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贵阳市城区近地面PM10/PM2.5及重金属污染水平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09年在贵阳市地区内设点采样.共采集了145个大气样品,对近地面大气颗粒物PM10/PM2.5的污染状况及其所含重金属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阳PM10/PM2.5的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重金属元素分析中Pb和Zn的含量比较高,这些重金属元素更易于富集在细颗粒上,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潜在危险.最后文章提出了贵阳...  相似文献   

2.
赖以坚 《环境》2012,(Z2):2-4
细颗粒物PM2.5如今已成为国内大气污染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其污染现状也引起了国家和公众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PM2.5的意义及其危害,并结合国家新颁布的环境空气相关标准,分析了东莞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针对广东省及东莞市的现状,提出了东莞市环境空气PM2.5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郑州市中心城区及开发区4个采样点的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环境空气PM2.5浓度及其中的水溶性阴离子和重金属元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富集因子分析法对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显示,PM2.5日均浓度在非采暖季为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的2倍以上,采暖季在3倍以上,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水溶性阴离子的含量大小依次为F-相似文献   

4.
沈阳市环境空气颗粒物分布特征及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沈阳市环境空气中不同颗粒物的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及颗粒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TSP、PM10和PM2.5整体污染水平较高,PM10以下颗粒比例较高;重金属主要吸附在细小颗粒物上。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采暖季PM2.5中元素特征及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通过采集太原市采暖季环境空气PM2.5样品,经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19种元素进行测定,运用富集因子和主因子法揭示其来源,并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元素Si、Ca、Al、Na、Mg、K、Fe为PM2.5的主要元素;土壤风沙尘、煤烟尘、机动车车尾气、工业粉尘和建筑尘是元素的主要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43.46%、15.69%、13.41%、9.89%和9.03%.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 953.82,具有极强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环境空气重金属暴露途径以手口摄食暴露为主,呼吸吸入暴露最小,皮肤接触暴露居中,儿童重金属暴露风险高于成人;PM2.5中重金属存在非致癌风险,不具有致癌风险,儿童非致癌风险值为2.94,是成人的1.39倍.  相似文献   

6.
天津采暖期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揭示天津地区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天津采暖期城区和武清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水平,并分别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城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排序为Zn>Ti>Mn>Pb>Cu>Cr>Co>As>Cd>Hg,武清则为Zn>Ti>Pb>Mn>Cr>Cu>Co>As>Cd>Hg; Cu,Zn,Pb和Cd等元素的富集因子高于10,表明其系人为污染元素;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显示Ti和Mn基本无污染,As、Cr、Co等元素存在一定污染, Cu、Zn、Pb和Cd等元素潜在生态风险高,Cd生态危害程度极强,总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1381.1(城区)和1251.1(武清),达到极强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天津市采暖季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使用Xact-625重金属在线分析仪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对PM2.5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连续采样,分析10种重金属元素(Pb、 Cd、 Cr、 As、 Zn、 Mn、 Co、 Ni、 Cu和V)的污染特征,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重金属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健康风险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天津市10种重金属元素的总浓度平均值为(261.56±241.74)ng·m-3,Cr[折算Cr(Ⅵ)]和As元素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年平均限值.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天津市主要受到来自西北部中距离气团(1号)、西北部长距离气团(2号)、西南部气团(3号)和东北部气团(4号)的影响.不同气团来向重金属元素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3号气团PM2.5浓度、10种重金属元素总浓度和5种重金属元素经呼吸途径暴露的终身致癌风险值之和均最高,2号气团10种重金属元素经呼吸途径暴露...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秦皇岛市环境空气PM_(2.5)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采集采暖初期城区PM_(2.5)样品,应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6种元素进行测定,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城区PM_(2.5)日质量平均浓度98μg/m3,PM_(2.5)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排序为ZnPbNiCrCuCd。Cd元素的地累积指数法为强污染,Pb为中等污染,其他元素基本为无污染;Cu、Pb、Zn、Cr、Ni等元素的生态危害程度轻微,Cd的生态危害程度极强;总体潜在生态风险为535.5,达到强生态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2004年在省内选取了5个城市进行分季节采样,并对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美国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10和PM2.5中重金属元素和PAHs污染较重,且冬季高于其它季节,重金属元素和PAHs主要富集在PM2.5及以下细小颗粒物中。  相似文献   

10.
现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的3项指标(SO2,NO2和PM10)已不足以全面反映江苏省大气复合污染状况,与公众感受差距较大.通过分析江苏省PM2.5,污染现状和污染源状况,综合大气中PM2.5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成果,以及国外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建议江苏省将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浓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9年7月-2010年4月,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设置采样点采集大气PM2.5~10和PM2.5。采用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了样品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对采样期间可吸入颗粒物及重金属的浓度进行了分析,并对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的日平均值为222μg/m3,超过美国EPA1997年颁布的PM2.5日平均值35μg/m3的6.4倍;PM2.5~10和PM2.5中7种金属元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r>Pb>Mn>Cu>Ni>As>Hg;PM2.5~10和PM2.5中Mn的污染指数Igeo≤1为无污染,Cu污染指数:3≤Igeo≤4为重污染,Ni、Cr、As污染指数:4≤Igeo≤5为重污染至严重污染,Pb、Hg的污染指数:Igeo≥5为严重污染。以Fe作为参考元素计算重金属的富集因子表明,自然来源的Mn具有较小的富集因子,而受工业活动影响的Cr、Pb、Ni、Cu、Hg、As具有较大的富集因子,可以认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我国对大气砷(As)污染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以PM2.5中As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危害、变化规律、污染水平、来源解析、控制技术和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PM2.5中As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其他重金属有一定差异,有些地区甚至表现出几乎相反的趋势;日变化规律与PM2.5呈正相关;空间变化规律与其他重金属相一致;我国PM2.5中As污染较为严重,南北方的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别;当前我国关于大气As的相关标准比较匮乏。通过对我国PM2.5中As的规律、污染状况及控制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大气As的污染防治和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其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天津市自2013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空气质量状况持续改善,达标天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6年达标天数较2013年增加81天。首要污染物从2013年的PM2.5占绝对优势,逐渐发展成为PM2.5、O_3、NO_2和PM10占比相对均匀,NO_2、O_3对综合指数占比上升明显,光化学和颗粒物复合污染特征交织。环境空气中六项污染物(除O_3外)月均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冬季污染最重,夏季污染最轻,春秋季污染介于夏冬季之间。天津市污染物空间分布有所差异,与污染物来源及当地污染物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沈阳地区雾霾天气成分特征,利用中流量大气采样器24 h采样。监测得出该地区雾霾天气TSP,PM10和PM2.5含量均超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雾霾天气中PM2.5为主要污染物。同时对PM2.5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进行分析,检出苯并[b]荧蒽、菲、芘、荧蒽、蒽等8种多环芳烃,并且检出的同种多环芳烃含量在雾霾天气比非雾霾天气高出4~9倍。该地区大气PM2.5中Li,Zn,Mo,Ag,Cd,Tl,Pb,Hg,As,Se,Sb等重金属元素富集因子EF10,表明样品中这些元素相对于参考物质被富集或稀释,这些重金属元素在该地区存在主要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广州地区秋冬季细颗粒物PM_(2.5)化学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州地区2009~2010年秋冬季节大气中PM2.5进行采样,并分析PM2.5样品的水溶性离子、重金属元素、有机碳/元素碳(OC/EC)、有机酸、多环芳烃浓度和粒径分布。通过分析初步掌握了广州地区秋冬季节大气中PM2.5的化学组分和特点:广州地区秋冬季PM2.5呈现城区高于城郊,PM2.5中有机质(OM)是最主要的成分,其次是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铵根;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并受一次源排放影响;PM2.5中铝、锌、铅是含量最高的重金属,且城区重金属浓度高于城郊;PM2.5中17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BaP)均为城郊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6-2011年静安区PM2.5连续自动监测数据,通过对其浓度变化特征进行趋势性分析发现,2006-2011年静安区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呈逐步下降趋势,但浓度年均值仍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PM2.5污染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春较高、夏秋较低.PM10与PM2.5的回归方程为y=1.5585x+0.0108,相关系数为0.78,显著性水平为0.01.PM2.5与PM 10浓度的比值(p)主要集中在0.5-0.7之间.  相似文献   

17.
亚青会期间南京大气PM_(2.5)中重金属来源及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亚青会期间南京奥体中心附近大气PM2.5中重金属来源及潜在的健康风险,于2013年8月3~28日对PM2.5中重金属元素V、Cr、Mn、Fe、Co、Ni、Cu、Zn、As、Cd、Sn、Sb和Pb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受亚青会污染源调控和气象要素影响,亚青会前、中、后不同时期重金属浓度存在差异,亚青会期间各重金属的浓度均值低于亚青会前期.富集因子分析显示Cu、Zn、Cd、Sn、Sb和Pb为重度富集元素,污染程度为CdCuZnPbSbSn.聚类分析表明工业排放、燃煤、道路尘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这些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亚青会期间,PM2.5中各重金属通过呼吸途径对运动员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5种致癌重金属的风险指数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PM1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了2011年8月—2012年7月间东莞市不同区域两点(A:生活区;B:工业区)的PM2.5~10、PM1~2.5和PM1样品,并用ICP-MS分析了颗粒物上Pb、Cu、Zn、As、Cd、V、Mn、Cr、Hg和Al等10种元素,重点研究了PM1中除Al外其它9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工业区B点PM1中的重金属污染明显较生活区A点严重,9种重金属元素在B点PM1中的浓度是A点的2.3~4.4倍.Zn和Pb是A、B两点PM1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同时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占PM1质量百分比范围为0.0008%~0.3530%.粒径分布、富集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PM1中,且主要受人为源的影响.因子分析源解析结果表明,A、B两点PM1主要来源于4类污染源:燃煤源、机动车/工厂燃油源、冶金化工源、土壤尘.污染源特征分析表明,偏北风时东莞地区PM1受局地源远距离输送影响更严重,偏南风时受本地污染源影响更严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郊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观测于2013年1月24—31日进行,在西三环城区和大兴郊区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并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了PM2.5上的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天气的大气日均能见度低于3.0 km.PM10和PM2.5质量浓度日均最大值分别为675.5和453.4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349.2和260.8μ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所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通过比较PM2.5上化学成分的浓度发现,在城区和郊区,此次天气形成的共同污染源为冬季燃煤燃烧、汽车尾气排放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而土壤/沙尘对郊区污染天气的形成有部分贡献.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对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介绍我国大气PM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以及含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对近年来PM2.5与人群健康危害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PM2.5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