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山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首先要对发展状态进行评估。该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探索建立表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山东省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找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为推动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发现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与区域总体发展水平并不一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忽视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出东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节约资源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合理规划和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稳态经济观从物质与能量平衡的角度出发,主张在自然和社会经济两系统中均保持低流通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稳态经济观潜在的反消费主义与反技术万能倾向。它一直没有成为主流理论.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有必要反思并从稳态经济理论中汲取营养。对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并不富裕的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算物质的回收利用账。更要算能量账和低熵物质的成本账。  相似文献   

3.
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理论的深入思考,分析、提出了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同一性、循环经济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良性影和特环经济系统的稳定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煤炭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分析了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在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煤炭工业构建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煤炭企业模式、工业园区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原则,对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具体模式和循环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建立起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并通过对煤炭大省——山西省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案例研究阐述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模式及指标体系评价的应用,为区域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对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指标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建设循环经济型国际大都市的思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自从1998年以来,上海就开始关注德国等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把循环经济的概念纳入了上海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当前上海需要进一步把建设循环经济型的城市纳入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战略目标。本文提出了我们对上海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一些看法,并就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循环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欧盟和日本等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循环经济正从宣传开源节流的启动阶段走向建立政策机制的推动阶段。如何根据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内涵与相关理论研究,就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制定有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的必然。因此,根据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研究中国循环经济内函及有关理论问题,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循环经济理念产生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基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也有充分的科学和实践基础。这些基础和中国的相关认识特征决定了中国循环经济内函应该有5个基本特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外延;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表征;区别于经典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调控方法和核心标准。根据循环经济五大特征的界定,可以集中国循环经济的内涵概括为:循环经济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管理调控是具有较高生态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理论进展和实践意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指出发展生态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环境管理,培育垃圾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点;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试论循环经济的要素价格差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状况,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循环经济要素价格差假说,以解释循环经济的实现问题。分析了循环经济组织和非循环经济组织的基本形态,定义并讨论了循环经济生产函数和非循环经济生产函数,提出了消费性生产函数的概念;以这些函数为基本框架,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假定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在循环经济和非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之间的选择,从而论证了循环经济要成为现实必须满足的两项基本原则,得到了循环经济实现的要素价格差条件。该结论与众多的定性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表明,要使循环经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一要有循环经济导向的技术创新以满足循环经济生产可能性;二要有循环的资源环境要素与其替代要素的价格差小于经济转移梯度。最后,本文讨论了影响要素价格差的几种主要因素:产权制度、中介组织、定价机制、制度的路径依赖,以扫清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循环经济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内核不明晰,理论边界模糊,理论研究陷入"漂移状态"和"破碎困境";②资源效用是循环经济理论关注的永恒主题,循环经济的研究对象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与最优配置,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资源效用的衡量标准不同;③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经济",其外延是"社会"和"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的研究范围包括资源节约与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研究,但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本身并不是循环经济的研究内容。同时,总结了循环经济理论深化研究的几个方向:①废物资源化的形成机制研究;②同类产品频繁交易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及其治理研究;③生产过剩与过度消费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及其治理研究;④资源效用的度量标准、数学表达及其制度设计研究;⑤物质效率的定量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10.
"脱钩"评价模式及其对循环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主要介绍西方研究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关系的“脱钩”理论的两种主流评价模式:IU曲线和总量研究。通过对它们评价手段、评价过程的进一步比较、分析,作乾提出从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需求两方面看,利用IU曲线评价“脱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应该对总量研究的评价模式给予更多关注,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对可循环利用资源的需求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实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环境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中,在保持“人类(生产者)—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稳定地、健康地运行中的作用和地位出发,从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间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实现在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资源的优势陷阱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途径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以资源优势陷阱效应以及资源型经济转型模式为研究主题。首先讨论了资源型产业的经济学特征,剖析了资源型区域的经济症结及区域发展隐患,揭示了资源优势的陷阱效应和资源型经济的本质,接着,重点研究了竞争优势生成模式,产业结构代谢模式和企业转型嬗变模式。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循环经济绩效内涵不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多局限于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等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归纳总结该领域研究现状基础上,明确了循环经济绩效的概念;进一步构建了基于生态效率-物质流分析的循环经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和灰色聚类方法分别建立了循环经济绩效评估模型;最后,以上海化工园区和南通农药化学工业园为案例,对2个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理论和方法上,构建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适用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聚类评价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模糊评价结果更为合理,而且该模型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园区循环经济绩效的优劣势所在。进而,以上海化工园区作为标杆,针对南通农药化学工业园存在的资源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若干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是山东省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紧张的地送。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半岛水资源与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最为明显。本研究旨在探寻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协调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协调的对策措施。本文在广泛占有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山东半岛水资源的总量、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水资源利用效益.分析了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指明了因为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的环境生态后果。运用特尔斐法和AHP法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山东半岛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正处于由弱协调型向基本协调型的过渡阶段.为实现山东半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circular econom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system theory. Circular economy is a kind of complicated economic activity, and it is a wholly new ecotype economy proposed by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they had summed up many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traditional economy. It is an entirety and has many layers. It keeps an open and dynamic balance. Because the system theory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we should systemically analyze and study circular economy from the macroscopic view, correctly grasp its operational laws, improve its service functions, and realize human bein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theory and the idea of circular economy. Then it analyzes circular economy based on the system theor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system theory can promote the functions of circular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核算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分析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于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我国2000-2003年直接资源投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差距;并通过对2000年和2003年中国物质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述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为基础,确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我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区域经济发展靠产业集群的支撑。在我国的压缩型工业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间愈来愈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而产业集聚为产业生态化创造了条件。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能够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以“3R”为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在重、化工产业优先创建生态工业园.按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引入企业和集聚产业,构成资源循环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改造原有的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促使其向生态化层次升华.引导新的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型产业.推行保护性开发。产业集聚与生态园建设并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circular econom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system theory. Circular economy is a kind of complicated economic activity, and it is a wholly new ecotype economy proposed by Western countries after they had summed up many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traditional economy. It is an entirety and has many layers. It keeps an open and dynamic balance. Because the system theory i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we should systemically analyze and study circular economy from the macroscopic view, correctly grasp its operational laws, improve its service functions, and realize human bein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theory and the idea of circular economy. Then it analyzes circular economy based on the system theor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system theory can promote the functions of circular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