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毒气体脑缺氧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能使驾驶员的免疫力降低,患过敏症、支气管性气喘,甚至肿瘤。汽油燃烧时排出200多种有毒物质,对健康最有害的是一氧化碳、氢氧化物、碳氢化物(甲醛等)和重金属。一氧化碳可使血红蛋白不能把氧气输送给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   

2.
有毒气体脑缺氧 汽油燃烧时排出200多种有毒物质会使驾驶员的免疫力降低,易患过敏症、支气管性气喘,甚至肿瘤。对健康最有害的是一氧化碳、氢氧化物、碳氢化物(甲醛等)和重金属。一氧化碳会造成脑缺氧,缺氧会使人感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碳氢化物是致癌物质。  相似文献   

3.
1.凡能产生有毒气体和刺激性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这些气体是:一氧化碳、硫化氢、氟化氢、氯化氢、二硫化碳、氯、碘、二氧化硫、氧化锰,二氧化氮等。 2.进行有毒物质的试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或面罩、手套;试验后要洗手;试验中严禁饮食、吸烟。 3.所有使用过的含毒物质的溶液,必须由作该试验的工作人员作一定安全处置,合乎排放标准后,再倒入下水道,然后仔细洗净仪器和工作地点。 4.工作人员手、脸、皮肤有破裂时,不许进行有毒物质操作,尤其是氰化物的操作。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16.作业场所空气中存在哪些毒物的岗位是孕妇禁忌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通过胎盘血液进入婴儿体内,影响胎儿成长发育。所以女工在待孕、怀孕期间应禁忌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特殊规定》中规定:女职工怀孕期间禁忌从事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乙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  相似文献   

5.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5):14-14
一氧化碳就是通常所说的“煤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也是大气中几种主要的污染物质之一。一氧化碳是由于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6.
化学防护服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引言2003年齐齐哈尔市发生的日本毒气弹泄漏事件,致使很多人员伤亡。据报道,日本当年遗留在我国的化学炸弹还有二百多万枚,因此在有毒的环境下工作时,如何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化学防护服能阻挡或隔离有毒的生化物质,使之不能侵入人体内。当人们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时,这些有毒物质侵入人体在短时间内可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时间长了就会有累积效果或协同效果,从而使在污染的环境中工作的人中毒甚至死亡。目前还没有一种防护服能够阻挡所有类型的有毒化学物质。另外化学防护服也会给服用者带来附加的负担,如热负荷、物理的和生…  相似文献   

7.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职业危害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生产中,作业人员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种物质,例如原料、辅助材料、溶剂、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及三废污染物等,这些物质有的含有毒物质。有毒物质进入机体后,可能与体液和细胞结构发生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引起机体功能障碍或疾病(如中毒和尘肺等),甚至危及生命。应该说物质具有有毒性和无毒性两种,但在有毒与无毒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某些无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过程中,水泥厂煤粉制备、原料煅烧等工艺环节会产生大量烟尘、粉尘。同时,由于碳的不完全燃烧还会生成少量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在原料磨、收尘器、煤粉库以及窑尾、窑头等密闭空间内积聚,检修过程中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0.
有些工厂,如熔炼厂、印刷厂等,都有化铅锅之类熔化金属的设备。为了防止从锅里挥发出来的有毒物质扩散到车间里,危害工人的健康,一般都在锅台上设置柜形排气罩,把锅围起来,利用罩内外空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作用,使有毒物质从罩顶上面的管道排出去。 这种排气罩需要的排气量比较少,罩壁可以遮挡室内的气流,工人在罩子外面操作,有毒物质排走的路线不经过工人呼吸带,只要有足够的排气量,不让有毒物质从罩子的操作口跑出来,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排气量要多大才够,怎样才能保证达到这么多的排气量,应当根据每个锅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设计。有…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铁路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必须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加强通风管理,严禁浓度超标施工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分析隧道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一直是施工中的主要危险源,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隧道中有害气体主要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和数量不等的重烃以及微量的稀有气体等。  相似文献   

12.
据监测,公共食堂作业环境中,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浓度分别为9.68%、29.03%、1.61%,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粉尘以液化气为最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以焦煤为最高.烹调时产生的油烟对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油烟的主要有害物质有:醛、酮、烃、脂肪酸、芳香族化合物等.油烟可直接刺激呼吸系统,引起肺水肿及集体的损伤,使肺功能下降,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的增加.动物实验表明,厨房污染物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公共食堂应列入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纳入劳动卫生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13.
电气焊接切割过程中,因焊接材料不同,产生的烟尘的化学性质也不同。烟尘中含有某些致癌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有害。焊接烟尘的组成,可分为气体(有毒和无毒)、空气中的悬浮物以及对肺有刺激性的有毒物。 电焊烟尘及危害 在焊接切割作业中,产生的烟尘、烟雾化学性质如下: 乙炔──当空气中含有40%或40%以上的乙炔时,对人有麻醉作用。当2.5—80%的乙炔和空气混合时,则会形成可爆气体。 氢──无毒,但易爆。 大然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易爆气体,极限体积比为5—15%。 丙烷──常用于重型结构焊接前的预热工序。预热时产生少量一氧化碳,当空…  相似文献   

14.
据监测,饭店食堂作业环境中,粉尘、一氧化碳、一氧化硫的浓度分别为9.68%、29.03%、1.61%,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这些有害物质,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粉尘以液化气为最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以焦煤为最高.烹调时产生的油烟对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忽视.油烟的主要有害物质有:醛、酮、烃、脂肪酸、芳香族化合物等.油烟可直接刺激呼吸系统,引起肺水肿及机体的损伤,使肺功能下降,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的增加.动物实验表明,厨房污染物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饭店食堂应列入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纳入劳动卫生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15.
从家用清洁、燃料、化妆品到胶水,都少不了使用具有污染作用的分子(物质).法国室内控制质量观察所最近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在所调查的80幢房屋和9所学校内,存在3种有毒物质;笨、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该观察所的人员发现,这些房屋和学校室内空气中的这三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高于室外空气中这三种有毒物质的含量.可能的罪魁首是家用清洁剂(如清洗剂或去污剂)或装修材料(如黏合剂).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看不见的"杀手"更危险有毒有害气体和因职业引发的疾病,一般被人们视为两种看不见的"杀手"。两者之间,引人注目的是前者,因为瓦斯、一氧化碳之类的气体能迅速酿成事故,而后者透支身体患病需要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火灾中致人死亡的原因,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 一、有毒气体 火灾中最有毒的气镕是一氧化碳,而氢氟酸及其他有毒气体对导致死亡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这些行业企业易发职业中毒在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企业及电子、皮革、玩具、工艺品、家具制造等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职业中毒事故易发。如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电子制造企业,对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较高,当车间通风不畅、有毒有害物质聚积时,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构成危害,引发职业中毒。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窒息。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国会通过《有毒物质控制法》修正法案6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有毒物质控制法》(TSCA)修正法案。TSCA是美国化学物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法律,此次修订是自1976年《有毒物质控制法》颁布以来的首次重大改革,旨在进一步严格管理商用化学品,加强对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通过对评估结果采用标签、通报、限制、禁止等分级管理的方式来加强化学物质的管理,更好地防止化学品对环境和人  相似文献   

20.
有毒物质泄漏后生成有毒蒸气云,在空气中漂移、扩散,直接影响现场人员并可能波及居民区。大量剧毒物质泄漏可能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毒物对人员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性质、毒物的浓度和人员与毒物接触的时间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