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2006,1(1):I0001-I0001
<正>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伴随着2006年春天的脚步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目前,有关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生态毒理学是环境风险研究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由多学科相互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该学科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环境风险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及其在环境管理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生态毒理学研究对于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至关重要。水生生态毒理学作为生态毒理学研究重点领域之一,正逐渐成为科研人员的关注点。目前,水生生态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作为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卤虫属动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暴露、环境因子干扰、食物链传递和生态风险评价等方面。虽然,卤虫在多个研究领域都有应用,但是,由于生态毒理学发展还不完善,特别是研究人员前期对环境毒理学与生态毒理学两者界定不清,目前尚无卤虫在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综合论述。本文精准检索搜集了在生态毒理学领域中卤虫研究的相关文献,深入阅读,从物种特征、优缺点与应用范围;孵化饲养标准与质量控制;实验类型与暴露方式;主要关注指标与研究目的;存在问题与展望5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卤虫在水生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概括。  相似文献   

3.
吴菁京 《环境化学》2006,25(6):813-813
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决定定期举行“环境化学前沿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环境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举办学术讲座.第一期论坛于2006年10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行,会议由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金明研究员主持,中心副主任江桂斌研究员作了题为“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江桂斌研究员的报告分为四大部分:(1)环境化学发展的历史渊源与成就;(2)环境化学发展的机遇和前沿领域;(3)定型污染物研究进展;(4)如何向ES&T杂志投稿.在报告中,江桂斌研究员不仅就环境化学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及将来的发展目标.江桂斌研究员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希望通过重点实验室全体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争取把实验室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环境化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态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几个基本概念的见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首先,论述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的定义和各自的研究范畴,提出二者区分的条件和方法;其次,对“毒物”和“非毒物”的概念进行论述,否定了“物质即毒物”的论点;第三,论述“靶器官”概念的局限性及其对学科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以“敏感器官”概念代替“靶器官”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前沿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污染生态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与此同时,从生态学发展的角度,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阐述。认为污染生态过程是污染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议题,污染生态修复与污染生态工程是污染生态学应用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将会推动污染生态化学和污染生态毒理学等学科新的生长点和新的分支学科的开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胡霞林  陈启晴  尹大强 《环境化学》2011,30(12):1993-2002
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其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水环境中.近年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分散液/悬浮液是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形态;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分散与团聚、生物累积直接决定了其生态毒理学效应.本文概述了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归纳了纳米材料在水生生物中...  相似文献   

7.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孟紫强教授主编、多名学者参加编著,集生态毒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最新成果于一体.该书第1-2章主要论述生态毒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研究方法;第3-5章为动物生态毒理学、植物生态毒理学及微生物生态毒理学,从分子、细胞、个体及群体水平系统阐述了这三大生态毒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分别论述了对这三大类生物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毒性作用与机理.  相似文献   

8.
序言     
<正>"环境计算化学与预测毒理学"是近年来在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之间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前沿研究领域,主要应用计算化学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开展化学品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行为、毒物在生物体内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毒性预测等方面的工作,已成为研究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理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必要工具,可为环境友好的  相似文献   

9.
水蚤是广泛分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水生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近年来,分子毒理学的发展为水蚤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研究思路。本文分别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组学方面,综述了不同环境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杀菌剂等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类化合物、纳米材料和藻毒素等)对水蚤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及分子机制,为通过水蚤生态毒理学研究进行环境污染生物标志物筛选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序言     
<正>环境基准是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健康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和国家目标。环境基准是国际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综合交叉热点与前沿领域,与污染过程、环境与健康、暴露与效应评估等密切相关,涉及环境地球化学、地理学、生物学、毒理学和医学等学科。环境基准又是国家环境标准的科学基础,是环境质量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基石和根本,是国家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国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纳米材料在光电、生物医药、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纳米材料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通过水体、土壤、大气等进入环境,其对环境产生的生态效应逐渐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一种重要的脊椎模式生物,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可以作为检测人工纳米材料生态毒理效应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斑马鱼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优势,总结了其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主要包括急性毒性和对个体发育的影响、对组织细胞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了人工纳米材料对斑马鱼的毒性机制,以期为人工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是为顺应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学科发展趋势,推动国内环境风险研究领域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创办的。  相似文献   

13.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前沿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污染生态学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与此同时 ,从生态学发展战略的角度 ,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阐述。认为污染生态过程是污染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议题 ,污染生态修复与污染生态工程是污染生态学应用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 ,将会推动污染生态化学和污染生态毒理学等学科新的生长点和新的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系统毒理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毒理学是近5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代表着后基因组时代毒理学发展的新方向.所谓系统毒理学是指通过了解机体暴露后在不同剂量、不同时点的基因表达谱、蛋白质谱和代谢物谱的改变以及传统毒理学的研究参数,借助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毒理学技术对其进行整合,从而系统地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和环境应激等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系统毒理学有望在阐明毒物对机体损伤分子机制、分子生物标志物和危险度评价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系统毒理学的诞生背景、研究策略、研究技术及其主要应用.尽管还有不足之处,但可以肯定系统毒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对人类的环境与健康研究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毒理学报》2007,2(3):219-219
<正>《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是为顺应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学科发展趋势,推动国内环境风险研究领域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创办的.该刊物的创刊为我国从事  相似文献   

16.
专栏寄语     
正目前,不少高校在生态毒理学科研领域人才济济、成绩斐然,但对生态毒理学教学却重视不够,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生态毒理学课程。相对于科研的日新月异,教学的发展却较为缓慢,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平衡势必会造成科研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为推动生态毒理学教学的发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让更多的高校开设生态毒理学课程,借助"第五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的平台,《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于2018年4  相似文献   

17.
动态与信息     
<正>《生态毒理学报》征稿启事《生态毒理学报》(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是为顺应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学科发展趋势,推动国内环境风险研究领域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创办的.该刊物的创刊为我国从事生态毒理和风险研究的学者和相关机构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8.
庄乾坤 《环境化学》2021,(3):669-670
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性、行为、效应及其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和环境科学的核心学科。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党中央对基础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环境化学的研究工作不但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又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同时与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密切相关,是典型的同时满足“四个面向”的学科。近年来,环境化学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前瞻、创新、交叉、应用,在污染防控、生态建设、人民健康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顺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化学学科发展提出的新需求,让环境化学科学研究深度对接“四个面向”,切实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与控制问题,环境化学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是驱动生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进化生物学理论的逐步更新,进化毒理学(evolutionary toxicology)这一交叉学科快速发展。进化毒理学研究是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种群遗传学的方法,以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的理论和概念为基础,试图描述生物体适应环境的机制、原则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体适应过程的影响与作用。本文回顾了进化毒理学的理论发展,归纳总结了进化毒理学的研究范畴和主要研究内容,并对进化毒理学在未来生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化毒理学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对进化毒理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进行梳理和简介,为丰富生态毒理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我国环境化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龙珠 《环境化学》2003,22(5):418-419
1995年经环境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组讨论 ,确定了我国环境化学学科近十年的发展战略目标是 :瞄准世界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 ,协同其他学科 ,为预防与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发挥指导作用 ;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发展方向 ,进一步完善环境化学的学科体系 ,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做出贡献 .围绕该战略目标 ,通过全国本领域科研人员的持续努力 ,十年来环境化学得到迅速发展 ,学科体系不断完善 ,趋于成熟 .1 环境化学学科研究体系  目前 ,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毒理学、农学、土壤学以及化学工程与生物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