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等国际协议,通过林业碳汇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缓解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通过碳汇来实现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与固定,不仅可以达到间接减排的效果,而且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是目前应对气候变暖最经济、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将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部输送上来的水分转化为糖和氧气,二氧化碳就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储在森林的树干、树叶、树枝、树根和森林土壤里,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缓温室效应,这一过程成为森林碳汇。  相似文献   

2.
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使气候变暖的温室机制是数亿年来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因素,因而计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是很重要的。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文章,提出了过去5.7亿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长期变化的数学模型。模型的建立考虑了几种变化过程,而在以地质学概念的堆积物中有机物及碳化物积累、火山活动及变质岩形成过程期间和作为地壳主要成分的硅化合物、碳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成果,系统阐述了自然界碳和二氧化碳的起源、变迁、分布和循环过程,揭示了自然界二氧化碳分布和循环的基本规律,弄清了CO2和它的各个自然貯库之间的关系,并对大气圈中CO2的源、汇和通量进行了探讨。文章还论述了人类活动对大气中CO2的冲击和扰动,指出人类活动所排放的CO2是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人为破坏地球的植物生存系统也是促使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的原因之一;大气中 CO2的增加将严重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环境,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正> 一、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人类生活的地球在逐渐变得温暖起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地球的温室效应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关。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骤上升,这是由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能量的大量消费而排出二氧化碳的结果。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为200亿吨。目前大气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大约自186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 293ppm 增加到335ppm。这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根据某些气候学模型预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增加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切。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气候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农业生产的资源,人类的进化及文明的发展也都与气候密切相关。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的活动,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固体微粒等浓度不断增加,改变了大气的成份,造成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生命系统无毒,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在大气中不活泼。但是,二氧化碳较之大多数其它气体更容易在水中溶解。据估计,海洋中容纳的二氧化碳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多50倍。除了自然的来源之外,如象人和动物的呼吸、发酵、含碳物质的缓慢氧化,以及人类活动,都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例如:烧一吨煤,产生二氧化碳大约3.7吨;烧一吨石油烃,则可产生3吨左右。二氧化碳几乎能为可见光完全透射,所以它对于来自太阳的辐射,只有轻微的影响。然而,它对于土地、海洋和云层所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却是很强的吸收器。二氧化碳吸收热能以后,将其一部分反射回地面,还有一部分则散留在空中,因而导致大气变暖,这种现象,一般称之为“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8.
关于上新世阶段青藏高原北部是否存在显著隆升事件这一问题目前依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尝试利用沙尘气候模拟方法对上新世高原隆升的可能性做一评估。北太平洋风尘记录显示亚洲内陆干旱化在三到四百万年存在非常显著的增强,这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冷和/或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基于此,我们利用一个耦合了沙尘模块的气候模式,通过一系列敏感性试验测试大气沙尘沉积通量对于上新世以来主要气候强迫,包括冰盖变化,海表温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青藏高原北部地形的响应。可能引起粉尘通量变化的大气环流和沙尘源区面积两个因素的改变在试验中都被考虑。模拟结果表明,冰盖扩张、海表温度下降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这些全球变冷因素仅能解释中上新世和末次盛冰期北太地区粉尘沉积通量改变量的约三分之二,而剩下的三分之一需要归因于青藏高原北部的隆升。高原北部的隆升可以显著恶化内陆干旱状况从而提升大气粉尘浓度,支持了上新世高原北部存在明显隆升事件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国际环境问题,特别是二氧化碳与硫氧化物的大量排放。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引起全球变暖,进一步导致气候变化,给全球环境、农业、人类居住、健康等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会淹没许多沿海城市、耕地以及一些地势低洼的岛国;大气中硫氧化物引起的酸沉降会酸化许多湖泊江河与耕地,  相似文献   

10.
1.引言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天然组分,目前大气中的浓度(353ppmv)比工业革命前的水平(280ppmv)约高25%,而且每年以0.5%的速度增加。人们极为关注这一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增长,它会通过“温室效应”造成气候的变化。尽管二氧化碳不是唯一的温室气体,但它的大气浓度不断增加,可能占目前温室效应增长部分的大约60%。因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在整个大气层中的混合比较好,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它在全球的总排放量。很  相似文献   

11.
3.全球变暖问题 3.1 当前问题概要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有人提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当时推测,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上升8℃。但是由于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的一段时间有全球变冷趋势,从而全球变暖问题曾一度被世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进入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七十年代初期后,由于石油等化石燃料使用量的急剧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大大上升,从而全球变暖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从1958年全球观测年开始,在夏威夷摩那罗阿山持续进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精密测量工作,到目前已积累了大量  相似文献   

12.
气象学家确信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在大气中浓度增加可使地球温度显著提高。根据最近的气候模型推算,二氧化碳浓度若增加一倍,地球向宇宙辐射能量减少4瓦/米~2,从而可使地球温度升高2.8~5.2℃。但计算机模拟对此尚未完全证实。最大的问题是对云的影响考虑不充分。芝加哥大学的科技工作者对此作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科学界、政界和公众关注的重大国际问题。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倍增所致。近一个世纪来,随着社会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化亚氮等)日益增多。从1860年至今,二氧化碳排放量,从9000万吨增至56亿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270ppm提高到345ppm。8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最近,据美国二氧化碳情报分析中心研究,1983年以来,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我们有些做法,并没有像予想的那样,恰恰获得完全相反的结果。这类事情不仅发生在过去污染历史的事件中,而在现今的环境问题里也经常出现。例如由于煤炭燃料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地球规模的气候将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新目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350PPM 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等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报告里所做的预测要快得多。报告的气候模型里没有涉及两极冰盖在夏季的快速融化,而那一直是多年来报纸上的头条新闻。  相似文献   

16.
预测地球气候的变化常以大气模型为基础,这些模型虽然有效,但精度一般不高。例如,许多模型常忽略云层的影响。实际上,云层对地球有显著但至今仍然未知的综合影响。另外对海洋作用的评估与解释也不尽合理。位于普林西顿的美国海洋大气管理署地球物理流体分析室主任Jerrg就曾认为这些模型都有令人困惑不解的随机性。生物黑匣子人类已经大大改变了地球的化学成份,但同时,也可能改变了地  相似文献   

17.
X16 9602610大气痕量气体与全球温室效应/杨震(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导报/江苏省环保局一1996,(1)一s一6环信x一24 近年来由于大气中人工排放的物质不断增加,全球大气中痕量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氯烃类等)的浓度明显上升,其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痕量气体。这些痕量气体浓度的增加,有可能破坏臭氧层,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作者阐述了这些气体导致温室效应的机理,分述了这些痕量气体近年来的浓度变化及其原因。提出了应在多发展大气中寿命短、对大气中红外线吸收较弱的制冷剂,减少C02、CH;的释放等综合技术方面投入…  相似文献   

18.
一、人类面临的严重挑战 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正在超过地球自然系统的承受力,使大气、水体受到了污染,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物种濒临灭绝,许多地区食品和燃料生产下降,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正在继续遭到破坏。由排放硫氧化物而形成的酸雨正在超越国境危害更多的国家;含氯氟烃和其他物质的大量排放有可能使大气臭氧层耗竭,最近许多科学家已在南北两极上空发现臭氧空洞;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继续上升,温室效应可能使气候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异常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范围,其危害日益严重和扩大。掠夺式的开发森林、草原,  相似文献   

19.
环球     
《环境保护》2014,(18):9
世界气象组织:2013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13年度《温室气体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称,2013年地球大气中3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亚氮浓度均创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浓度为396ppm,甲烷浓度为1824ppb,氧化亚氮浓度为325ppb,分别相当于工业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2.53倍和1.21倍。《公报》首次涵盖了温室气体造成的海洋酸化影响,并指出目前海洋酸化速度为过去3亿年中前所未有。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表示,2013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值为近30年来的最  相似文献   

20.
丁卯 《环境科学》1988,(1):95-96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能源部将开展二氧化碳(co_2)与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的合作研究。它们将研究从局部地区到全球各种规模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所产生的效应。目的是发展能用以预测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