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AST工艺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效先  董晶  郝冀 《四川环境》2004,23(2):28-30,44
在CAST工艺中,通过控制活性污泥工艺的反应环境可以使氮的去除过程优化。将传统的处理方法和周期循环运行过程的处理效果做长时间的比较,通过检测比较硝化速率,同时硝化反硝化以及除磷效果,可知,当运行负荷相同时,周期循环运行过程是一种很有优势的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安溪湖头镇污水处理厂采用连续进水、出水的恒水位SBR工艺,工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经过三个月调试及一个月试运行,系统稳定,脱氮除磷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保产业》2009,(8):63-63
由南通市恒荣机泵厂有限公司开发的3L系列节能低噪声三叶型罗茨鼓风机,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中采用鼓风曝气活性污泥工艺的曝气沉砂池。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A/A/O改良工艺)处理钢铁企业生活污水,出水COD_(Cr)为20mg/L、NH_3-N为2.5mg/L、悬浮物为10mg/L,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的预期效果,可以作为钢铁生产新水的补充水。  相似文献   

5.
BBR工艺是一种新型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采用生物膜法(BBR装置)和活性污泥法(BBR生化池)相结合的组合生化处理工艺。文章以海晏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污水厂采用BBR工艺,通过对现场运行数据的检测分析,对BBR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处理城镇污水的工艺原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将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CAS)与好氧—沉淀—厌氧工艺(OSA)对比,研究了两种工艺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分析了两种工艺对废水中COD浓度、COD去除效率、氨氮浓度及SVI值的影响,并指出OSA工艺运行稳定,抗冲击能力强,其引起的解偶联代谢能促进污泥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南京某医院污水处理站设计过程中,选择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与UCT工艺作为备选方案。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两种工艺的流程、除磷脱氮原理、运行过程与技术特点,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8.
传统活性污泥法与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沉降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污泥沉降性能,在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膜生物反应器(MBR)与传统活性污泥法(CA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S工艺污泥沉降性能优于MBR工艺;CAS工艺出水水质受污泥沉降性能影响大;MBR工艺污泥沉降性能主要由反应器中累积的高浓度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所影响,当EPS浓度大于100mg/g时,污泥沉降性能开始恶化;CAS工艺曝气池中EPS浓度没有累积;MBR工艺污泥颗粒平均粒径小于CAS工艺中污泥颗粒。  相似文献   

9.
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基础上,考察了运行过程中膜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膜外表面沉积污泥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搓洗膜丝,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清洗方式。间歇式运行方式的停抽期间最低剩余抽吸压力可用来表征运行过程中膜过滤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系列梯级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因上游电站泄水引起下游河道型水库水体中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导致库区鱼类患气泡病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针对河道型水库过饱和TDG释放预测问题,建立河道型水库的纵向一维过饱和TDG释放预测模型,研究不同洪水条件下河道型水库在变水位运行条件下的水动力学和过饱和TDG释放特性,分析了过饱和TDG沿程释放和代表性断面的TDG过程,探讨了横断面滩地区域的水深变化和鱼类补偿水深的满足性。结果表明降低来流的TDG水平是减小其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在来流TDG饱和度一定时,河道型水库适当以高水位运行能够为滩地区域鱼类提供足够的躲避水深。本文结果对梯级电站优化调度以减缓TDG影响的研究和方案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梯级水电开发河流的水生态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