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保险公司的赔案资料记录了保险理赔的货币过程,它是进行保险赔付审计分析和保险出险原因分析最可靠的实证材料,作者利用1981 ̄1993年湖南省保险公司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货物运输险,种养业险等四个主要保险险种的赔案资料,以行政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了达233761条记录的灾害保险赔案数据库。以湖南省溆浦县保险公司的赔案数据库为例,对其近10多年来的保险灾害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当地保险公司提出了保险  相似文献   

2.
保险公司的赔案资料记录了保险理赔的货币过程,它是进行保险赔会审计分析和保险出险原因分析最可靠的实证材料。作者利用1981~1993年湖南省保险公司企业财产险、家庭财产险、货物运输险、种养业险等四个主要保险险种的赔案资料,以行政县,区为基本单元建立了达233761条记录的灾害保险赔案数据库。以湖南省溆浦县保险公司的赔案数据库为例,对其近10多年来的保险灾害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当地保险公司提出了保险防灾防损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农村住房保险是防范农村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评估农房自然灾害风险、制定基于风险的区域差别化费率是促进农业和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基于2009-2018年浙江省农房灾害保险的承保与赔案数据,利用非寿险定价的聚合风险模型,结合离散事件仿真方法,厘定了分县保险费率。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农房灾害保险的纯风险损失率在0.01%~0.21%之间,主要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异格局。年期望保险赔付金额在0.67~694.24万元之间,主要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依据上述区域差异,最终将浙江省划分为10个保险区。研究结果充分地反映了农房灾害损失风险的区域差异,也进一步证明农房灾害保险坚持区域差异化是必然趋势,并可为浙江省提升农房灾害保险产品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工程地震保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市场在当下的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险是地震灾害危机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的工程地震保费厘定通常只着力于纯保费,对风险附加费的考量往往依经验,从而导致保费中无法体现对风险的补偿,成为工程地震险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将金融市场中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引入工程地震险的定价分析,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探讨该模型在工程地震险定价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工程地震险保费厘定方法的固有缺陷,使得保费计算更为科学合理。最后,应用于一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与农业政策性保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荣茂  邱敏 《灾害学》2007,22(3):109-113,138
在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主要农业自然灾害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过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来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农业保险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提高保险意识、加强保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6,(2)
采用随机模拟技术对地质灾害风险损失进行模拟,利用在险价值(VaR)方法计算各个风险区域的保费规模,以此研究地质灾害保险的价格,并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投保率对保险价格的影响。实证研究以湖南省娄底市2008-2013年地质灾害损失为研究样本,计算出各风险区域的总保费和人均保费,结果表明保费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它还能很好地反映风险,风险越高保费越高。投保率是影响保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投保率越低保费越高。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我国地震保险制度从一无所有到初步探索再到基本成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兴的灾害险,地震保险不仅能够为地震赔偿积累资金,还可以增强人民的防灾意识、政府的防预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本文围绕地震保险的制度设计和投保应用,采用横向比较(国内与国外)和纵向比较(按时间顺序)的综合分析方法,梳理了我国和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地震保险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总结国内外地震保险发展的经验,进而提出了改善当前我国地震保险发展缓慢、投保率低的可行性建议。文章还以风电领域的应用为背景,开展了风电塔的易损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天气指数型保险是一种创新型保险,肉羊天气指数型保险以牲畜草料为保险标的,为牧民提供因旱灾、雪灾所造成的肉羊饲养成本增长及因天气灾害致损的保险保障和风险对冲,即每当天气达到气象灾害标准时统一按投保合同中数量进行赔付。同时,天气指数型保险的实施也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查勘定损的成本和被保险人道德风险的危害。2019年,肉羊天气指数型保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开展试点工作,基于对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养殖农户投保情况的调研结果,简要分析了本次天气指数型保险试点的经验和影响因素,并依据保险政策等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发展建议,为本地区进一步推广天气指数型保险,改善抗风险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9,(3)
为综合评估农业旱灾风险,依据危险性、灾损敏感性、暴露性、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选取指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用集对分析与灰色关联对农业旱灾风险各子系统进行评价,用风险矩阵合成各子系统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基于风险矩阵的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用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结果表明:亳州农业旱灾风险为重险,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滁州淮河流域为中险,合肥淮河流域为轻险,淮南、六安淮河流域为微险,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上述改进的集对分析与风险矩阵耦合的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科学合理,为区域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提供了新途径,在实际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陶正如 《灾害学》2020,(4):141-146
新西兰是世界上地震保险覆盖率最高的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尤其是地震委员会法案1993(Earthquake Commission Act 1993,简称EQC法案),经过70余年的发展相对完善。2010-2011年坎特伯雷地震和2016年凯库拉地震分别是新西兰历史上保险损失最严重和1840年以来震级第二大的地震事件,是对EQC法案的巨大检验,推动了政府对EQC法案执行以来的第一次审查。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结合两次地震事件中理赔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梳理了2019年7月1日生效的EQC法案与2008年4月1日版法案(事件前)相比的几处重大变化以及两次事件中的理赔经验,主要包括地震委员会(Earthquake Commission,简称EQC)自然灾害保险保障范围、保险金额、保费和再保险,EQC与私营保险公司的协调,对多次事件的理赔,以及EQC职能的变化等。在我国地震巨灾立法的关键时期,为我国地震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Barry J. Barnett 《Disasters》1999,23(2):139-155
Governments often provide grants or low-interest loans to disaster victims. Yet these programmes have proven to be quite costly. In addition, questions have been raised about associated behavioural incentives. Conceptually, government disaster insurance programmes should be more efficient, consistent and equitable than ex post facto disaster relief in the form of grants and loans. Yet th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disaster insurance programmes has been mixed, at bes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US federal natural disaster assistance to individuals and concludes with a recommendation for a new government role in the provision of disaster insurance.  相似文献   

12.
灾害熵:概念引入及应用案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某一区域的灾害风险反映珠不确定性。据此,本文采用信息熵的理论与方法,引入了区域灾害熵和区域灾害加权熵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选取山东省作为应用案例研究的区域,利用了1949 ̄1994年旱灾、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资料计算了旱灾、洪涝灾害的区域熵和区域灾害加权熵。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灾害加权熵可以作为表征区域灾害风险整体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本文给出了区域灾害熵计算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研究:定位、理念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行  刘兴业 《灾害学》2019,(4):172-175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发布了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契合国家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应加紧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的定位是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法、应急管理的特别法、公共安全的支撑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风险防范理念、综合防治理念、权利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确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区避让及搬迁转移、自然灾害科普、自然灾害防治社会参与、自然灾害保险等制度,为推进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对台风灾情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台风灾害案例历史案例分析、综合模糊数学和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估模型;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将台风灾情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再设定一极重灾为参考序列。根据台风各评估指标与参考序列的距离,计算出关联系数;将关联系数加权平均和定义为灾度,根据灾度值评定台风的灾级。并以广东省台风灾情为例,验证了此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巨灾保险赔款占直接经济损失的比率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的多,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地震两次巨灾过后,国家加紧推进巨灾保险体系的建立。其中,巨灾保险费率厘定是基础。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以危险性曲线和脆弱性曲线为核心的巨灾风险保险费率厘定方法体系,改进了以往农业保险仅从致灾因子角度厘定费率的片面性。最后,借鉴美国洪水保险、日本地震保险以灾种为对象(而非承灾体种类为对象)构建巨灾保险体系的优势,以雪灾保险为例,厘定了内蒙古12盟市雪灾保险费率。结果显示,位于中部地区的锡林郭勒盟雪灾保险费率最高,为3.10%;位于西部地区的阿拉善盟、乌海市雪灾保险费率最低,为1.09%。  相似文献   

17.
面对突发的灾害,人类采取避难转移的方式来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大范围的人口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必须有合理的计划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基于GIS和OREMS的洪灾避难系统来模拟洪灾的避难转移过程。根据洪灾危险区的统计资料,应用基于GIS的风暴潮洪灾风险系统分析洪灾淹没范围、避难区域的人口分布、路网结构,使用OREMS避难交通模型模拟避难过程。以长兴岛为例进行洪灾避难交通模拟,得到避难耗费时间,路网拥堵路段,并且在分析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避难计划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损失与救助之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玉婷  李宁  刘雪琴  吴吉东  张鹏  解伟 《灾害学》2010,25(2):68-72,111
1976年发生的唐山7.8级地震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是近年来破坏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两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都是惨重与巨大的。但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参数相近的两次地震在灾后救援与救助方面却相差甚远,表现在军队人数调动、受伤人口抢救、恢复重建资金投入、国内外援助、保险再保险分担等方面。着重对比了以上几方面后得出结论:在各项应急预案颁布并实施后,我国灾害救援工作更加有序,提高了救援效率;同时,保险与再保险的参与也减轻了政府负担,为灾民自主开展家园的恢复重建提供了便捷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新疆近3年大风灾害灾度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龙  何清 《灾害学》2005,20(4):83-86
新疆是我国大风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已往的大风灾害研究主要从自然学科角度进行较多,分析了大风致灾因子的主要来源、地理分布、强度、监测等,但缺乏从社会学科角度分析研究.本文以新疆2001~2003年发生的大风灾例为研究对象,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研究单位,根据可操作性、可比性、可传递性原则选定的3种确定灾度指标的因子,采用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各地州市大风灾害灾度进行计算和定量评价,并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把15个地州市分别划分为3个区域级重度风灾区、4个区域级一般度风灾区和8个区域级轻度风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