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加,建筑设计部门对防火排烟风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防火排烟风机不能完全适应高层建筑使用的要求。为满足高温消防排烟通风需求研制出新型的高温消防排烟通风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从消防配电系统、消防水泵、防火卷帘、防排烟风机、非消防电源切断等几方面对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吕红卓  华高英 《安全》2018,39(3):55-58
本文介绍了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的发展及隧道特征,对国内与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消防设计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辨析。依托多个实际环隧的工程消防评估经验,对环隧防火分隔、排烟设计、消防救援等主要消防设计难点进行探讨,提出消防对策及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射流风机用于地下车库类建筑防排烟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下车库类扁平空间的火灾特点,提出此类场合内的合适的消防设计理念和利用射流风机的诱导作用来实现辅助排烟的设想.并结合双层流体稳定性判据,提出了射流风机的布置方案和出口流速的临界值,以克服射流风机干扰烟气层的弊端,最后在一假定地下空间建筑内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层综合楼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火灾危险性大,而火灾中烟气的毒害和窒息作用是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对该类建筑进行必要的排烟设计,既可以保证人员疏散安全,也有利于进行消防扑救。以某高层综合楼的排烟设计为例,对其排烟系统设计进行分析,重点对其排烟风机的排烟量进行计算校核,并提出了在排烟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为设计人员及消防设计审核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即被检查的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其使用性质、耐火等级(含装修情况)、防火间距、防火分隔、防爆泄压、消防车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自然排烟窗口、疏散指示标志、直升机平台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隧道集中排烟系统的排烟风量是影响火灾烟气抽排效果的关键参数.量化评价烟气抽排效果有利于排烟风机的优化选型.基于FDS的火灾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得到隧道火灾烟气的质量生产速率,提出了排烟效率和排烟效能两个表征集中排烟系统烟控能力的计算公式.用基于大涡模拟的FDS软件对隧道火灾烟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研究表明,随着排烟风量的增大,机械排烟效率增大,机械排烟效能反而降低.风机排烟风量增大使多个排烟阀处发生吸穿现象,但风流短路并未降低整个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合理的风机排烟风量设计区间,确定三阳路道路隧道集中排烟系统的最佳排烟风量为170 m3/s,对应的排烟效率为96.3%.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下车库类扁平空间的火灾特点,提出此类场合内的合适的消防设计理念和利用射流风机的诱导作用来实现辅助排烟的设想。并结合双层流体稳定性判据,提出了射流风机的布置方案和出口流速的临界值,以克服射流风机干扰烟气层的弊端,最后在一假定地下空间建筑内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小室内低位排烟这一特殊模式开展了全尺寸实验,并对其机械排烟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位排烟时小室内烟气层高度的界面比较低,通常处于连续火焰区.在低位排烟过程中,由于有大量的空气被排烟风机直接吸走,导致机械排烟效率大大降低,通常低于40%.低位排烟时的机械排烟效率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两者之间的经验拟合关系式比较符合指数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发展了基于McCaffrey模型的机械排烟速率模型,得出了低位排烟模式下控制小室火灾烟气溢出的排烟风机风量随着火源功率和烟气层高度变化的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大埋深新型分离式地铁车站火灾情形下的合理通风排烟模式和排烟参数,以站厅和站台通过扶梯长通道相连的深埋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火灾发生时在深埋车站内不同区域,车站和扶梯通道内烟气的运动过程及其防控方式。结果表明:对站台层与站厅层、长通道火灾的有效应急响应所需排烟参数相差较大,所需风机匹配运行的排烟模式也不相同;站台层火灾的排烟需采取车站与隧道风机的合理匹配运行模式,站厅层和长通道内的火灾则只需开启站厅排烟风机即能使楼梯口的风速达到临界风速的要求;所提出的排烟模式和排烟参数适用于该类型车站的火灾防排烟设计。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华 《安防科技》2008,(8):53-54
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高新区支队,400065高层建筑因其功能复杂、烟气流动速度快、垂直疏散距离长造成人员疏散困难,这就要求设计时在建筑的每层营造出一块火灾时免受高温烟气侵害的"相对安全空间",让处在建筑中的人员能够从容疏散到室外的安全地段.这一"相对安全空间"就是防烟楼梯间.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明确规定: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方式有三种:自然排烟、机械防烟和机械排烟.城市公众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2.
从火灾烟气蔓延及其控制效果出发,采用FDS6. 2构建东湖隧道侧向集中排烟模型,通过对不同排烟量下隧道内烟气蔓延范围、排烟效率、温度场、人员疏散微环境排烟效果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东湖隧道侧部集中排烟系统在20 MW火灾时合理排烟量为300 m3/s。研究表明,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当风机排烟量大于有效控烟所需风量时,配以2. 69 m/s隧道断面风,风机排烟量越大对隧道内火灾烟气蔓延的控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性能化设计方法在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针对我国现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对建筑物进行防火设计的不足之处,在比较传统指令性设计规范与性能化设计规范对建筑消防设计的要求的基础之上,笔者提出“以性能化为基础的建筑防火设计”的概念及支持体系;阐述性能设计的核心、规范体系和运行过程;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了大空间防火分区及中庭防排烟设计的实践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其理论分析与实践证明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为实现建筑设计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建筑功能需要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该设计理念和评估方法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大空间建筑由于其功能、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得现有的消防规范不能满足其防火要求,特别是针对大空间建筑的防排烟设计就更为不适用。性能化设计方法是目前防火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水喷淋系统作为大空间建筑原有的消防设施其对火灾烟气输运的影响,已作为一项重要的性能参考指标。笔者从数值模拟的角度出发,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DS,研究有无喷淋情况下火源功率能量传递及羽流烟气的输运过程。通过对两种火灾场景下火羽流温度、地面传导热通量及辐射热通量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火羽流流场分布形式,为大空间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大型地下商店消防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地下商店火灾危险性大,建筑消防设计审核要求高,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结合消防设计审核工作,提出了大型地下商店消防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具有排烟结构的大跨沉管隧道火灾下力学行为,综合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和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无防火措施下的温度场及结构响应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防火材料的实验炉高温试验研究防火效果与防火方案。结果表明火灾位置的不同对结构影响区别较大,结构应力重分布显著,部分位置有开裂、压溃可能,产生最大变形3.6mm,防火宜采用双层搭接防火板。  相似文献   

17.
《安全》2016,(8)
为了避免交通枢纽综合体内部火灾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基于交通枢纽综合体的本身特点,分析其火灾特点,探究综合体内部存在的主要消防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法,旨在为交通枢纽综合体的消防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综合体内部可以通过设计联系通道作为防火隔离带的方法来进行防火分隔;合理划分防烟分区,控制烟气蔓延,有效的布置排烟通风装置,采用"准安全区",合理设置楼梯、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疏散诱导系统有效且易辨别,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和做好人员安全教育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功率风机流率现场标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亮  霍然  王浩波  万玉田 《火灾科学》2001,10(4):227-231
为了对烟气控制进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空间火灾实验厅安装了三台大功率固定转速风机和一台变频调速风机,但风机的实际流率和变速风机流率与频率的关系没有通过系统地测定。该研究采用三种实验方案测量了定速风机的排烟速率以及变速风机排烟速率与频率的关系,得到定速风机的排烟速率为13.5m^3/s,比风机出厂流率稍小;变速风机流率与频率之间关系为:Q=0.18+0.268f。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多匝道隧道纵向排烟设计的难点,按照隧道结构特点和交通流方向将其拆解为合流、分流单元2种分岔结构,提出排烟分区划分原则与划分方法;通过压力平衡和流量平衡原理确定各分支风机开启方向、相邻排烟分区风机的协同关系与风机升压力选型范围,进而给出可行的射流风机匹配方案;针对多种火源位置,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不同位置火灾的纵向排烟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通过所提出方法获得的多套射流风机匹配方案可达到相近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固定消防设施在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研究消防队员如何协助单位值班人员将消防控制设施恢复自动状态,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火情侦察,疏散救人,并启动喷淋泵、消火栓泵和防排烟风机,同时,分析如何将单位的固定消防设施和消防队的移动消防装备相结合,通过技术、战术配合,内外联动,提高灭火救援效率,有效控制火势、扑灭火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