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若干统计指标考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宏观决策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伤害统计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规划中若干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索。在进行初步实验计算、理论分析和国内外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统计指标特点对比研究后,提出:在该规划指标中调整或删去"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增加非致死性事故统计数据,以能更好代表职业伤害事故总量;适度应用重特大事故起数指标和提高十万人死亡率统计指标精确性等几点建议。作者认为应加强职业伤害指标体系研究,从而尽快实现我国统计指标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劳工统计年鉴》中重现中国职业伤害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统计指标安全生产领域的统计,各国注重的是结果统计,我国则是结果统计和非结果统计并存。我国现行的事故统计,指标过于简单,尤其是缺少国际通用的一些重要指标,如"受伤人数""损失工作日"等绝对数指标,"伤害频率""伤害严重度"等相对数指标,均未列入统计指标,致使统计分析工作无法深入。而其他非结果统计,如执法统计、职业卫生统计等指标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职业安全健康一直处于较好水平,其职业安全健康统计体系具有典型性。分析研究了澳大利亚的职业安全健康统计体系,包括统计相关法规,统计机构、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的公布等内容,总结了澳大利亚职业安全健康统计体系特点,并与我国安全生产统计现状进行比较,提出改进我国安全生产统计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安全生产统计体系的发展和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是国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和科学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监察工作的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发展情况;指出了当前事故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就改进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向国际劳工组织提供我国职业伤害统计数据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工作。1 名词、术语 1.1 伤亡事故 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 1.2 损失工作日 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 1.3 暂时性失能伤害 指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1.4 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 指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1.5 永久性全失能伤害 指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2 事故类别 见下表。3 伤害分析 3.1 受伤部位 指身体受伤的部位(分类详见附录A…  相似文献   

6.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准确掌握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有必要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主动抽样监测信息系统,设计全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是开展主动监测的基础工作之一.信息系统设计包括监测样本管理、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文件管理等多个模块,经计算样本量需要分布在18个省份约65049家工矿企业,监测指标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及损失工作日、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危害事故等多个类别,企业监测数据主要通过监测信息系统上报与汇总.建立中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主动性监测与调查工作,运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投入,较为准确地掌握全国职业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7.
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每天因职业事故和与工作相关的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5000人。全球每年发生的职业事故为2.7亿起(死亡和非死亡),与工作相关的疾病为1.6亿例,有三分之一的疾病造成4天或4天以上工作日损失。因工伤害、死亡以及职业病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4%(约为12.514亿美元)。因工死亡和职业病造成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损失高于所有政府提供的援助  相似文献   

8.
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局最新研究发现,2005--2006年度英国企业因工伤损失610万个工作日,因职业健康损失2430万个工作日。企业主因此共支出29—32亿英镑,其中因职业健康支出17-19亿英镑,因工伤支出12—13亿英镑。这些支出包括病假工资、行政管理费、招聘费及赔偿和保险费4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以往使用“轻伤”、“重伤”、“死亡”来衡量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然而实际上伤害后果千差万别,统用这三类去衡量,不能清楚、明确地反映对于工作、生产的长时期的影响。因为“轻”、“重”是一种模糊的概念,轻重是相对的。美国、日本、苏联及其他国家都不使用“轻伤”、“重伤”的概念。 因此,需要有一个量的量度标准。国际上通用的“损失工作日”的概念就是由此而来的。“损失工作日”是衡量受害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的量。对于各种伤害程度,一概用损失工作日数来标定。 伤害程度的大小应表明对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影响程度。从社会、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安全生产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安全生产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目前全世界就业总人数为27亿人,每年因职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1万人(指劳动者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不包括交通事故和职业病死亡),由职业事故和职业危害引发的财产损失、赔偿、工作日损失、生产中断、培训和再培训、医疗费用等损失,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  相似文献   

11.
基于职业健康内涵和统计学原理,提出职业健康统计学的概念,并分析其学科基础,比较职业健康统计学实践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从行业、工种、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发展动态及等级结构、职业健康损失等方面构建职业健康统计学分支体系;分析职业健康统计绝对指标、相对指标。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赴英国、丹麦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化考察团针对英国、丹麦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执法和监察等方面进行了座谈和交流。作为发达国家,英国和丹麦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介绍了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组织机构和职责、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制修订程序、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立法执法及监察经验,以及丹麦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健康监察经验。以此为基础,在关于法律原则和定位方面、法律法规落实、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察人员履行监察职责、基于风险的分级监察和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级系统等五方面提出对我国安全生产立法及监察工作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的中国职业卫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简要地回顾了现代职业卫生的进步历程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依据近年职业病统计报告数据 ,分析了 90年代中国职业卫生工作的特点与问题。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现状 ,分析了 2 1世纪中国职业卫生所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三方协调机制、推行 OHSMS、发挥工伤保险预防作用和推广企业安全卫生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制度以来,有十多万人通过了不同等级和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考试,为英国的职业安全健康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解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在简要介绍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资质等级、种类、课程和考核评估方式等内容,总结了其主要特点,并结合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现状,提出了完善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企业强有力的安全监察.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安全监察的差距,提出了分级安全监察的理念,并研究了支持分级安全监察的企业分级指标和模型,使用模型对调查企业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分级,效果明显,该模型能够起对分级安全监察起到指导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中日合作项目《加强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成果,系统介绍了日本职业卫生监管机构、法规、职业病确定、作业环境管理等。同时,结合中国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法规较滞后、专业人才不足、企业基础资料不全和自主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明确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完善职业卫生法规、建立职业卫生统计制度、强化企业自主管理能力等建立健全中国职业卫生管理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对完善中国职业卫生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不断改善。日本的劳动安全卫生监管采用了超前管理和过程管理方式,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政府计划指导,劳动灾害防止团体和产业协会提供技术服务,企业承担劳动安全卫生主体责任,使劳动安全卫生政策、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和不断的修正。经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日本劳动安全卫生的重点已从灾害预防控制,向劳动工作紧张焦虑预防控制、创造舒适劳动环境转移,整个劳动安全卫生监管模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该文借鉴日本劳动安全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四十多年的经验,提出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应该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全民的劳动安全卫生意识。要充分研究和利用第三方技术服务组织,规范第三方技术服务,承担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的事务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