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的SO2和NOx排放现状,结合现行减排政策和排放标准要求,分析"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现役源的SO2和NOx减排潜力。根据"十二五"SO2和NOx总量控制目标,分析新源可用的排放指标空间。测算"十二五"期间非电力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增量,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力行业排放指标空间可供发展的新建燃煤机组规模。  相似文献   

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满足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的重要抓手,是我国基本环境政策之一。排污许可证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量"的载体,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有效途径。现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2008年颁布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中排污许可证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现有污染物控制量核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也在日益增加。本文对燃煤烟气脱硝现有技术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并对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完成脱硝改造的大型火电厂燃煤锅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制定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实施差别化的环境政策,建立符合主体功能规划的总量控制政策。  相似文献   

5.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排污总量控制为出发点,梳理了污染物排放量初始核定、排污许可证、排污权交易、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等工作现状,探讨了当前各项总量业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减排量综合利用体系"的观点,以期提供高效的总量管理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总量减排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排放总量控制是水质达标管理的前提。本文将其和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发展进程相互结合,对实施应用和理论完善以及深入探讨等阶段的进展进行阐述,介绍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时的总量分配和入河控制等相关技术细节,得到总量控制的实施优点,最后明确控制污染物总量的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区排污单位的初始排污权核定工作的开展如箭在弦。《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了火电、水泥、造纸、印染行业建设项目所需替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采用绩效方法核定。本文就排放绩效法对某市火电行业各类在用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结果进行讨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火电行业初始排污权核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默宣 《环境与发展》2020,(1):115-116
本文首先阐述了TMDL在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应用,然后结合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我国总量控制技术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剖析,最后明确提出了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实施体系的构建措施,旨在将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良好的控制效果,最大程度地满足环境质量标准。所以现对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及运用进行详细论述,希望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燕山石化废水排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燕山石化废水污染物浓度较低,基本可实现达标排放;废水主要污染源是辅助装置及生活污水,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是化工一厂和炼油厂;主要污染物外排口是东沙河外排口;首要控制的污染物为COD,与国家“十一五”总量控制指标相同.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多年来大力保护草原生态,已经基本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系统。然而,内蒙古同时承担着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职能,锡盟煤电外送基地将在2020年建成。届时,集中的开发必然导致锡盟草原的生态问题,因此亟需针对特定地区开展生态补偿问题,本文通过制度及政策分析,在排污权交易角度,提出一条解决生态补偿资金问题的新途径。并进行了制度模型的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排入环境中,已经远远超过自然环境所具备的承载能力,从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人类健康状况造成了反噬,就被称为环境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是对环境质量的保持、恢复与改善,阻断自然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自然环境的修复功能,以保证自然环境质量的达标,因此需要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总量控制的简介概念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协调的基础上,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电力工业以煤炭为主.这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但是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严峻的挑战。煤电对环境的影响必然制约煤电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未来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煤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超临界机组是当今世界火电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现阶段提高煤电效率、降低单位发电量污染物排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是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超超临界技术发展领先世界。  相似文献   

13.
基于MOBILE 6.2的北京市出租车排放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MOBILE 6.2模型计算了2000年、2005年及2008年北京市出租车的排放因子,同时.计算了北京市出租车2005年更换部分旧车以及2008年更换全部旧车以后,相对于2000年污染物的降低总量.结果表明,排放污染物随更换车型大大下降.HC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1 779.4 T,CO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13 304.3 T,Nox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684.4 T.2008年完成出租车全部更换后,相对于2000年,HC排放物的总量下降3 07.9 T,CO排放物的总量下降17 483.5 T,Nox排放物的总量下降了1 211.8 T.同时,还估算了2000年和2008年其他类型机动车的排放因子及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并计算了各车型对排放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正>为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升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水平,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要求"东部地区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中部地区新建机组原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污染物在线监控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电厂2014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三项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得出了污染物排放新标准执行后,三项污染物达标情况略有转差,但排放量和排放绩效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从以细颗粒物(PM2.5)控制为主转变为PM2.5与臭氧(O3)协同控制新阶段,O3已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大幅削减VOCs的排放量是现阶段O3污染防治的关键。本文基于“十四五”我国VOCs排放的预测结果,提出了VOCs总量控制的总体思路、范围和技术路线,设计了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确定了总量分配指标和指标权重,进一步得出各省(区、市)2025年控制情景下VOCs排放的削减率、削减量以及排放总量,并以此为基础对“十四五”时期VOCs总量控制提出了以区域总量控制为主,结合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群实施总量控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群或园区综合治理;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VOCs排放量核查核算及减排绩效评估的考核体系;同时提出了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和舆论监督的实施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规划及排污交易”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落实电力等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二氧化硫减排规划 ,着重探讨了如何利用排污交易这种市场手段有效减排 ,以及如何推动经济手段在我国电力环保工作中的应用。会上美国环保协会的环保专家杜丹德博士介绍了美国在电力行业实施排污交易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着重分析了在中国实施排污交易的可行性。1999年 4月 ,朱基总理访美期间 ,中、美两国便鉴署了“在中国运用市场机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可行性研究意向书”。随后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电公司紧密配合 ,…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中心的污染减排工作是"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将对广西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带来严峻的压力。本文主要依据大气污染物减排政策,思考在满足广西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下广西火电行业的发展如何切实为广西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局面。"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2020年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西部资源型经济、东部珠三角经济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污染物指标分配方法难以兼顾公平和效益的现状,将经济学领域中的基尼系数引入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分配中,在综合考虑研究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口、GDP、土地面积、环境容量4个环境基尼系数指标,构建区域内各控制单元污染物现状排放量与该4项指标的洛伦兹曲线,求得基于公平性的各环境基尼系数.建立了1个以各指标环境基尼系数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多约束条件的单目标优化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得到公平性最大化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苏省1991年~2010年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数据以及社会经济、人口、资源数据,分析了江苏省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变化、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发展与污染物排放及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质量带来巨大胁迫压力,"三废"产生总量持续增长;但随着各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的实施,特别是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开展,使江苏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各类治理措施效果初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