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湖南西部龙山铅锌矿带,北东伸向湖北鹤峰,南西进入四川酉阳,长达百余公里,其间铅锌矿床(点)星罗棋布,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正> 包括米尔加里萨铅-锌矿床在内的层控多金属矿床的成因问题,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注意。一些人认为这类矿床属于热液(超低温)型,另一些人则认为是成岩或变质作用阶段经过改造的原始沉积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 本人主要对中、南美洲科迪勒拉地区的后成金属矿床作了研究,而且必须承认,我对于黑矿型矿床的直接了解是相当有限的。尽管如此,我认为,对于有关黑矿型矿床成因目前占优势的传统观点(至少是在北美)有必要提出疑问。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黑矿型矿床是海水对流热液体系的产物,这种体系将金属从岩石中淋滤出来,并将它们搬运到海水界面的沉积地点。 由海水衍生的热液流体是金属搬运和黑矿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很多作者已指出,磁铁矿的硬度尚不固定(1965、1966、1967;等1969;1969)。现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磁铁矿的硬度与矿床成因及矿物中 Mg、Ti、V 的含量有关(Cu1965;1969),而另一种认为硬度与成因无关(等,1969)。但是后者亦同样指出磁铁矿的含钛的变种硬度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5.
<正> 硫化矿物的δ~(34)S值变化于-6.27—+3.52‰之间,算术平均值为0.34‰,分布范围狭窄,呈明显的塔式分布。硫同位素组成与一般岩浆热液矿床较接近,但是个别样品显示出富轻硫的特点(一个样品为-6.17‰,另一个样品为-4.93‰)。  相似文献   

6.
我国铅锌矿床以往各个时期的分类,对其成因研究和地质勘探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科学上新的理论不断创立,实践中新类型的相继发现,今天看来,仍有进一步探索和建立新的分类之必要。 二、分类原则及成因类型的划分 在程裕淇、涂光炽等先生的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和成因分类理论启发下,从我国铅锌矿床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多元成矿理论为指导,吸取各家所长,采用类、系列和式三级进行分类,其划分原则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引言 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使人们对过去几年内新出现的某些应用铅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矿床的可能性引起注意,其二是对苏联科学院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所(IGEM)最近所获得的印度地盾某些内生矿床的铅同位素数据进行讨论。 铅同位素和矿化时代 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形成时代的依赖关系已为人们所熟知。这种关系可以用以下铅的同位素比值的逐渐增大来表示:矿床从老到新,其~(206)Pb/~(204)Pb,  相似文献   

8.
<正> “PUMOS是原始未分异的含金属有机沉积物”(Primitive Undifferentiated Metalliferous Organic Sediment)之简称。这是日本筑波大学的梶原良道于1982年提出的解释黑矿矿床成因的一个新假说。从那以后,梶原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进一步论述了这一假说。下面根据有关文献,简要地介绍一下PUMOS假说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 油气矿床和某些金属矿床可能的成因和空间联系问题,早在七十年代初就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不仅在油气区找到了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矿床,而且进一步说明了油气田可能与某些活泼金属矿床存在成因联系。目前这项研究已发展到探讨含油气盆地中有关金属矿床产出的相对位置及普查标志阶段,涉及的矿床有汞、锑、铀、钼、金、铜、铅、锌等许多矿床。在某些国家还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萨尔布拉克金矿成矿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及石英气─液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在时空上的演化规律.提出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地层中的火山物质,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的一套火山碎屑岩是矿源层,成矿元素是在动力变质作用下活化、迁够,最后在断裂的交汇部位富集、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个旧锡矿床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出发,依据矿石光片鉴定及鲕状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综合分析前人提出的岩浆热液成矿和热水沉积成矿的证据,认为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既存在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又有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热水沉积-岩浆热液叠生矿床。  相似文献   

12.
内生钒矿床成因类型的建立要考虑与矿化有成因联系的岩浆岩建造和控制含矿侵入体位置的区域构造。划分出岩浆的、接触交代的和水热的钒矿床类型。按储量和开采量来说首要的是在基性和超基性杂岩侵入体里的含钒钛磁铁矿、磁铁矿-钛铁矿以及较少见的赤铁矿-金红石-钛铁矿等矿石类型构成的岩浆矿床。在这些矿床中钒的主要富集者是钛磁铁矿和磁铁矿(含量可达4.9%.通常是0.x%)。钒的最大富集联系着古地台和结晶台盾周围的前塞武纪的岩浆岩建造——斜长岩侵入体(美国阿德朗达克山磁铁矿—钛  相似文献   

13.
大厂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由两类 4形矿化组成 ,一类为层状及似层状矿化 ;另一类为不规则脉状矿化 ,包括大脉状、细网脉状和囊状 (块状 ) 3种不同形态的矿化。这两类矿化在铅同位素的组成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而相同形态的矿化之间大致相同。层状矿化2 0 7Pb/ 2 0 4 Pb和2 0 6 Pb/ 2 0 4 Pb的比值较低 ,在同位素比值图上的数据点比较分散 ,且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随生成时代的变新而呈规律性的增加。不规则脉状矿化2 0 7Pb/ 2 0 4 Pb和2 0 6Pb/ 2 0 4 Pb的比值较高 ,数据点比较集中 ,不随埋藏深度的增大而改变 ,并大致与矿区花岗岩相当。同位素组成的特征表明 ,层状矿化的成矿作用与泥盆纪海底热水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成矿作用与地层同期 ,并受到后期岩浆热液的叠加和改造。不规则脉状矿化与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活动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苏联各地区发现并研究了花岗岩及外貌上与正长岩相似的长石交代岩,与其有关的矿化有铍、钽—铌、锆、稀土以及萤石或冰晶石等。 它们形成一种独特的矿床成因类型(或成因组),其主要特征在有关的文献中已有描述。 长石交代岩的矿床,有的产于地台基底长期活动作用带内,少数是在有中间岩块的褶皱区。它们大部份都是分布在前寒武记的深大断裂带中,而有时则产于这种断裂带与次生共轭断裂的交叉处。成矿交代岩  相似文献   

15.
<正> 详细研究了在金伯利岩中发现的金刚石晶体和多晶体后,就可发现在它们中间,可以见到具有一定标型特点(形态、结构、结晶化学、共生)的一些变种,这些变种彼此间是不同的,每一个变种都有其特殊的结晶条件。在一个金伯利岩筒中发现不同的晶体变种,证明在这种类型的矿床中,金刚石的成因是复杂的。关于金伯利岩中金刚石的成因,存在着许多假说。这些假说通常忽视了一个因素,即在每一个金伯利岩矿床中以不同的数量对比关系出现的金刚石结晶晶体和多晶的各种变种,不能在同样的条件下和由  相似文献   

1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88-295
在江西省钨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江西钨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浆热液石英脉型、岩体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等钨矿床,分别论述各类型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各类型钨矿床找矿方向并预测其资源潜力。共圈定钨成矿远景区13处,运用含矿地质体体积法预测全省各类型钨矿资源潜力,分别为:岩浆热液石英脉型500万吨、岩体型200万吨、斑岩型约16万吨、矽卡岩型350万吨、云英岩型约50万吨。指出江西钨矿的找矿重点,一是赣北地区钨矿成矿规律研究,提出找矿模型;二是加强深部找矿理论研究,寻找隐伏矿床;三是深入其它类型钨矿(除石英脉型)研究,特别是最具找矿潜力的大湖塘式岩体——石英脉复合型钨矿和朱溪式矽卡岩型钨铜矿,可作为该区下一步找矿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 引言 在伊拉克阿耳卑斯造山带已划分出两个基本构造单元。北部冲断层带属于陶尔褶皱带成矿区,而推复带却是伊朗褶皱带成矿区的一部分。 从成矿作用观点来看,北部冲断层带的特点是存在铅、锌矿床,大都伴有重晶石矿床,偶尔伴有萤石矿床。铜很少存在,而且量也很少。该区还产有菱铁矿脉,而伊朗褶皱带的推复带则以铜-铁-铬铁矿矿化为特征。 北部冲断层带由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岩  相似文献   

18.
江苏溧阳小梅岭硅灰石矿产于二叠系栖霞组硅质岩中,其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庙西花岩岩体。矿体以层状产出,矿石为不规则透镜体,方解石和硅灰石常常互层,常见有硅质岩核心。伴生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绿帘石、符山石、鱼眼石和萤石。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矿区内硅灰石均属三斜低温硅灰石,其a=-7.934,B0=7.321,C0=7.068,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表明,该硅灰石矿杂质含量较少。根据野外地质条件和理论反应式、反应曲线,小梅岭硅灰石矿形成于半封闭的体系,其形成温度和压力均属中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野外调研 ,对赤峰红花沟金矿田的控矿构造及其矿体、岩体与地层之间的地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金矿化发生在燕山早期 ,对燕山早期岩石化学与矿石氢氧同位素进行系统分析 ,得出本区矿床成因为重熔型成因 ,其成矿热液为原生岩浆水 ,后期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加入。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研究了瑞典北部前寒武系变质火山沉积环境中的含金共生序列。在隆瑟勒矿床中,汞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这对金的共生关系有很大影响。隆瑟勒矿床位于谢莱夫特矿区的东部。Richard和Zweifel(1975)认为,谢莱夫特矿区类似一个岛弧环境。矿床为层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