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进 《绿色视野》2013,(11):41-43
近年来,淮南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数量大、增速快。2011年底,各类机动车保有量约18万辆,且每年还以25%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保有量将突破40万辆。据统计,每年全市机动车排放约2万吨一氧化碳、2干吨碳氢化合物和5干吨氮氧化物。预计到2015年全市机动车每年排放一氧化碳将达到4万吨、碳氢化合物4干多吨、氮氧化物9干吨。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发展中,汽车成为商品流通、交通运输不可缺少的工具。近10年内我国汽车保有量以13~15%的增长率迅速增加,截止1997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200万辆。随着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增加,尤其是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大气中的CO、HC、NOx污...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布新出台的两项“北京重型柴油车地方标准”,对柴油车排放的限制达到欧六水平。占525万辆机动车保有量不足5%的近30万辆重型柴油车,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却占整个机动车排放的50%以上。因此,北京市机动车治理方面,柴油车将是2013年环保局主要监管对象。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是使用最广泛的替代汽油或柴油的燃料。其生产的液化石油气中,53%是由天然气制得的,47%是从原油提炼而得,其余10%主要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化工工业消耗的液化石油气高达90亿加仑。液化石油气汽车所需的液化石油气量每年大约为5亿加仑,仅占美国总消耗量的3%左右,显示在美国液化石油气汽车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一、美国政府在政策及经济方面的支持全世界现在大约有300多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其中,意大利数量最多,大约有100万辆。荷兰液化石油气汽车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比例最…  相似文献   

5.
198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1994年重新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新增了限制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的标准;2000年再次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禁止有铅汽油的使用;2005年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5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由80年代初的几十万辆,到现在年产2000万辆。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私家车数量增长更加迅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行业预测中心推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有望突破5000万辆,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6.
时事     
<正>北京5万出租车戴减排"口罩"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交通委运管局获悉,保障出租汽车排放正常达标、减少尾气排放污染的三元催化器更换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两年来,北京市5万余辆出租车完成三元催化器更换。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的机外净化装置,可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转变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由于这种催化器可同时将废气中的三种主要污染物净化,故称"三元催化器"。研究表明,出租汽车使用两年后排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趋势及系统防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到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270万辆,保有量将达2000万辆;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4400-5000万辆,位于世界前列。机动车排汽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当前及21世纪面临的重大环境课题...  相似文献   

8.
汽车尾气排放与大气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在带给人们生活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污染。文章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现状,并详细介绍了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以及所产生的臭气、噪声、二氧化碳等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到2007年5月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00万辆,居全国第一位。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成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机动车污染是低空排放,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  相似文献   

10.
吴宇 《环境教育》2008,(11):82-82
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人、环境与汽车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时代话题。自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逐渐发展成为近现代物质文明的支柱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汽车也带来了大气污染,也就是汽车尾气污染。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资料报道,专家们介绍,随着城市发展和机动车拥有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已从过去的煤烟型转化为汽车尾气污染。以南京为例,现有近19万辆机动车辆,一辆货车平均一天要排放12公斤尾气,一辆小轿车一天也要排放4公斤尾气,一年排入南京城市上空的汽车尾气约有39万吨之多,已成为污染城市大气环境的罪魁祸首。在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中,铅的危害尤其严重。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吸入空气中的铅以后,对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肾脏功能都有巨大的危害,特别是尾气中的铅主要积聚在低空,儿童更易吸入,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石油报》1994年9月30日讯:京津地区第一批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汽车在大港油田运输公司首次改装成功,并开始运行。这是引进澳大利亚先进技术改装的。首批改装的汽车有中巴、北京吉普等。经检测,改装后的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明显减少,一氧化碳排放量只有原车的l%~3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十二五"期间新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疆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群空气质量的重要威胁。通过对新疆各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结构进行分析,为今后新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大量尾气外排对城区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文章分析了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对人体产生的危害。面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探讨了开发清洁能源,发展低污染环保型交通工具的可行性。根据乌鲁木齐城市特点,提出了预防或减轻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铅酸蓄电池行业废水(铅酸废水)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通信电源、电力变配电系统、铁路、船舶通讯、照明等领域的电源制造行业。据统计,目前中国电动自行车全国保有量已达到1.4亿辆,95%采用铅酸蓄电池。1998—2011年我国仅电动自行车年产量就从5.8万辆猛增至3096万辆,年均增幅超过40%,年需新增和更换起动型铅蓄电池超过5300万kVAh。其它汽车储能电池、通信后备电池等工业电池也增长迅速,产生的含铅废水含铅量约为150万t/a。铅酸废水水量大,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  相似文献   

16.
现在,国家倡导小康生活,许多家庭都有了汽车。有了车虽然方便了,但汽车也可以说是一个"杀手"——尾气。汽车尾气主要是燃料燃烧后排出的废气,主要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这种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05,(6):62-62
新西兰政府认为,牛羊排放出的臭气中含有大量甲烷,而甲烷会损害地球臭氧层.由此可加速地球升温.该国能源部指出.家畜在消化饲料过程中所排放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是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的21~310倍,其温室效应强烈。家畜排放的温室气体占该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5%。开征此税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用于牲畜气体排放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等。新西兰政府为出台这项税收政策在全国广泛征求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中的“排放贸易机制”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是“议定书”所规定的3个“灵活机制”之一。其实质是帮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减轻其承担减排与控排温室气体义务的费用。1996年,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新生事物在欧洲登场了,始作俑者是英国、丹麦等一些欧盟国家。6年光阴转瞬即逝,至今已有5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被“卖”了出去。回首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历程,人们发现:二氧化碳轻飘飘,个中背景沉甸甸。1拒绝议定书,美国少支出了吗美国抛弃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的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事业发展很快,机动车迅速增加,尤其是大城市增加更快。目前,我省机动车辆达30万辆左右,一些城市干道流量达每小时2000辆。由于机动车辆增长快,城市交通拥挤,加上主要交通路口车辆阻塞严重,汽车怠速率高,汽车排气污染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0.
燃气汽车的发展在国外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相关技术比较成熟。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开展了燃气汽车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世界上燃气汽车保有量约引500多万辆,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1%,约占应用燃气汽车城市汽车保有量的10%。由于人们对能源和环境的日益关心,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燃气汽车的高潮,特别是“’96北京国际电动汽车与代用燃料汽车展览会”、“’98北京国际电动汽车与代用燃料汽车展览会”对燃气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动。国家为了加强领导,促进这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于1997年年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