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尘肺防治工作55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55年来,在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预防尘肺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是尘肺危害最严重的国家,特别是近年来大量中小工业的兴起,使尘肺危害更为严重,要达到消除尘肺的目标仍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一、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分类随着作业环境粉尘治理工作的发展,粉尘浓度检测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粉尘浓度测定的领域和目的也在不断扩大,主要有测定生产工人实际接触的粉尘浓度,以确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定期的环境卫生检测,评价作业环境质量,进行岗位粉尘分级;测定除尘装置附近的环境浓度,以评价防尘措施效果.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采用计数法,只有苏联、中国、捷克等少数国家采用计重法。60年代以后,随着矽肺病理研究的发展,英、美等国家的多数学者认为粉尘重量浓度与矽  相似文献   

3.
一、现行粉尘浓度标准需要修订我国现行的粉尘容许浓度标准是50年代制订的,以后正式公布了《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车间空气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该标准对防止粉尘危害,进行卫生监督,控制尘肺发病,提供设计依据和保护工人健康起到了重要的和积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一标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标准相比,未按游离 SiO_2含量确定标准,不够先  相似文献   

4.
虽然尘肺很早就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职业病,但是近年来尘肺及尘肺合并症的患者,依然为数不少。防止粉尘危害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①降低粉尘的飞扬及暴露程度;②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进行健康管理。 重要的是制定粉尘危害防止规程及尘肺法。劳动省于昭和63年(1985年)制订了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工业防尘专业委员会、个体防护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分会粉尘与尘肺学组组织的“全国工业粉尘危害与尘肺防治会议”6月1~6日在重庆召开。  这次会议邀请8位专家分别就工业防尘进展,个体防护用具测试技术现状和发展等内容作了大会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大会共收到论文102篇,分别进行了大会发言或小组交流。会议共评出9篇优秀论文,并颁发了证书。全国工业粉尘危害与尘肺防治会在渝召开  相似文献   

6.
劳动部、化工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关于开展矿山企业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的通知近几年来,矿山粉尘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出许多成熟经验和作法。但是,矿山粉尘危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尘肺发病患者人数居高不下。据统计,各类矿山尘肺病患者占...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最近,山西省运城行署全 毒治理办公室与97 家厂矿企业签定了 尘毒治理合同。运城地区是一的地区,一些企业技术落后,尘毒危害严重。1987年上半年,行署组织了劳动、卫生、经委等部11及工会对全区90%以上的企业进行系统的尘毒危害调查,发现粉尘合格率只有30%,许多企业的粉尘浓度超标准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l~t41期尘肺病人 446人,O—l期观察对象1004人,尘肺病人年增长速度为10%左右。针对这一状况,行署颁发了《关于“七五”期间工业生毒综合治理规划》,明确提出治理目标。在粉尘治理上,“七丑”末粉尘合格率要求国家、省、地属企业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尘肺危险环模型的结构、原理,并以尘肺危险环模型为基础,从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呼吸性粉尘监测与治理及呼吸性粉尘管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尘肺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尘肺病危险环模型与尘肺病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尘肺危险环模型的结构,原理,并以尘肺危险环模型为基础,从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呼吸性粉尘监测与治理及呼吸性粉尘管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尘肺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积极响应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ILO/WHO)“全球消除矽肺国际规划”行动,促使我国工业粉尘污染控制和治理,消除尘肺病的发生,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工业防尘专业委员会,个体防护专业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分会粉尘与尘肺学组组织的“全国工业粉尘危害与尘肺防治会议”于1999年6月1日至6日在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美丽的山城重庆市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105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中有从事工业粉尘治理和个体防护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从事尘肺防治的…  相似文献   

11.
粉尘,是我国工人的主要职业危害。据国家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新增加尘肺2万例左右,死亡约5000人,造成国家经济损失50多亿元。患者肉体的损伤、精神上的折磨是无法用金钱来估计的。对於尘肺病至今没有特效疗法,主要靠预防。预防中最重要的是防尘工作。采用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尘源等技术措施是可降低粉尘浓度的,但这需要一定的资金,而且这些措施也不能完全控制其危害。尤其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1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支持下,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个体防护专业委员会、工业防尘专业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分会联合组织的“全国工业粉尘危害与尘肺防治会议”,定于1999年6月2日在重庆市召开。有关安排如下:一、会议主要目的:展示和交流我国防尘、降尘技术和产品,以及尘肺防治研究的经验,为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实施粉尘监督、检测及控制,消除尘肺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二、知名专家报告会:会议将邀请有关知名专家做关于我国尘肺发病现况及全球消除矽肺规划、我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劳动保护》2006,(7):92-93
一.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目前,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尘肺病患病率高发。煤炭行业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高湿5大类,其中以粉尘危害造成的尘肺病最为严重。尘肺发病率高的原因,一是作业环境差,粉尘浓度普遍超标;二是接触粉尘工人多,患病人数总量大。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23个省市1万6792个煤矿企业的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累计尘肺病例15万3027例,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5万8681人,现患病例9万4346人。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5629例,尘肺病死亡人数2470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尘肺病例13万2011例,累计…  相似文献   

14.
尘肺病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职业病之一。火力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粉尘危害严重的主要单位。长期以来,由于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中不考虑或不重视粉尘危害的预防和治理,电力系统职工的尘肺病发病率较高,极大地损害了职工的健康,降低了劳动生产率,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4年以后,在有关部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对火电厂的粉尘危害治理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促进了火电厂的文明生产。为了总结经验,我们于1989年4~10月,对黑龙江省电力系统进行了粉尘危害调查。调查了18个国营单位(其中,火电厂11个,火电公司4个和修造企业3个)和  相似文献   

15.
纤维粉尘(主要指石棉粉尘)的测定方法与一般粉尘浓度测定大致相同,通常有总纤维(个数)计数法和重量浓度法。我国目前的石棉粉尘卫生标准采用重量浓度。根据卫生学对职业接触石棉尘的评价,重量浓度不能完全反映石棉纤维导至尘肺和癌症的关系。英、美、日等国对石棉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是用滤膜采样经透明处理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测长度超过5微米,长宽比大于3:1的纤维物质。如英国  相似文献   

16.
正一、尘肺病【典型案例】20世纪90年代,某村部分村民自发前往矿区务工,长期接触粉尘却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医疗专家组在普查和义诊中发现,当地农民对于尘肺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一无所知,得了病后认为"无法治疗",很多患者只是苦熬,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专家解读】尘肺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种,以硅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尘肺等最为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针对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粉尘严重超标、职业危害严重等问题近日作出部署,从2013年11月起,用一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粉尘危害专项治理。要求各地区摸清企业基本情况和职业病危害状况,推动建立多部门监管协作机制,坚决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且粉尘危害严重的企业。督促企业落实粉尘危害防治责任,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广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开展防尘工程治理。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个人监护档案,坚决查处企业粉尘防治措施不落实、无防尘设施或达不到要求等违法违规行为。2014年5月底,凡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一律责令停止作业;2014年10月底仍达不达标的,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相似文献   

18.
煤炭企业粉尘控制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具有粉尘危害的5个煤炭企业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对象包括企业负责人、接尘人员、职业病防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粉尘监测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粉尘防治的制度和措施,接尘工人对粉尘防治知识的知信行等。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定性访谈和查阅档案等方式。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以SAS 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诊断年代的推移,新发尘肺病例Ⅰ期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大趋势。各类人员对粉尘危害及其可预防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基本防尘措施认识程度高;对国家相关法规认识程度低。在所调查的478名接尘人员中,只有59.4%的人知道发过宣传材料。接尘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72.6%,而且每次都使用者不到总人数的1/2,防护用品的舒适性差是其不使用的主要原因。企业中仍有18.8%的职工没做过岗前体检。所调查的五个煤矿防尘设施较为完备,运转情况基本良好,但防尘效果一般。粉尘浓度监测工作开展不规范,企业粉尘管理工作不完善,存在粉尘危害及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职业健康体检体系不健全、防尘措施不到位、粉尘浓度监测可能存在漏洞等问题,在粉尘管理方面仍需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产环境工作区的粉尘浓度是指单位空气体积中颗粒物的总量而言。如果仅用这一项指标来评价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够全面的,因为粗颗粒(10μm 以上)的粉尘不能进入肺部,而危害最大的则是所谓“可吸入性粉尘”(<7μm)。从五十年代开始,英、美等国相续研究并制订了可吸入性粉尘浓度的卫生标准。为了适应这些标准,在测尘仪器上所作的重大改  相似文献   

20.
马骏 《劳动保护》2014,(3):24-26
<正>针对水泥生产企业粉尘危害严重的情况,本刊特约请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马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粉尘危害的措施。水泥生产行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水泥粉尘,极易导致水泥尘肺。水泥尘肺的发病与接触时间、粉尘浓度和分散度等有关,一般发病工龄在20年以上,最短为10年。目前我国有水泥生产企业5 000余家,规模以小微型企业为主,约占72%。从业人员约60万人,其中接触粉尘人数约20万人。水泥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