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某天然气管道为例,探讨了输量变更情况下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了环境影响的后果。通过预测源强、预测结果及分析,讨论了大气环境影响;通过环境风险识别、源项分析、灾害后果评估,分析了项目的环境风险。得出结论:本次输气量变更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根据对假定最大可信事故管道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和火灾次生污染环境事故后果等的计算结果和评估,本次评价假定的环境风险事故不会致人死亡,其环境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火电厂脱硝工程液氨罐区环境风险最大可信事故,初步确定了最大可信事故的类型及源强计算参数。并以此为基础,以不同液氨管径的电厂为例进行了环境风险预测,给出了300~600MW机组液氨泄漏风险最大可信事故发生后的半致死浓度距离,对火电厂液氨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环境风险是指在某个区域,将要发生的建设项目可能具有的突发性事故所产生的后果对该区域环境有害影响的可能性。目前环境风险评价主要集中在预测对人类健康(人类健康风险评价)和环境资源(生态风险评价)的各种影响的发生概率。环境风险评价已从定量地评价和预测化学品的运行对环境未来影响的风险,发展到考虑物理干扰和生物链作用力的各种影响评价。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同,它是根据某区域现有环境的特点,综合考虑拟定行动方案对该区域危害的最小化和发展可持续最大化。如区域发展方向的本质是环境难以承受的,那…  相似文献   

4.
输油管道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环境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需建立科学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其核心是实施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而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是实现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对油品长输管道水环境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管道失效可能性”作为管道事故发生概率的评价指标,以“水环境敏感性”作为事故后果的评价指标,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等级划分原则和方法,最终运用风险评价矩阵综合确定管道(管段)水环境风险等级,可为管道企业水环境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近年来油气田开发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基本特征、风险防控策划特征、项目承包商管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项目的风险防控策划、承包商管理、执行力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对今后的安全风险防控提出加强高风险作业的风险防控策划、加强项目的工艺安全风险防控、强化承包商管理、强化领导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履行《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公约)的要求,对福州港溢油事故概率及不同规模溢油量发生概率定量计算分析,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福州港发生溢油事故的概率基础值,并针对福州港的实际情况,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穿越L江的M原油管道为例,分析管道在穿越L江段发生溢油事故时对L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使用MIKE软件对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一维模拟预测,得到在泄漏发生后的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处的油膜迁移情况与石油类浓度值,以期为L江穿越段内突发溢油事故的快速应急处理及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新安江—钱塘江流域水体通过饮水途径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环境质量监测的11项污染物浓度均符合或优于地表水三类标准。对人体有健康风险的有毒污染物主要是化学致癌物Cr(Ⅵ);非致癌物中氨氮的健康风险最大;个人化学致癌物年总风险远大于非致癌物年总风险;2014年新安江—钱塘江流域的三都大桥断面、西区、闸口、七堡断面的水环境健康个人总年风险均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标准,分别超标0.03、0.69、0.20、0.23倍,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断面的Cr(Ⅵ)的风险略高。因此,加强对化学致癌物Cr(Ⅵ)的管控,是降低水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磷是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四川省水环境首要污染物。为了深入了解冬季水环境营养盐磷的变化规律,以成都市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采样与检测,分析了水环境中磷的变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冬季水环境磷浓度很高,最高的采样点已超过V类水体标准的12倍以上,劣V类水体比例高达70%以上;从磷的分布来看,东南部区域水体总磷含量高于东西部区域,湖泊浓度高于河流,河流下游高于上游。随着气温的升高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为水华的暴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成都市水环境整体状况呈现出向好的同时又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应加强对成都市水环境中营养盐磷的控制与受损水环境的修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无锡市滨湖河网不同时空下重金属分布规律不一,探究并掌握此种分布规律对精准治理、防控无锡滨湖河网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作用。以无锡市滨湖河网水体重金属污染作为研究基点,通过野外监测、主成分分析及水环境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河网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汞含量超标严重,其余重金属浓度均达标。除铬、砷以外其他重金属浓度均表现为枯季大于洪季,铬含量随着与泵站距离的增加呈升高趋势,重金属峰值主要出现在梁韵大桥。河网东南部非调控区河流受重金属污染总体优于其余区域。致癌重金属健康风险远大于非致癌重金属,主要健康风险物质为砷。铜、锌、铅、镉、镍来源于相同的污染源。调水对重金属分布影响较小,调水对铬浓度起改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河网部分重金属污染现状,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低温供热堆选址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结合工程具体设计方案,对低温供热堆在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与评价,以作为审管当局决策的重要依据。低温供热堆在正常运行状态时,放射性气载流出物在大气中迁移和扩散及对公众的辐射剂量估算采用的是IAEA安全系列19号报告中给出的筛选模式(稀释模式);事故工况下保守考虑全堆熔事故作为选址假想事故,采用USNRC RG1.4中给出的最大可信事故(30d)的大气扩散因子计算方法,估算假想事故各时段的大气扩散因子。正常运行工况下,在半径1km的环形区域内烟囱排放和蒸发池排放叠加的最大个人有效剂量为7.84×10-6 Sv/a,小于本工程对公众的剂量约束值0.03mSv/a;事故工况下,两厂址所致公众个人(成人)在整个事故持续时间内厂址边界处(150m)最大个人有效剂量为5.66mSv,甲状腺当量剂量为7.43mSv,均小于《小型压水堆核动力厂安全审评原则(试行)》要求。低温供热堆在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对周围环境和公众的影响均满足参考的相关标准要求,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网络信息平台和水环境模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构建了钱塘江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系统。该系统旨在帮助应急管理部门快速应对钱塘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以及保障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的饮用水源地安全。该系统以水动力模型、溢油和化学品泄漏模型为核心,采用空间关系型中央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系统,基于网络GIS技术开发而成。通过对钱塘江流域历史事故的反演,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该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钱塘江流域典型流场库和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情景库,以实现快速应对G20峰会期间钱塘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3.
According to several seminal investigation reports on the BP Deepwater Horizon (DWH) accident, misinterpretation of a critical test, called negative pressure test (NPT), was a major contributing cause of that disaster. NPT, according to many credible references, is the primary step to ascertain well integrity during any offshore drill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hree-layer, conceptual risk analysis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critical role of human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conducting and interpreting a negative pressure test. This framework has been developed by generalizing the risk assessment model that was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onducted NPT by the DWH crew.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roduced framework in this study is not limited to NPT misinterpretation. In fact, it can be generalized and be potentially useful for the risk analysis of future oil and gas drilling as well as other high-risk operations. Analysis of the developed framework in this paper confirms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by indicating that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re root causes of accumulated errors and questionable decisions made by personnel or management. Further analysis of this framework identifies procedural issues, economic pressure,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issues as th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with the highest influence on misinterpreting a negative pressure test.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capture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the introduced conceptual framework are not only specific to the scope of the NPT. The three aforementione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common contributing causes of other offshore drilling accidents as well.  相似文献   

14.
在测井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见的复杂原因,测井事故不可避免。文章分析了形成测井事故的影响因素,如井径、钻井液性能、全角变化率、操作过程、套管鞋等。一旦测井事故发生,根据卡电缆、卡仪器、断电缆的事故特点来判断事故类型,再根据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来处理事故;提出一些注意事项,使测井事故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事故状态下储油库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储油库在事故状态下次生水体污染事件的风险,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剖析了储油库水污染预防与控制管理的关键环节,指出国内相关标准在储油库水污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要求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储油库水污染防控体系建设的构架以及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水源地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联系非常密切,突发水污染事故严重威胁着水源地饮用水安全。突发水污染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影响侧重点不同;引发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因素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突发水污染事故多为人为因素所引发;评价方法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分别适用于大尺度河流型的体系构建法和小尺度湖库型的模型模拟法,指出体系构建法综合宏观的特点,以及模型模拟法微观量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法则结合了这2种方法的优点;分析了评价方法的不足并对发展趋势做出展望,以期为水源地保护工作者提供对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故选择评价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re is no authoritative, comprehensive and public historical record of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s, we reconstructed a nuclear accident data set from peer-reviewed and other literature. We found that, in a sample of five random years, the worldwide historical frequency of a nuclear major accident, defined as an INES level 7 event, is 14 %. The probability of at least one nuclear accident rated at level ≥4 on the INES scale is 67 %. These numbers are subject to uncertainties because of the fuzziness of the definition of a nuclear accident.  相似文献   

18.
环境风险评价是油气处理终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HJ 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文章对油气处理终端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进行了环境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析,确定了油气终端环境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选择原油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全破裂和陆地混输管线全管径泄漏为最大可信事故。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工程设计安全系数,实现本质环保;构建地表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完善事故水封堵系统;做好分区防渗措施,实现污染物源头控制等;为油气终端环境风险评估及风险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突发性环境事件时间序列特征可表征环境风险管理成效及存在问题。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突发环境事件预防、控制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以及噪声振动危害年发生频次呈大幅度降低趋势,但固废污染事件自2003年以来的年发生频次变化不大,而其它突发性环境事件自2002年以来的年发生频次则呈快速增长态势,说明中国在强调突发性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事件监管的同时,还需加强固废污染事件及其它类型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出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据海因利希估算,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因此为了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除了要使设备环境安全以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还要采取措施克服人的不安全行为,本文以石化行业为例全面论述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