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花园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这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谈判进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中国需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一、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9月3日在京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巴黎协定》的决定.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届缔约方会议通过了《巴黎协定》,旨在控制主要由碳排放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巴黎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成为近年来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的最重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并通过《巴黎协定》,这一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份实质性文件,具有历史性意义,将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里程。为探讨《巴黎协定》通过的进程、意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与路径,本刊记者对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07,(6A):20-26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为了充分考虑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对我国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事务、有效地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底刚闭幕的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制度框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新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巴黎协定》确立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机制《巴黎协定》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根据公约的目标,并遵循其原则,由《公约》缔约方大会一致通过的适用于所有国家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做出了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签署了《巴黎协定》,正式对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进行了制度性安排,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巴黎协定》的签署,传递出全球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向世界宣布减排目标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于6月30日在即将召开气候大会的法国宣布了中国的减排承诺。中国政府已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其中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  相似文献   

9.
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事关全人类福祉,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国家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当前国际经验看,国际社会从一纸框架性公约到各国开展履约行动并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气候立法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具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义务。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有利于展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大国形  相似文献   

10.
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在多哈艰难落下帷幕.针对多哈联合国气候大会谈判结果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应采取的行动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日前对刚从多哈联合国气候大会归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2012年《气候变化绿皮书》主要编者之一潘家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对于非附件1国家,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或限排义务。  相似文献   

12.
正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2月12日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12月12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境科学》2012,(10):1771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2年底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前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代表2012年8月30日~9月5日在曼谷进行了新一轮谈判,以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问题上取得突破.在本次会议上,与会各国的代表分为3个工作组进行谈判,讨论的重点涉及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4.
<正>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对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确立以围绕自主减排为中心,各国主动参与减缓、适应及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模式,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力争控制在1.5℃范围内。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  相似文献   

15.
清洁发展机制产生的背景 为了减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公约》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附件1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在200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1990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气候变化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长期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开展和加强更为广泛性的国际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二十年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世界各国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包括《京都议定书》和《坎昆协议》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气候变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人类社会只有立即采取更为有力的行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在巴黎胜利闭幕,历经四年艰苦的磋商和谈判,各方最终达成了关于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新协议。巴黎气候大会成果丰硕,而熟悉这一进程的人更觉其来之不易,《巴黎协定》不仅凝聚了各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意愿和决心,更是涉及各方切身利益的艰难博弈。《巴黎协定》的成功既得益于对"协商一致"原则的尊重,更依靠多边主义下的大国推动,特别是中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12日,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代表相聚法国巴黎,达成了历史性协议:《巴黎协定》,确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并提出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制  相似文献   

19.
<正>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定地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明确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框架,积极兑现承诺、加强合作,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气候投融资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气候投融资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为持续有序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我国需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助力"一带一路"绿色低  相似文献   

20.
技术开发与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关键,为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领域国际合作进程,11月7日-8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代表700多人参会进行交流,以期推动12月上句在波兹南和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