀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