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1,(5):2-2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与中国地震局联合召开了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座谈会,探讨如何进一步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加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5-7日,中国地震局,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联合组成国家防震减灾检查组,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06,(5):46
根据广东省汕头市人大常委会2006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8—10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市人大副主任陈香兰率领下对全市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的情况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4.
防震减灾是一项关系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因此防震减灾工作应当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开展。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对防震减灾各项措施的落实、规范防震减灾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总结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实践经验,建立了政府、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防震减灾是一项关系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因此防震减灾工作应当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开展。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对防震减灾各项措施的落实、规范防震减灾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总结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实践经验,建立了政府、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防震减灾法》浅议——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红梅  魏电信 《灾害学》2009,24(4):130-133
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新《防震减灾法》进行了解读,新《防震减灾法》在旧法的基础上,主要完善了防震减灾规划制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增加了对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和农村民居、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强化了防震减灾群测群防制度以加强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制度;加强了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同时文中也指出了新《防震减灾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12,(5):6-9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统筹部署,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明确防震减灾战略要求,确立国家2020年防震减灾奋斗目标,颁布实施《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修订《防震减灾法》,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国家防震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有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局面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刊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国地震局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辉煌成就,借此向地震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致敬!  相似文献   

8.
<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部门职责、社会参与、条件保障、科技支撑和法律责任的同时,也首次对防震减灾活动过程的标准化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总则第十条提到"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这既体现了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充分体现了标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的规划,将防震减灾规划单独作为一章。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3,(1):7
2013年1月22日上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恒率调研组来中国地震局调研,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主持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防震减灾法》实施工作。阴朝民副局长在座谈会上介绍了2012年全球和国内地震灾害情况,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和法制建设工作情况,分析了当前《防震减灾法》实施及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发布实施以来,为促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部门协作越来越密切,社会管理越来越规范,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社会参与越来越广泛,科技支撑越来越有力。防震减灾工作在经济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调查: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是未雨绸缪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对汶川震区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进行了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反映了震区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现状和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情况,为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学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增强对地震灾害承受能力、消除恐震心理等提供了较为真实的数据,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及密度的不断增加,作为国际大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国家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市,在树立全民危机意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建立健全全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推动区县防震减灾工作深入开展方面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期市县防震减灾栏目将刊登其特色和做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地震局在中国地震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着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内防震减灾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各市、县防震减灾的指导工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对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为进一步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法律施行以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本法的贯彻执行情况,也非常关注各级人民政府在法律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2000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了防震减灾法执法调研活动,彭珮云副委员长亲临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少震、弱震省份,如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多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地震局立足民情、市情、震情,通过不懈努力,在有效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和防震减灾意识方面,走出了一条少震、弱震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路子。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栏目将给大家介绍他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和城市防震减灾新路径,一直是基层防震减灾工作者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栏目,我们将四川省防震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特色做法及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各地的防震减灾工作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八周年,进一步依法促进无锡市防震减灾工作和谐发展,增强市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无锡市“十一五”期间实现“两个确保”、建设和谐无锡打下坚实的基础,无锡市地震局于3月1日举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八周年宣传活动。活动增强了市民防震减灾意识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等知识,加深了理解地震工作部门依法坚持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防灾博览》2013,(4):13
2013年7月8-13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赴青海省开展《防震减灾法》实施情况调研。调研组先后赴西宁市、海南州、海北州、玉树州和海东市等地,深入调研各级政府落实防震减灾法律规定,加强工作领导和条件保障,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以及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情况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严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预防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是什么?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既是指导各项防震减灾工作和活动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