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石油开采中,采出的石油伴生水的性质往往显示出油井所处地层的特征,根据实验室的油田水分析资料,有助于确定油田水所处地层的特点,了解油田水的来源。尤其在注水工程中,对于油田水的各种沉淀生成的预测、油田水与其它水的可混性研究,油田水的分析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对北部湾的几个油田水样进行了物理、化学分析,探讨了油田水特性,并将这些油田水分类。从本次研究得知,这些在海上油井采出的油田水,主要离子Cl-、Na+的含量相对于各自的总溶解盐来说是相似的,且与海水相似;不同地层采出的油田水性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技》2005,18(3):55-55
联合国《保护与使用越境水道和国际湖泊公约》之《水与健康议定书》已于8月4日生效。《水与健康议定书》倡导缔约国向民众提供健康的饮用水和足够的水卫生设施,并保护水源区域的环境,以预防和减少与水有关的疾病的发生与蔓延。议定书现有16个缔约国,分别来自欧洲和中亚地区。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水处理有机废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水处理废物以通过添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氧化和不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萃取两种方式实现,超临界水氧化应用较多,与其它废物处理技术相比有显著优点。本文总结了超临界水氧化流程和反应机理,评述了添加剂,温度,压力及停留时间,催化剂等对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和超临界水萃取的最新应用研究状况及尚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煤矿覆岩离层突水危险性预测评价是制定科学防治水方案的基础和依据。为提高特厚煤层开采覆岩高位离层水害防控的精准性,首先根据离层与开采煤层之间距离及其与导水裂隙带范围的空间关系,判断出特厚煤层开采形成的高位离层位于导水裂隙带顶部附近,并分析了高位离层水涌突的3个基本条件,即相对封闭的可积水离层空间、离层补给水源和下渗的导水裂隙通道;然后在底板突水危险系数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离层突水危险系数的概念,建立了高位离层水涌突危险性评价方法和危险性分级标准;最后采用该评价方法对郭家河煤矿1305工作面顶板离层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郭家河煤矿和崔木煤矿其他工作面顶板离层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郭家河煤矿1305工作面顶板离层突水危险性等级为安全,即不会发生离层突水;郭家河煤矿和崔木煤矿其他工作面顶板离层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突水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可为黄陇煤田特厚煤层开采顶板离层水害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庆段长江,嘉陵江水中及生活饮用水的B(a)P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1988-1991年枯、丰水期的嘉陵江、长江水及其以及其作为水源的了厂水进行的B(a)P含量调查分析,取样144件,结果表明,水源水72件,超标率19.06%;出厂水72件,超标率5.56%,出厂水B(a)P含量与水源水含量有相关性(r0.3012,P〈0.05);长江水40件,超标率27.50%;嘉陵江水32件,超标率6.25%;长江水B(a)P含量高于嘉陵江,两江柘水期水源水和出厂水  相似文献   

6.
香港河流及近海表层沉积物和孔隙水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并测定了香港重点监测河流河口及近海处的表层沉积物、孔隙水样品的理化特征及生物毒性;对比了沉积物与孔隙水、孔隙水与上覆水、经过不同处理的孔隙水以及加入重金属前后沉积物与孔隙水的毒性,并进行了浸提实验及其毒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当重金属的含量很低时,沉积物孔隙水中硫化物和非离子氨可能是引起孔隙毒性的最主要因素;在SEM/AVS小于1的情况下,沉积物的毒性与SEM/AVS的值无关,其毒性取决于沉积物中AVS及其他有机物的含量;浸提实验由于破坏了沉积物中的硫化物可能无法反映真实毒性。  相似文献   

7.
用流体包裹体与稳定同位素对大厂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低温低盐度,水介质以F-SO4-Ca-K为主,含气态烃与液态烃,偏酸性与还原环境,成矿介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硫为幔源硫,辉锑矿的形成与有机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高效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新兴环保技术。本文总结了超临界水的性质,以及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原理、流程与特点,着重阐述了超临界水氧化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水科技发展及在人类神经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给水及水污染防治科学与技术两方面对水科技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神经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水 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直到了重要的支撑,保障和推动作用,解决人类面前日益严峻的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问题,大力发展水科技是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南太湖沉积物磷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太湖沉积物磷的释放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上覆水的化学性质、沉积物-水系统的细菌总数及湖泊水动力对沉积物释磷影响最强烈、沉积物因有机物含量不同,导致总有机磷、总氮、有机硫、水溶性无机硫含量差异,明显影响着磷的释放。沉积物-水系统的细菌总数与沉积物的释磷量存在显著性相关,而某细菌数量与释磷量相关笥不显著。对有机质含量低的沉积物,上覆水的BOD,NH2-N浓度越高,磷的释放量越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的比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现状出发,分析其结构特点,剖析了现行排放标准执行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并与美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进行比较,提出适应我国21世纪环境管理需要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调整的基本设想。主要包括: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在经济可行的技术基础上,脱离与功能区对应的关系,采用吨产品排放限值,缩小综合排放标准扩大行业排放标准,逐步按工艺、产品种类制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煤泥水动电电位的测试,推断出煤泥水的胶粒结构.通过对各种降低ζ电位的混凝剂的测试,得出钙盐是理想的混凝剂.确定了用PAM与CaCl2联用治理煤泥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城市污水管网外来水入侵风险监测评估持续化、主动化、低廉化,在现有的外来水定性定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已有的供水和排水监测感知系统,提出了1套基于供排水一体化监测的外来水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外来水占比R及外来水占比等级频率P 2个指标反应风险等级,表征外来水时空分布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南方W城市某片区的外来水风险评估工作中。2022年3—4月污水管网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4个厂泵和3个关键监测节点将评估区域划分为3个子区域,其中,3月旱天情况下子区域Z1外来水入侵等级为较为严重,自流区整体及子区域Z3外来水入侵程度为严重,而子区域Z2为非常严重,4月除了区域整体风险等级下降为较为严重,子区域评价结果不变。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评估结果具有可行性,对实现以较低成本开展外来水风险评估及对提升污水管网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滇池水华综合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华污染已成为滇池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滇池水华治理被国家列为重中之重的项目而予以高度重视,据多年的监测资料,滇池水华的各类主要是蓝藻门的微囊藻,其次为束丝藻和鱼腥藻。该文从多方面分析了滇池水华泛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滇池水华控制和富营养化治理的综合对策,特别强调了滇池水华必须坚持控制污染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由于牡丹江市海浪河水质污染,造成水栉霉大量繁衍,影响了牡丹江市西水源正常供水,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控制、消除水栉霉的影响,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海浪河水栉霉总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全流域徒步沿河调查、采样分析、统计,计算出水栉霉生物总量。统计表明海浪河从河夹水坝至入牡丹江河口,水栉霉生物量呈递减趋势。控制有机污染是抑制水栉霉大量繁衍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氚水在模拟水稻田中的消长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氚水在模拟水稻田中迁移,输运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引入田水氚水,不仅在系统各隔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也向系统外迅速地散逸,氚水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下水稻和土壤中,水稻地上部中自由水氚浓度开始增大,至第8天达最大值后便下降,而结合态氚基本上呈增中趋势,稻根中氚浓度低下地上部,表层土中二种形态氚随时间的变化与水稻植株中情况类似。  相似文献   

17.
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方法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昀 《山东环境》2001,(1):43-43
森林的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因而引发水灾与旱灾,而城市区域水的流失则更加严重,只有巧妙与合理的治理,才能事半功倍的解除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并且达到既治污又复水的目的。下面简述几种城市地下水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水与其标准状态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质,如强烈的氧化作用、很强的溶,解性能,以及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可控制其密度在蒸汽相到液体相的密度之间等。水在约400℃的超临界温度下,几乎所有的氢键都裂解了,超临界水的这一性质很可能是超临界水具有许多特殊性质的主要原因。超临界水的存在,不仅对地球物理场的性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地质构造演化、地球化学动力学、成矿作用,以及深部地质灾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成因探讨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水及其它流体的存在,很可能成为地球与其它类地行星之间有着不同演化历史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在高温超高压下水与地球深部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了解地球深部及整个地球演化过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酸性矿井水用作混凝剂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无机混凝剂及PAM的混凝效果进行比较;还研究了酸性矿井水对饮用水,煤泥水,生活污水等的混凝效果,对工业废水中SS,COD的去除能力以及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等;此外还对酸性水用作混凝剂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pH、硬度是给水水质的重要指标。随着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从微观结构上认识它们对水质的影响十分必要。文中考察了温度、CaCl2、MgCl2、Mg(HCO3)2、HCl、NaOH等对水^17O-NMR化学位移和半峰宽的影响,分析了它们与水缔合的关系。研究表明Ca^2 、Mg^2 、H^ 、OH^-对水缔合有不同的影响。具有同样水质指标的水,其组成不同,水的缔合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