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珠三角地区水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研究,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所涉及的水资源系统、供水用水系统、水环境污染系统、社会和经济系统、各产业用水指标等多个领域中选取多个指标,构建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法对指标进行约简,得到较为精简的指标体系;利用Topsis评价法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八个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为区域水环境的管理和水污染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河流水电梯级开发水质影响评价的局限性进行相应改进,以乌江水电梯级开发(贵州段)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其评价方法:单库判别+整体分析。在库区总体水质水环境容量和控制断面水质计算均满足现状入河量要求的条件下方能判别单库水质达标;同时针对梯级水库建设的累积性影响进行整体分析,包括对自身库区和下游库区水质的累积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除了饮用,人类还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航道运输、农业灌溉等社会生产活动。涉水工程会对水环境尤其是河流生物栖息地造成扰动影响,有些甚至是长期的、不可逆转的累积影响。河流生物栖息地关乎生物食物链及能量流过程,直接反映河流健康状况。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流生物栖息地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被污染、被迁移、细碎化等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甚至丧失,直接威胁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濑溪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健康评价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评价理论和方法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在不断完善清晰河流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河流健康评价指标日趋多样和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更趋于复杂化。针对重庆市濑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濑溪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体系,该体系由5个准则层和21个指标层构成。可用于濑溪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为濑溪河流域的生态健康诊断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安全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评价城市水环境安全状况,立足于兰州市水环境和水资源现状,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理论,筛选了5个评价子集共28项评价指标构建了兰州市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的组合权重,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2010—2017年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7年兰州市水环境安全综合评价值均处在III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兰州市水环境安全状况逐步改善。其中,2011年综合评价值最高,2017年最低,临界II级。依据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找出了影响兰州市水环境安全的7项控制指标,在不同控制指标的基础上,为水环境保护提出了相应改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松花江流域特点与产业转移对水环境的影响,从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3个方面构建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产业转移前后的水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承接产业转移初期哈尔滨市水环境安全度有所下降,但在转移后期却有了明显提高。另外,各目标层水环境安全度在转移初期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随着产业转移进程的推进,压力层水环境安全度基本保持不变,状态层与响应层水环境安全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说明产业转移不一定对水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如果政府能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产业转移也能成为水环境保护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水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城市水安全的概念,在对兰州市水资源情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PSR模型选取兰州市水安全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选取33个指标,5个级别划分来描述水安全状态;然后计算2000-2007年兰州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指数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兰州市水安全状况趋于改善,但压力、状态、响应呈现不同的变化幅度,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建议加强防洪体系的建设;提高污水利用率;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思路冕穿于每个企业乃至整个城市;建立以黄河水安全为主的应急机制;增加兰州市南北两山的绿化率;增加水利工程的投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确保水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丰富河流溢油事故风险评价技术,分级分区制定溢油流域应急处置方案,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河流溢油事故演化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对河流溢油事故环境风险量化模型进行构建与优化。以溢油轨迹判断目标流域受溢油污染的可能性,以区域环境敏感性指数(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Index, ESI)衡量环境受溢油污染的严重程度,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及17个二级指标的河流溢油事故流域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到人类利用资源、岸线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的ESI分级标准和量化模型。基于该模型,选取嫩江某河流段跨越管线进行实例研究,得出流域环境敏感性与风险等级分布,以期给出科学合理的应急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随着人类活动对于水循环影响的加剧,人们慢慢开始关注那些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地下水水质的改变,在水科学领域,传统简单的地下水水质分类方法由不同的数学方式方法的引入而得到推进;而清楚地说明评价区地下水环境的现状与问题是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根本任务,准确预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及地下水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该方法计算简  相似文献   

10.
水安全及城市水安全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水安全及城市水安全相关研究实践及其所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几种常用模型与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其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水安全及城市水安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水安全及城市水安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人文4个基本方向,以系统性、持续性、动态性和层次性4个特征为基础,分析水安全及城市水安全的概念与内涵;根据研究区域特征及其主要水安全问题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研究者对各个模型的理解程度及驾驭能力为准则选用或改造现有模型与方法;针对加强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突发性水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湿润地区水安全等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衡量矿区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容量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干扰能力的重要指标。笔者分析和建立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构,运用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多指标投影评价模型。该方法将评价样本视为矢量,用评价对象在理想对象上的投影距离表示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为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一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方法。以研究矿区为例,运用投影方法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趋势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与矿区实际相吻合,并为研究矿区的复合生态系统调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度受控河流——浑河沈抚段非汛期水质差生态需水量不足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研究了非汛期浑河沈抚段闸坝分区生态补水量。采用MIKE11水动力模型对抚顺二站和沈阳三站两个水文站2014年9—12月的实测流量、水位进行模型率定;采用2015年1—4月的实测流量、水位对模型进行验证,在保证模型精准度的基础上模拟研究区域13个断面的水文情况。根据1964—2014年的水文数据,采用月保证率及Tennant法综合计算生态环境需水量。为避免上下游水量重复问题,真实反映各区段生态环境需水量差异,采用一种全新的以闸坝为分区节点的方式计算了12个区段的分区生态环境需水量。通过上下游整合计算方法计算生态环境补水量,通过调控大伙房水库泄水量在改善水质的同时满足生态环境需水量。经计算,浑河沈抚段非汛期大部分区段处于生态需水量缺少状态,12个区段的分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65×10~8m~3。采用大伙房水库增泄水量的方式来改善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情况,经计算大伙房水库补水量为2.15×10~8m~3;最小日增泄流量出现在12月,为6.17 m~3/s;最大日增泄流量出现在4月,为27.39 m~3/s。  相似文献   

13.
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且种类较多,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使用的同时,纳米颗粒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中,进而对生物及人类造成危害.针对近来出现的纳米颗粒,介绍了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在水体中的主要去除方法,并展望了水环境中纳米颗粒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现代工业生产领域和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种危险品以及有害废弃物的产生、贮存、运输、使用量将会大量增加,潜在风险源与风险水平也随之增加,对水环境的威胁将越发显著。本文以黄河流域内蒙古境内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河网水动力和水质模型,结合水环境风险评价模型,研发并构建了黄河(内蒙古段)流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预测预警平台,初步实现了河流水质模拟与长距离河流污染物传输的快速实时追踪,为水环境保护以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技术依据,可为突发水污染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直观、详实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在水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水质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带有主观性的缺点,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熵权系数,应用属性识别法对天津市大港区7个河流断面的水质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7个河流断面的污染程度均较严重.研究表明,属性识别法在水质评价中不仅能反映综合等级,还能通过综合评分识别同一等级内水质的差异,可为区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和治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水环境面临的严峻现实,分析了污水处理回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力度,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和处理工艺,制定和完善污水回用的有关政策法规及合理解决水价,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回用管理体系,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发展污水回用(污水资源化)的多元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中明确水环境和水生态红线控制指标,既是新时期流域规划环评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与环境刚性约束、促进流域环境安全和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结合黄河流域规划研究和规划环评资料成果,在流域湿地优先保护、统筹环境水量调控指标和实现水功能保护的污染控制等原则基础上,论述了流域规划与环评中的水环境与水生态控制红线,并提出了加强纳污红线和生态流量红线管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白洋淀流域存在的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指导,从节水、控源、净淀、调控4个单元进行技术集成,并运用多目标优选的数学方法进行技术方案的选择,确立了流域节水模式、污染源控制和负荷削减技术、淀区净化方案以及综合调控方法,并整合水环境健康诊断、水生态安全预警、GIS平台,构建了水生态综合调控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温江区水质现状评价与水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温江区境内3条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城市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条件等基础上,对其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污染源,分析确定污染成因,并运用数学模型法分析计算了每条河流的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治安监控点位布局设计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使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社会治安监控点位布局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其进行评价的基础和首要环节。本文针对社会治安监控点位布局设计缺乏评价方法及标准的问题,通过对社会治安监控点位布局设计及影响其设计因素的分析,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可操作性、客观性、系统性、简明性等原则,经过指标体系的初建、筛选、优化,最终建立了社会治安监控点位布局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为社会治安监控点位布局设计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