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岁末年初,国家环保总局一举叫停了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继"审计风暴"之后的一场"环评风暴"。"环评风暴",令国人震惊不已,也欣喜万分。北京地球村廖晓义、香港地球之友吴方笑薇等著名环保人士纷纷撰文支持国家环保总局的这一举措。国内包括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保护国际等在内的56个民间环保组织联合致公开信表示支持国家环保总局的这次行动。本刊特此编发相关人士的观点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岁末年初,国家环保总局一举叫停了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继"审计风暴"之后的一场"环评风暴"。"环评风暴",令国人震惊不已,也欣喜万分。北京地球村廖晓义、香港地球之友吴方笑薇等著名环保人士纷纷撰文支持国家环保总局的这一举措。国内包括自然之友、绿家园志愿者、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保护国际等在内的56个民间环保组织联合致公开信表示支持国家环保总局的这次行动。本刊特此编发相关人士的观点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本来是很多项目的前置程序,但一些地方"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十分严重。在此情 况下,国家环保总局举起了"环评"大旗,对30个总投资近1180亿多元的违法上马项目厉声叫停。此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 关注,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经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30个项目终于进入整顿程序。 我们有理由相信,"环评风暴"已经奏响中国环保事业新乐章。  相似文献   

4.
《绿叶》2007,(12):8-9
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先后四次掀起"环评风暴",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也让更多公众认识了解了"环境影响评价"。从这四次"环评风暴"的走向分析,"风暴"所针对的目标从违法开工的建设项目扩大到行业,直至今年扩大到地区和流域,涉及的环评也从项目环评扩大到了规划环评。从各方面的分析来看,关于规划环评方面的法律规定还存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本来是很多项目的前置程序,但一些地方“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十分严重。在此情况下,国家环保总局举起了“环评”大旗.对30个总投资近1180亿多元的违法上马项目厉声叫停。此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经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30个项目终于进入整顿程序。我们有理由相信,“环评风暴”已经奏响中国环保事业新乐章。  相似文献   

6.
《绿叶》2007,(Z1)
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第三次发起“环评风暴”,波及22个省市的82个项目,钢铁、电力、冶金三大行业成为整治重点,并且首次动用“区域限批”——风暴之猛,史无前例。此前的两次“环评风暴”人们听到的只是风声和雷声,而没有看到污染者被连根拔起——被叫停的项目往往是补办手续先过关,然后再用各种手法拖延或拒绝兑现环保承诺。此次“环评风暴”能否见效?“区域限批”这把利剑是否像预期的那样锋利?环保部门一向被认为是“无牙老虎”,如何才能具有威慑力?  相似文献   

7.
《绿叶》2007,(1)
继2005年和2006年的两次“环保风暴”之后,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年初掀起了第三次“环保风暴”。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媒体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并表示将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政策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趋势,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七大项目实施“区域限批”据介绍,此次“风暴”涉及的82个项目,是在环保总局刚刚结束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核查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专项清查工作中发现的。其中,23个严重违反“三同…  相似文献   

8.
资讯     
《绿叶》2005,(2)
潘岳:水电建设要坚决贯彻环评2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发改委1月26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水电开发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潘岳强调,对于水电工程的"三通一平" 算不算正式开工,该不该做环评  相似文献   

9.
2005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叫停了30个大型工程项目,在中国刮起了一阵“环评风暴”,自此,环评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那么,怎样才能牢牢把住这个控制新污染的第一道关口呢?本刊特邀安徽省环境科学院副院长蒋宗豪为大家指点迷津。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是什么?答:我国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下简称环评)作为贯彻预防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这项制度的建立和推广实施,为有效加强环境管理,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把环评的对象从建…  相似文献   

10.
所谓政府角色,指的是政府的作用,即指政府的权利界限、基本职能和行为方式等。在历时百日的“圆明园事件”中,国家环保总局的一系列举动,为新时期公共事务中的政府角色作出了全面而准确的注脚。在此次“圆明园事件”中,国家环保总局敏锐地捕捉到事件的最核心部分,恰当地引导大众参与论证,权威性地指导当事方如何改正,果断地从环评入手拿出处理结果,从而使得此次事件成为近年来政府成功处理公共事务的典型案例。法律政府的权利界限在“圆明园事件”中,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主管圆明园环评的国家环保总局,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表任何“个人…  相似文献   

11.
在法无明文的情形下,国家环保总局能够主动公开圆明园环评报告内容,真可谓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自觉行为。这一行为本身既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也体现了现代政府的透明高效。此前,由于我国有关环评活动的现行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均未涉及环评文  相似文献   

12.
国家环保总局在2004年底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须按照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编制。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技术水平低、质量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价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将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出发,酌情给予中止环评资格证书3~12个月直至吊销证书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的《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环评报告)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于7月5日在国家环保总局网站上公诸于众。7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媒体宣布,经专家组认真审查,环保总局对清华大学提交的环评报告表示认可,并依据该报告要求圆明  相似文献   

14.
“我们将积极推动以规划环评为主的战略环评,通过战略环评来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绿色中国”第八届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之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新中国环保史上一次高规格的战略理论研  相似文献   

15.
毕舸 《绿叶》2006,(11)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11月12日闭幕的“第四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上透露,环保总局将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提高投资准入门槛,其中包括针对区域规划的环评法规。这将改变现有环评审批只针对单个项目的现状。潘岳建议参加论坛的外国投资者少向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投资,颇有警示意味。然而资本是不讲“良心”的,它只服从于“利润最大化”原则。单纯的道德说教起不到根本性作用,除非有强硬的制度约束。国家环保总局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要抬高投资准入门槛、从整个行业搞环境规划、建立更科学的环境评价指标新体系、增加公众参与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新年伊始的"环评风暴",为《环评法》和环保执法作了最好的宣传。但随着被叫停项目的陆续复工,难免会有人怀疑,事态如往常那般呼啸而过,未留下实质内容。其实,稍加观察便不难发现:在风暴过后,一系列建设性构想正在陆续问世。在本次政协会议上,中科院可持续发展小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提交了一份关于建  相似文献   

17.
<正>环评师"挂靠"、环评资质出借、转包等问题是当前环评市场不规范的一大顽疾。为进一步规范环评机构从业行为,严肃查处环评工程师"挂靠"、环评机构出租出借环评资质等违规行为,促进环评技术服务业健康发展,日前,安徽省环保厅先后下发两道"加急令"——《关于开展环评机构从业行为专项检查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8.
虫子 《环境教育》2007,(9):37-40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9月3日表示,持续近两个月的"流域限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各地清理的1162个违法企业和项目中,目前已关停400个、停产整顿249个、限期治理102个;追缴排污费7.25亿元,罚款787万元。同时也表示"流域限批"已是环保总局所动用的最大限度的行政手段。此最"狠"一招是否能彻底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还有待观察,但值得欣慰的是这最"狠"一招的收益明显。但真正要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转变还需要将之转换成长效的制度而不是短期的风暴。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是在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据环评法起草人,原国家环保总局法规司司长彭近新介绍,起草环评法草案时,全国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生态破坏比较突出,结构性污染及环境问题已经很突出。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来说,环评法的制定是大势所趋,非制定不可了。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有三个项目在第三次“环评风暴”中被通报。其中常熟市航达钢铁制造有限公司因不符合产业政策未经环评审批,且擅自开工建设炼钢炉而被责令彻底关停;无锡市宜兴协联热电有限公司因扩建工程在未申请环保验收的情况下,又未经环评审批擅自新增一台125MW机组而被责令停产整改;江苏徐塘发电有限公司因2×300MW机组扩建工程未按环评批复所要求的利用城市中水作为水源而被责令停产整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