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使用1984-2022年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对莫力庙水库进行了长时间序列分析获取到了莫力庙水库水体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借助水利数据及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等手段对莫力庙水库水体面积萎缩进行了驱动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2.
阐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结合进行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监测,就基于RS与GIS的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方法中两种目前常用的方法:定性遥感法与定量遥感法进行了相应的论述,并结合国内外研究,就其中定量遥感法中运用最广泛的USLE模型中的各因子的估算方法进行了阐述。最后以福建平潭县为例进行了遥感监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微观点     
《生命与灾害》2021,(3):44-44
@人民日报:【祝贺!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4组卫星】3月13日10时1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一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人民日报:【世界首台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问世:实时预警反馈提高1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合作,推出世界首个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可1秒内精确估算地震震源机制参数,还可以帮助预测海啸、强余震的可能分布等。  相似文献   

4.
大气SO2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遥感反演大气SO2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分析了遥感监测大气SO2的特点:可快速获取大范围SO2数据,受限制条件少,更适合于研究大气SO2总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从大气SO2监测的遥感平台、传感器、数据应用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卫星遥感监测大气SO2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遥感监测大气SO2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提高探测器精度,改善反演算法和加强地面同步观测是遥感监测大气SO2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哈尔滨核辐射环境质量作出评价,从2001年起连续监测5 a,每年对哈尔滨市进行4次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对3个空气监测点的空气、6个地表水体监测点的地表水体、4个土壤监测点的土壤进行监测,并对市区核辐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土壤和水体中放射性核素浓度保持在1989年全国本地调查水平涨落范围之内,空气中氡浓度与往年无显著变化,哈尔滨市核辐射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使用遥感综合应用技术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的意义遥感技术是一种把传感探测设备与信息接受设备接合起来,人们在很远的距离能够接受到传感设备传来的数据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人们从数据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套技术正飞速发展。目前的遥感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某种事物的探测,它将信息技术、成像技术、光学探测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综合起来,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7.
罗维 《环境与发展》2020,(1):160-16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环境正在逐渐的恶化。针对这种情况,保护环境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就是定期对环境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进行分析,通过不断收集数据,来分析环境污染的变化,进而找出影响环境的原因。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土壤等多个方面,水体监测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直接影响到对环境的正确评价。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水污染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提高水污染监测质量的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Rapideye是德国在2008年8月29日发射成功的商用卫星。由于Rapideye卫星影像数据具有大范围覆盖(日覆盖范围达400万平方公里以上)、高重访率、高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为5米)、多光谱(5个波段)等特点,使其在应用上拥有了空前的优势。目前,该影像数据在植被覆盖(农业、林业)、环境监测、保险和制图等方面有相关应用。以往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多采用TM或者ETM影像数据,因其波段信息丰富,而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其空间分辨率较低,使得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湖水体的11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形态氮素(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质量浓度、藻类数量及叶绿素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其他相关因子,并对氮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体中总氮、硝酸盐氮及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80mg/L、0.28 mg/L和0.20mg/L,且湖心区(深水区)样点质量浓度大于岸边区(浅水区)样点,浅水区植物生长及沙柳河等外源输入均对氮素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9.70μg.L-1,浅水区质量浓度高于深水区;浅水区氨氮的氧化作用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浅水区高于深水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溶解氧是此过程的限制因子;水体氮素与藻类数量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为显著正相关性。青海湖水体不同形态氮素分布具有不同特征,且氮素对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监测手段结合现场抽样实测数据,开展桂北地区漓江上游流域沟-塘系统水环境状况调查。遥感共解译沟塘水体2 721处,其中疑似已污染坑塘720处,潜在污染坑塘1 350处,造成水体污染的潜在污染源1 361个,主要为农村聚居地面源污染、厂矿及城镇居民区三类。根据遥感结果选取典型污染区大河乡沟塘中水质进行现场采样监测,测定结果表明:选取的8个沟塘水质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COD、磷及氮,与遥感监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尾矿库的科学化风险管控为目标,基于高分遥感、无人机低空航测和三维激光扫描多源空间数据,对尾矿库自身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系统化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分析,为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一方面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周期性监测数据分析,提取尾矿库安全生产运行关键性指标,建立关键性指标长时间序列数据库,实现对尾矿库安全运行态势和风险的把控;另一方面划定尾矿库安全生产红线,利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对尾矿库周边环境进行大面积智能化的动态监测,获取红线范围内的变化信息,进一步分析周边环境变化对于尾矿库安全稳定性的影响。以攀枝花市万年沟尾矿库为示范区域,综合利用多源数据开展尾矿库安全动态监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万年沟尾矿库在监测期间自身运行态势平稳,周边环境变化较小,整体相对比较稳定。这验证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尾矿库安全动态监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表明了利用该技术可以有效掌握尾矿库的安全态势,提高尾矿库安全监测效率,进一步完善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肠道病毒基因非编码区保守序列的同源性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建立环境水体中肠道病毒的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西安市的主要景观水体进行1 a的连续监测.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对肠道病毒感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兴庆湖和北湖的肠道病毒检出浓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浓度随季节变化波动明显,全年浓度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6.05 copy/L和5.06 copy/L.肠道病毒与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根据景观用水的暴露评价和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柯萨奇病毒A21和B4型,埃可病毒12型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得出兴庆湖和北湖中的各种肠道病毒感染的年风险分别为1.05×10-2,1.66×10-2,1.47×10-2;3.27×10-3,5.20×10-3,4.59×10-3.结果表明这些景观水体已受到肠道病毒的污染,进一步加强城市景观水体肠道病毒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小型人工湖泊水环境变化特征分析及驱动因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人工湖泊能够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水体发生污染。为了探析小型人工湖泊水质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引起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以郑州大学新校区的眉湖为例,结合现场监测与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了水质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作用机制;在分析水质影响因子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和主因子分析识别了影响小型人工湖泊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即透明度、水温、p H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叶绿素a、藻类、流速、总磷和总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洪涝灾害应急救援辅助决策能力,快速提取洪水淹没范围,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方法。首先,基于DeepLab v3+模型,建立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模型;然后,针对SAR影像标注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学影像水体指数的半自动化标注样本制作方法,该方法大幅度减少标注工作的人工量和所需时间;最后,采用Sentinel-1卫星影像验证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模型准确度。结果表明:提出的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模型对复杂地表适应性较强;相比于自适应阈值方法,其识别精度更高,对遥感影像中的水体边缘、小面积水体、细长线状水体识别效果更优,该模型平均交并比为0.83。  相似文献   

15.
总氮是国家对水质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往往直接反映出水体是否出现富营养化,可以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和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进行很好的评估。现在我国环境实验室普遍应用的HJ 636-201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来判断水体总氮含量指标。但是我国目前市售的过硫酸钾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导致很多实验室不能顺利用该方法进行总氮的测定。用定氮合金转化法来对总氮进行测定,可有效避免因试剂纯度,环境因素等不确定条件对试验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藻类增长潜力(AGP)实验,研究了铜离子浓度对2种淡水浮游藻类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Cu2 质量浓度为0.001~0.100 mg·L-1时,能促进斜生栅藻增殖; Cu2 质量浓度为1.000~100.000 mg·L-1时,对斜生栅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当Cu2 质量浓度为0.001~0.010 mg·L-1时,会促进鱼腥藻增殖; Cu2 质量浓度为0.100~100.000 mg·L-1时,会对鱼腥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当Cu2 浓度为0.001~0.100 mg·L-1时,斜生栅藻和鱼腥藻细胞经过2 d的调整期,从生理上适应了新环境并进入对数增长期; Cu2 浓度达到1.000 mg·L-1时则需经4 d的调整期才能进入对数增长期,到14 d时2种藻细胞的密度仍在增加.对栅藻和鱼腥藻细胞密度的平均比增长率比较显示,斜生栅藻对Cu2 毒性效应的耐受力大于鱼腥藻.结果表明,在淡水水体中,微量的Cu2 有利于浮游藻类增殖,能够增进水体的富营养程度; Cu2 浓度超过1.000 mg·L-1时对浮游藻类的繁殖与生长有抑制或毒害作用; 过量的Cu2 还可能会导致食物链的破坏与水源的污染.因此,在使用硫酸铜杀藻时应注意其用量与使用次数可能会对水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森林特殊火行为格局的卫星遥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舒立福  寇晓军 《火灾科学》2001,10(3):140-143
由于多变的天气条件,复杂的地形和植被分布,引起火行为格局的变化,借助GIS和卫星遥感技术,以1987年大兴安岭5.6大火为对策,进行火行为变化规律和火行为的时空格局研究,环境风对火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大风期间火强度极高,过火区为火蔓延的廓道,较大的山脉对林火有阻隔作用,森林采伐改变可燃物连续性,可以改变火行为,人类扑火对大火作用不明显,小地形可产生不同火烧强度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18.
晋阳湖底泥中氮磷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湖泊底泥的营养状态及营养状态对湖泊水质的影响.2007年5月在晋阳湖采集9个底泥样品,测定其含水率(WC)、烧失量(LOI)、总氮(TNs)、总磷(TPs)和藻类可利用性磷(AAP),同时对水体环境因子与各采样点的底泥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底泥含水率(WC)与水体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水体各环境因子与底泥烧失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底泥中的氮含量显著影响水体的氮含量,而其磷含量对水体中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底泥中藻类可利用性磷含量主要由水体温度、DO、COD和总氮TN决定.各采样点中,9的内源负荷最大,其WC、TNs、TPs、AAP均高于其他采样点.晋阳湖底泥中氮源对水体营养水平的提高有明显作用,而内源性磷污染不是晋阳湖水体磷污染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控制晋阳湖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每天从卫星上获得大量的遥感影像.遥感图像数量巨大、分辨率较低且更难于处理.如何利用遥感影像对森林火灾实施更为有效、实时的监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讨论图像挖掘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卫星影像进行林火的行为分析,以提高火灾监测的实时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浮床技术处理景观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浮床的形式,将黄菖蒲、美人蕉生态栽培植物单作、混作,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等污染有机物的去除特征、去除率探明黄菖蒲、美人蕉处理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经过60 d 的试验研究发现,植物生长良好,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得到有效去除。结果表明,单作黄菖蒲比单作美人蕉更能有效去除氮营养元素,对 TN 的去除率可达69.4%;单作美人蕉比单作黄菖蒲更能有效去除磷营养元素,对 TP 的去除率可达70.5%;混作 TN 、TP 的去除率分别为47.8%、56.8%,去除氨氮、高锰酸盐效果比单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