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影像数据预处理、影像金字塔、池化服务、地图缓存技术原理,研究了基于ArcGIS的海量影像数据存储与发布流程。采用ArcSDE栅格目录方式建立遥感影像库、离散小波变换压缩影像入库、双线性插值重采样法构建影像金字塔、融合缓存方式生成地图缓存切片等技术构建了海洋环境信息服务系统中的遥感底图服务,提高了海量影像数据储存与发布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数字海洋中海量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海量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在组织、管理、集成方面的困难以及传统方法在数据转化过程中造成的数据损耗等问题,结合海洋空间数据的特征,提出一种新的海量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SIMMHS)。该技术针对底层海洋空间数据的海量性和异构性,利用FLEX和XML技术,以XML为数据转换格式,使用XML Schema建立了公共模型,利用虚拟空间数据搜索引擎作为中介实现平台,实现了对海量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结合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际应用,有效集成了海量多源异构的空间数据,以方便用户的快速浏览查询、系统的三维展示和数据的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3.
由于海底数据获取的困难性及数据的多源性,导致其共享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Web GIS可以将这些海底数据以矢量化的方式展现在网络上,实现大范围的数据共享。文章在分析海底数据特征基础上,将海底数据进行专题分类入库,并采用开源地图服务器Geo Server及开源GIS框架Open Scales技术,提出海底数据的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富互联网应用程序)Web GIS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和流程,并以莱州湾为例实现系统的应用,最终实现了莱州湾海底数据的显示、管理及常规GIS功能。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海量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质灾害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以及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地质灾害无线自动化监测技术的进步,随着这一技术的成熟,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量突飞猛涨、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科研项目,在总结地质灾害无线自动化监测流程和监测数据特征的基础之上,针对地质灾害海量监测数据对存储、检索方面的新要求,在硬件、软件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工作,并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入库系统,解决了多源监测数据集成的难题,同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调试系统,充分挖掘大数据的隐藏价值,最终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大数据信息平台是将城市地质信息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主流程的重要平台。将城市地质调查获取的地质资料和成果收集、标准化处理、检查并入库,建立多源、异构、海量地质数据的"地下数据中心",综合利用GIS、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库等技术,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省级环境信息中心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情况,包括平台建设背景、平台建设的几个阶段、平台架构、软硬件环境建设概况、平台特点、平台现状等。平台不仅能够满足现行环保业务的运行,更能够满足以后环保业务的发展,同时平台能够满足海量数据、数据挖掘,同时为数据安全、环境分析、环境预测提供依据和条件,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海量型数据存储、安全型数据存储、节约型数据存储,为后期行业私有化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前,风暴潮灾害的数值模拟给出的海量数据结果往往使得研究者难以理解,阻碍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同时从应用角度也不能满足对灾害进行实时可视化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风暴潮灾害数值模拟的计算格式和结果数据特点,探讨了Web Service技术和可视化处理技术基础上为研究人员提供实时的风暴潮灾害数值模拟以及水位、流场的时空分布可...  相似文献   

8.
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是当前数据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它的目标是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随着数字海洋的提出,海洋数据量增大,加上海洋数据异构性较强的特点,面向海洋应用的异构数据集成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本文介绍了一种海洋异构数据集成框架,采用中介器/包装器的体系结构进行查询处理,查询分解中使用B树查询XML节...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基于美国电子政务共享框架(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FEA)方法论和数据中台思想,采用JAVA平台和SOA框架,以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科研数据为主,整合全社会大气科学数据资源,面向京津冀、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改善分析的核心业务需求,建设集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治理、共享、分析、发布于一体的大气环境科学数据采集与共享平台;建立完善的线上数据治理流程,采用多种算法实现大气业务数据集的实时质控;采用分级、分权限的数据共享机制和共享接口动态编辑技术,建立一站式数据枢纽.结果表明:①建立大气科学数据规范分类体系,提供从原始数据、二次数据产品、大气攻关信息发布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共享服务.②建立海量多源异构综合数据集,包括空气质量、组分、污染源、气象、健康等11类,数据总量4.3 TB,包括7.5亿条数据和66万个文件.③开发交互式GIS服务和线上评估分析工具,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评估、气象影响分析、组分变化、污染源统计四类主题数据服务.④向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各课题组、七省(市)提供多种形式共享,开放104个数据接口,实现21亿条数据、2万份文件、15个专题共享,有力地支撑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的各项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源数据的海水水质空间评价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海水水质评价的数据来源单一,其评价结果不具对比性.本文将多源监测数据(浮标、走航和遥感数据等)引入海水水质评价中,利用多源监测数据增加评价结果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对比性,并结合GIS技术建立基于ArcGIS Engine、SQL Server数据库和Visual C#的海水水质空间评价系统,以实现多源监测数据的输入与管理、水质环境信息的选择与查询、海水水质空间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结果制图输出与发布的功能,同时实现海水水质评价结果的直观、可视化表达.实践表明多源监测数据应用于海水水质空间评价系统是可行的,并为控制环境污染、进行浴场和度假区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并利用SuperMap Object二次开发模块和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设计思想与技术,开发了山东省海洋生态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山东全省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海洋生态保护区诸如:功能区划、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人员要素按城市为基础的统一规划和其空间(矢量、栅格)数据、媒体数据,文本数据及其它结构化关系数据的集成管理。并提出了对此类保护区多源数据管理的意见及建议,为同类海洋生态保护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地震舆情信息的深入感知和有效管理,能够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地震舆情感知平台,基于Hadoop和MongoDB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实时地震舆情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基于Word2vec和LSTM的融合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震后网民的情感识别,为舆情预警提供支持.以台湾5.8级地震舆情数据为例,对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元数据管理的数据共享方式,参照Dublincore元数据标准体系,建立了符合防腐蚀技术数据管理的元数据标准体系,实现防腐蚀技术数据的元数据集中存储、集中管理,对录入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ASP.NET技术,开发了Windows环境下的网络防腐蚀技术数据库查询系统.该数据库查询系统由6部分组成:产品零件防腐蚀设计库、工程结构防腐蚀设计库,材料自然环境腐蚀数据、腐蚀标准规范库、腐蚀失效分析库以及腐蚀知识数据库.系统所有数据资源可实现网络共享,用户可方便快捷地获得防腐蚀设计和控制方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场地污染是一个涉及时空多要素、多来源、多维度的复杂问题。以采样分析、调查评估与模型预测为主的传统技术方法体系,面临着污染溯源不准确、污染边界判定模糊、风险预测偏离较大、风险管控措施效率低等技术瓶颈,污染场地修复效果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大数据作为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思维范式,将海量、多源、异构的信息进行有效链接,用数据驱动管理决策,从而使管理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精准化转变。本文在系统评估大数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大数据驱动的场地污染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总体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分布安装在各现场端的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到海量的监测数据,要将这些数据经过处理(统计/计算)自动远程传输到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的监控中心,必须制定出涵盖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全过程的技术规范.本文以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为例,分析了现有相关技术规范的不足和缺失,以及由此产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以满足环境管理需求为目标,完善CEMS数据标准化的基本设想;详细论述了在数据时间类型、数据种类和格式、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传输格式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具体建议;本文还提出了通过修改和增补现有技术规范,实施数据标准化基本设想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检查、入库等操作,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与实现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集成系统,以保证数据入库的完整可靠,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数据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在丹东典型区域环境遥感监测中,将CBERS-1(“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信息与地面监测站、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采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对区域环境准确、客观、动态、简捷、快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通用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法,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分为采集层、数据层以及应用层三个层次,并分别描述了三层中采用的关键技术,采集程序结合配置工具可以灵活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获取,数据库可以无更改地满足新的存储需求,基于功能模块库实现应用客户端的快速生成。该方法已应用在基于国际海洋标准IEEE P2402的监测系统开发中,通过不同的监测系统开发案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无法有效存储及查询海量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HBase的大数据存储模式。该模式以带时间戳的多版本形式存储空气质量监测物的实时数据,使用实时数据计算站点、城区的小时,日均值数据及评价后,将结果分别存储到对应的数据列中。通过设计包含地区编码、站点编码、时间信息维度的行健,将数据合理的分布在多个子区域及其包含的存储文件中,以便有效进行数据查询。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完全满足实时数据、小时均值数据及评价、日均值数据及评价的存储及业务逻辑的数据查询要求,从而证明了该存储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数据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国内外各个行业领域都产生了许多大数据应用案例.通过对这些应用案例的行业分布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相关性分析和可视化展现等与大数据紧密相关的技术应用,从基础设施、网络环境、系统功能以及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现等方面提出了大数据应用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于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