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评价是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的重要课题。通过建立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9年至2018年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效益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8年,政策干预的效果凸显,取得了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发现,经济社会效益较生态环境效益提升趋势更为明显。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扩展生态修复资金的来源渠道、修复效果考核评估方面的政策存在缺陷,提出了促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政策建议,包括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和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海岸带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立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各类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环境与生态效应,对保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河北为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DSR)概念模型,构建了海岸带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和选取,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海岸带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可为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海岸带生态健康角度出发,对辽宁省海岸带生态安全进行初步探索研究,通过评价其区域生态敏感性,对辽宁省海岸带空间布局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海岸带"红-黄-蓝"清晰的空间管治分类和辽宁海岸带生态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人类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开发海岸、海洋资源和无管制的经济行为,海岸和海洋的生态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构建海洋生态文明,以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最终保证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将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意义。文章从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回顾分析了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十多年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善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促进厦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海岸带生境退化诊断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是世界上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境类型之一. 海岸带生境退化诊断技术研究是保护生态系统和近海生物资源的现实需求,将为海岸带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渤海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域,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模型,构建了渤海湾生境退化诊断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对渤海湾海岸带生境退化进行了综合诊断和评价. 结果表明: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渤海湾海岸带的水质下降了1个等级,底质和滩涂栖息地下降了2个等级,入海物质对海岸带环境的压力提高了2个等级,海岸带生境的综合评价结果下降了1个等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岸带区域的生态脆弱性逐渐凸显。本文基于VSD模型,从暴露性、敏感性及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包括3个层级、23个指标、5个评价等级的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选取全国第六大海岛县东山县作为研究区域,分为三个单元分区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SD模型可有效用于海岸带区域生态脆弱性的科学评估,评价结论显示东山县的东南部区域脆弱性程度最高,北部区域次之,西南部区域最低。通过筛选对三个区域影响均较明显的指标,得到东山县海岸带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要构成因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东山县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海岸侵蚀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对海岸带土地资源,而且对沿岸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显著影响。海岸侵蚀不但压挤了人类生存空间,还破坏了岸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危害。通过对辽东湾西侧砂质海岸岸滩地形、水动力、泥沙场和岸线变化等直接影响其岸坡底床不稳定性因素的分析,结合相关海岸开发状况、泥沙来源和运移损失等情况,对海岸侵蚀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价和风险评价,为海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岸防护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现状,建立了包括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40个指标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法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过去10 a胶州湾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下降—好转"趋势,在压力子系统逐年下降的情况下,状态子系统乃至整个生态安全的综合指数却呈现好转趋势,证明响应子系统中政策、法规的实施,对状态的回转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状态对于响应的反映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压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海岸带生态系统主要胁迫因素并结合青岛市承压现状建立了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定量评价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承压状况.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5年青岛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压力呈波动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填海压力明显增大、海洋排污压力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经济发展自2003年起已由增大压力项变为减弱压力项.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功能空间布局优化是推进陆海统筹战略目标的科学基础。以海南岛为例,基于环境损益分析思想构建海岸带“潜力—限制”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要素乘积及空间叠置等方法,对海南岛海岸带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进行集成评价,并依据功能空间判别条件识别“港—工—城”区、滨海旅游区、农林牧渔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四类海岸带功能空间。研究表明:海南岛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区总体呈现“西岸多,东岸少”的空间分布格局,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建设区面积依次为1785.32 km2、1724.57 km2、812.86 km2、4051.67 km2,适宜区与不适宜区重叠交错,给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带来巨大压力。海岸带地区四类功能空间面积依次为1813.39 km2、2138.26 km2、1831.62 km2和2591.15 km2,分别占海岸带面积的21.65%、25.53%、21.87%和30.94%,海岸带的功能空间呈现“一环”“两极”和“多点”的空间格局。依据归纳出的三类典型功能空间冲突,对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优化,增强了各类功能空间的集聚性和连通性,但仍存在海域与陆域的相同功能空间不连片,海陆经济联系不够通畅,相互支撑不足等问题,国土空间开发还存在较多的陆海矛盾和冲突。研究结果指明了各类适宜性等级区域的开发或保护模式,丰富了适宜性的应用条件,也是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适当拔高。  相似文献   

11.
王帅  李婷 《装备环境工程》2021,18(2):108-114
目的为有效解决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定量评估问题,针对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特性提出一种多级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该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综合评价作为理论基础,对战场电磁环境的电磁辐射、电磁适应能力和电磁干扰要素进行考察,建立目标层、指标层、准则层五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选取11种评价指标,采用和法原理和熵权法计算其综合权重,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了评价指标矩阵,应用灰色评价理论开展综合评价,结合指标权重得出量化评价数值。结论该方法具有普适性,能够适用不同指标评价,评价过程也可以结合具体试验数据,能够为开展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岸带管理和环境评估的框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美国《海岸带管理法案》所反映的海岸带管理的基本问题,包括海岸带管理的目标、重点领域、方法、策略与政策框架;还介绍了美国的海岸带区划,以及海岸环境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所受启示与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承载力评价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基准,但常规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不能针对规划项目产生的具体资源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影响格局展开评估.研究基于压力(P)-状态(S)-响应(R)模型,以沿海港口总体规划生态承载力环评为例,在分析港口总体规划对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3类生态环境空间产生不同资源环境压力类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包括陆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潮间带岸线资源承载力评价、潮间带围填海承载力评价、潮下带水环境容量评价及海岸带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在内的海岸带工程项目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方案,以期提升海岸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性,并为推进我国工程项目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海岸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当人们迅速扩大海岸利用并以不同方式对它施加复杂干预的时候,通常会使海岸环境加进人类活动的影响,鲜明地打上社会活动的“烙印”,从而渐渐地改变海岸带的环境质量。 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扩建以及海岸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它  相似文献   

15.
李飞  金茹  苏岫  赵建华  宋德瑞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3):464-469, 474
围填海作为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其实施过程伴随着较强的生态环境干扰。面对围填海持续活跃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双重压力,科学识别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对有效实施海域资源环境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围填海活动干扰强度和区域生态敏感度定量评估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围填海生态干扰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16年辽宁省新增围填海为例,对围填海活动生态干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新增围填海生态干扰度区域差异显著,生态干扰度指数在0到2.35之间,高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有8个,分布在锦州南部沿岸、大连西部金州湾、大连东部沿岸和丹东沿岸;中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13个,在锦州、盘锦和大连沿海均有分布。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进行定量评估,可为围填海活动的监督管理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彭本荣  张炎惠 《环境保护》2020,48(17):19-26
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依赖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频繁的用海活动正在损害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并直接威胁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制度,是解决海洋生态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建立了海洋生态损害的评估框架和补偿标准的计算模型,并对厦门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进行了评估。该评估框架信息需求量小、成本低且简单易行,针对沿海城市的生态损害补偿与管理方面有良好的示范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脆弱生态环境指标库的建立及其定量评价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西部曾是一个水草丰富的地方.近30 a来,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该地区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和沙化,制约了环境的持续发展.笔者兼顾多方面因素,建立了脆弱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确定了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库的建立、脆弱生态环境评价单元的确定、评价因子及其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的确定,最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输入、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了生态环境脆弱度定量评价与分区.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资源型城市是陆海资源高度交错的空间载体,以跨系统影响的视角对其进行空间治理,有助于突破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局限性,实现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首先,本文厘清了跨系统影响的复杂性与海岸带资源的多样性,并以空间资源作为研究的核心要素。其次,强调陆海全系统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以“陆海统筹”作为指引,深化海岸带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再次,探索了“关键资源识别—空间效益评价—空间资源调控”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治理路径。即通过识别跨系统影响范围、开展资源空间调查、明确资源组合模式来甄别关键资源,进而构建包含“综合效益评估”和“跨系统影响修正”的资源空间效益评价框架,明晰各资源空间效益的差异,为空间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最后,根据空间效益评价结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在资源空间优化、区域资源统筹、空间总量分配、开发模式引导等方面提出海岸带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它的组合类型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胁迫,因此对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估是极为重要的,其评价结果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利用环境承载力定量表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由经济效益、环境资源产出率和环境资源满足度三因子集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矩阵转换评价方法。以本溪市作为实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产业结构极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渤海海岸带生态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区划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海岸带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最脆弱、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生态区划能更好地促进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渤海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并建立了生态分区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气候、地形、土壤、水系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库,运用GIS技术进行生态要素的空间分析,完成了渤海海岸带生态区划,全区共分为4个生态区和15个生态亚区.最后分析了每个生态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