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2.
3.
4.
北京市高架道、桥交通噪声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北京市区内81座道路立交桥和11段高架道路的声环境状况进行了多方位的调研与实测。分析了高架道、桥附近声环境的地面水平分布特征、高层楼房垂直分布特征、昼夜时间分布特征及产生的原因。从增强城市总体规划与交通管理,注意沿街建筑功能配置与布局,加强临街住户门窗隔声效果,适当建设有效的道路隔声屏障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发展中解决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噪声监测自动化是环境噪声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探讨了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以及在相应的环保宣传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1 实验 淮安市环境监测站开展了固定和流动噪声源在不同距离,对不同高度建筑物影响的噪声监测,监测点设在该市淮海国际大酒店各楼层临近阳台的窗口,共设置7个监测点,监测点距离地面高度(垂直高度)分别为1.5 m、12 m、17 m、23 m、30 m、35 m、42 m.监测方法按照GB/T 14623-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监测仪器为噪声积分统计分析仪.固定声源监测频次:监测4次,每次测10 min,以等效声级(Leq)值参加统计;复合声源按功能区测量方法监测,监测4次,每次为24 h连续监测,测量每小时的Leq值,实测20 min,Leq值参加统计,同时记录车流量.噪声监测点见图1. 相似文献
8.
高架桥-地面复合型道路交通噪声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监测了兰州市马家坡附近一处高架桥-地面复合型交通道路的噪声,分析了这种复合型道路交通噪声的形成及分布,进行了这种立体式交通结构声环境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中将道路声源简化为1条位于道路中心线处的线声源与按照车道数简化为多条线声源之间的误差,针对不同宽度的道路,推导了多条线声源与1条线声源在接收点噪声影响的误差计算公式,并基于Predictor-lima预测软件预测和现场噪声衰减规律实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收点到道路边缘的距离大于道路宽度的情况,可简化为1条线声源;对于接收点到道路边缘的距离小于道路宽度的情况,应按照车道数简化为多条线声源。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掌握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规律,利用近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最新资料,详尽分析了其空气质量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2008年各污染物日、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年乌鲁木齐市城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明显时空分布规律,即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冬春季大于夏秋季,PM10和SO2浓度夜间大于白天。在空间分布上,PM10和SO2南部区域最高,中部次之,市区北部最轻,NO2则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两侧氮氧化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沪杭甬高速公路两侧环境空气中的分布浓度及其递减规律 ,通过实测数据揭示了 NOx分布同距离、车流量及气象条件间的关系 ,并发现 NOx浓度随距离的分布可以用一级指数衰减方程加以模拟 ,在所研究的空间距离内NOx浓度与距离用一元三次方程回归的相关指数接近 1 .0 0 0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全面地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评估,更精确地服务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工作,选取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道路交通干线,采用手工监测和自动连续监测的方法,进行不同路段噪声污染程度及其随时间、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快速路段、高架路段以及衔接路段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夜间均超标;相邻区域要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标准限值要求,需距离地面快速路慢车道约45 m,距离高架路段慢车道约92 m;要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夜间标准限值要求,需距离地面快速路慢车道约175 m,距离高架路段慢车道约172 m;敏感建筑物所受噪声影响随楼层高度升高而增大,同时噪声影响情况与道路两侧建筑物密度、道路车辆行驶速度有关.建议严格道路及噪声敏感建筑物规划控制,采取阻断传声路径、受声建筑物强化保护等措施控制噪声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交车已成为当前北京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束源之一,针对公交车声源模型缺乏而沿用大型车声源模型所致的噪声预测误差问题,在北京市选取了两类常见公交车进行了537辆车的单车通过噪声测试,在无效数据剔除和背景噪声修正后,利用回归分析法获得了北京市公交车声源模型,通过与现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大型车声源模型的比较,显示出建立北京市公交车噪声声源模型的必要性。基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方法,提出了符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噪声地图在环境噪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岛理工大学新校区为例,采用变网格划分法,研究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噪声地图在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噪声预测系统结合GIS,以数字与渲染图的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现噪声污染在环境区域的分布状况,可用于指导区域的规划和环境噪声评价。 相似文献
15.
16.
总结了海洋风电场建设中水下噪声的主要类型与声学特性,基于国内外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海洋风电场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尤其是近岸海域海洋风电施工期冲击式打桩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参考《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海洋风电场水下噪声测量与评估方法,以及控制与降低噪声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就《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用干扰民噪声实际测量时,在测量时间、测量位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对学校环境噪声作了初步调查表明:学校环境噪声主要污染源来自交通噪声,危害最大的是位于交通干线两侧的学校.上课时间能持续在64.5~66.9dB(A)之间的较高水平.其噪声污染与距噪声源距离呈负相关(r=-0.67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