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城郊生态过渡带是一种特殊的过渡类型。以济南市为例,依据生态学原理,在分析了城郊生态过渡带的特点及其环境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建设城郊生态园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城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2.
城郊森林区对城区环境生态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城郊森林区正成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定常熟市及近郊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实验区,根据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的测试结果,分析探讨城郊森林区对城市区域的生态影响及作用机制,表明森林群落是优于其它下垫面类型的多层,多效,可持续利用的城区环境生物净化器。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郊农业的功能定位及其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庆  刘黎明 《生态环境》2010,26(6):1428-1433
现代城市郊区化趋势下的城郊农业功能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提供农副产品的单一性功能逐渐转变为多样性功能,为城乡一体化布局和城市功能互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剖析了现代城郊农业的功能定位问题,并从生产服务功能、生态保育功能、景观文化功能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类比法评价了北京市城郊农业的功能特征,估算其总经济价值量约为1100亿元,其中生产服务功能占28%,生态保育功能占66%,景观文化功能占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城郊农业发展模式应以生产服务为基础,生态保育为重点,景观文化为特色,探讨了京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色空间生态规划的方法与实践——以扬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绿色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色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等。城市绿地建设必需实现从传统物理规划走向生态规划的转变。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规划方法,以扬州市为案例,从风景名胜区、河流与湿地、道路与广场、居住区、立体空间绿化、森林公园、都市农业、城郊生态缓冲带、生态功能保育区等方面进行了绿色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邯郸市城—乡复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以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提出了“四环”发展战略,以促进城郊农业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生态特点与建设途径—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佛山市景观生态现状和生态设计内函,对佛山市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对江苏北部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该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1个景观亚型。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编制了江苏北部1∶100万景观生态类型图。详细分析了江苏北部稀疏植被景观、常绿针叶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旱地作物景观、水旱轮作景观、水田作物景观、淡水水生植被景观等主要景观型的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时间维动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和方法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以广东省为案例,对广东1990年至2002年时间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3年来,广东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1.253hm^2增加至2002年的1.784hm^2,增加了42.38%;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从0.817hm^2增加至2002年的1.393hm^2,但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横向比较分析表明,广东200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636hm^2,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8hm^2),同时也处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2.0hm^2)的范围,但超过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水平(O.681hm^2);人均生态赤字(1.246hm^2)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8hm^2)。因此,广东虽在全球尺度处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但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生态经济分区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赵双飞 《生态环境》2003,12(4):431-435
生态经济分区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是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文章根据省级生态建设与发展需要,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选择了34个适合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以行政县为分类的基本单元,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进行了不重叠、内在的聚合分类。研究结果将湖南省分为6个生态经济区和24个生态经济亚区,与实际相符。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宏观指导湖南省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南部地区景观生态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地貌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山东南部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包括5个景观型,15个景观亚型)。根据景观型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选取稀疏植被,森林植被景观及旱作,水旱轮作景观两套指标,对各景观亚型进行生态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各景观亚型的综合评价指数,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划分出极危急,危急、正常三种景观生态现状类型。统计结果显示,山东南部生态现状极危急,危急,正  相似文献   

11.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建立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都安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进而作出生态安全区划,并提出了不同生态安全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为例,初步探讨了有关生态补偿的3个基本问题,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补偿强度的问题和补偿渠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对象,重点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生态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建湖县以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展开农业生态经济建设的过程,同时较全面介绍了该县多种农业生态经济模式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群落样方为一维综合资源位,研究了炼山后华山松(Pinus armandii)针阔混交群落与天然林中主要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并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天然林中种群生态位特征来预示华山松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发展动态.结果表明:①依照各种群在两种林分中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动态,种群可分为生态位扩展型种、生态位衰退型种、生态位稳定型种和生态位敏感型种、②在华山松群落中,大量侵入的乡土树种已具有了较大的生态位宽度,但群落中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很高,显现出人工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分化不良,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的组成结构不稳定.③天然林中大多数乡土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较之在华山松林中大为增加,但由于长期协同进化,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种间竞争较缓和,群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④天然群落比人工群落的种群生态位配置更优化,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在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积极作用,尽可能以天然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作为有益的参照以指导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的实施.图2表3参17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武陵山区为例,论述了山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指出了山区生态经济管理的原则和宏观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型的生态系统工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必须从观念、管理和技术3个层次上,加快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生态转型和建立生态产业。结合大量案例,论述了发展生态产业的原则和策略,主要有:以市场为导向,生态与整体最优,竞争、共生、自生、再生相结合,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3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加强结构与功能的弹性和自我调节,硬件、软件和心件的耦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8.
南京东郊典型蔬菜基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调查分析表明:(1)在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地表水尚未受Pb、Cu、Zn、Cd和Cr污染,但有不同程度的氮、磷污染。(2)河流氮、磷污染比池塘严重。河流水中氨氮和水溶性磷的比例相对较高,而池塘水中硝态氮、有机氮和有机磷的比例相对较高,这种差别有助于识别地表水中氮、磷的来源。河流底泥中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Cr除外)比塘泥高,表明河水氮、磷及重金属污染风险比池塘水高。(3)南京东郊蔬菜基地地表水中氮、磷及重金属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其次来自蔬菜栽培中有机肥过量投入造成的流失。因此,保护城郊地表水应从城市生活污水净化和蔬菜栽培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入手。  相似文献   

19.
江苏北部景观生态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江苏北部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该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1个景观亚型,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编制了江苏北部1:100万景观生态类型图。详细分析了江苏北部稀疏植被景观、常绿针叶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旱地作物景观、水旱轮作景观、水田作物景观、淡水水生植被景观等主要景  相似文献   

20.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Ⅰ)背景、概念和要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的产生背景,提出生态住宅和住区是按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以一树形图表示建设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所倡导的5大主题,即健康(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明。认为营建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一类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成分和技术组成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