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因具有耗水量少、产物易处理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基于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反应温度、脱硫剂Ca(OH)2颗粒粒径、反应空速及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对Ca(OH)2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OH)2颗粒粒径的减小、反应空速的降低、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的提高及低反应温度等因素,有利于SO2的脱除、Ca(OH)...  相似文献   

2.
脱硫反应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硫反应器是脱硫工艺的核心装置 ,其技术和脱硫指标将制约和决定脱硫工艺的效率。在分析中 ,比较全面地介绍和比较了近年来主要的烟气脱硫反应器设备和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指出了脱硫反应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生物酸性铁溶液烟气脱硫特性,实验构建了一套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利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酸性铁溶液进行了模拟烟道气SO2脱除实验研究.为寻求高脱硫率,实验研究了铁离子浓度、入口氧含量、细菌数和pH值的变化对脱硫率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液中Fe(Ⅱ)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含T.f菌酸性铁溶液的脱硫效果较高;Fe离子浓度在7.67 g/L左右时脱硫率最佳;入口气中氧含量、反应液中细菌数和pH值越高,反应液的脱硫率也就越高.反应液中的Fe(Ⅱ)离子浓度是一先扬后抑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脱硫反应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硫反应器是脱硫工艺的核心装置,其技术和脱硫指标将制约和决定脱硫工艺的效率。在分析中,比较全面地介绍和比较了近年来主要的烟气脱硫反应器设备和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指出了脱硫反应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中的压降是保证反应器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了解反应器内的气固流动状况以及压降分布并对其加以调节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分析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的流动状态,基于一维轴向流动模型,研究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内的压降轴向分布特性.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压降受烟气流速和循环流量影响下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论一致,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可以用于循环流化床内脱硫传质研究,以及为反应器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电厂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研究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同时脱硫脱硝。实验以H2O溶液作为吸收液,在自制的鼓泡反应器内,对模拟烟气进行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2O浓度、反应温度、NO浓度、SO2浓度、烟气流量对脱除率影响显著,pH、氧含量对脱硝率影响不大。在整个实验范围内脱硫效率总是保持在98.5%以上,脱硝效率最高达到67.4%。  相似文献   

7.
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是烟气净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现有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活性焦干法、多级增湿半干法、氧化性添加剂湿法以及等离子体湿法这4种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以活性焦为载体添加适当的催化剂能够实现在高效脱硫基础上的同时脱硝;多级增湿半干法技术提高了脱硫剂颗粒在吸收塔内反应全过程的含湿均匀性,通过添加复合促进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强化烟气中SO_2、NO_X等污染物协同脱除;在传统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向脱硫剂中加入KMnO_4和NaClO_2等强氧化剂或者采用等离子体前置氧化,能够有效的将难吸收的NO氧化成NO_2、HNO_2和HNO_3,最终实现同时脱硫脱硝.  相似文献   

8.
湿式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湿式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试验,研究了模拟烟气参数、反应器结构和放电特性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试验结果为工业性应用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9.
鼓泡塔中有机酸强化粗颗粒石灰石新型烟气脱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传统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型烟气脱硫方法,即在鼓泡塔中添加有机酸,采用大颗粒石灰石(210 μm)代替传统的细颗粒石灰石(5~20 μm)进行脱硫.实验在鼓泡搅拌吸收反应器中对比研究了新老两种脱硫工艺.结果表明,当210 μm石灰石浆液中醋酸摩尔浓度达10~30 mmol/L,其脱硫率和石灰石利用率分别为95%和93.5%,均达到甚至优于传统石灰石脱硫结果.实验研究了影响脱硫率的各种因素:添加醋酸浓度、入口SO2浓度、石灰石浆液浓度、气体停留时间以及温度等,并提出添加醋酸促进SO2吸收的机理.运用该新型烟气脱硫方法,可降低电厂的基础投资和运行费用,大大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击烟气中SO2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的高活性脱硫剂进行了半干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考虑添加剂、脱硫剂加入量、反应温度、烟气流量工艺因素的影响时该活性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后,脱硫效率提高1.5%~8.1%;当烟气流量<2 m3/min,钙硫比取1.5~2.0范围时,脱硫效率较高;一定范围内反应温度变化对脱硫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我国燃煤尾气脱硫进展缓慢的原因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燃煤尾气脱硫设备———超重力旋转脱硫床的工作原理、传质特性及在低浓度的废气处理上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天然石灰石做脱硫剂,在固定床上进行硫化氢高温脱除的试验研究,考察了脱硫剂粒径、反应温度、气速及高温煤气中H2对石灰石脱硫性能的影响,同时还用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脱硫剂的物相组成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脱硫剂的粒径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很大,0.38~0.83 mm的石灰石脱硫效果最佳;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最佳的操作温度为850℃;气速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较明显,脱硫剂的穿透时间随气速的减小而加长;H2对脱硫过程起阻碍作用,气速越小,这种阻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脱硫率高、成本低、可回收SO2的脱硫技术,以旋转填料床为吸收设备,磷酸钠溶液为吸收剂,系统开展了液气比L/G、转速N、气体中SO2浓度CSO2,in吸收剂磷酸浓度CL和初始pH等工艺参数和溶液再生循环次数对脱硫率叼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叩随L/G、N、CL和初始pH的增加而增大,且它们的值越低时,叩增加越明显;受G和CSO2,in影响较小。在适宜操作条件下,脱硫率达99%以上,出口SO2浓度低于100mg/m^3。磷酸钠溶液可再生循环使用,脱硫率稳定在99%以上。表明超重力-磷酸钠法脱硫技术在小的液气比下即可达到高的脱硫率,吸收剂循环使用,可实现低成本并达标治理SO2废气,且适用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海水烟气脱硫中试实验台上进行了填料形式、填料高度变化对脱硫效率和系统压降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研究中将喷淋空塔和分别填装A型、B型、C型3种填料的吸收塔进行了综合性能对比,并进行了填料高度分别为0.6、1.2和1.8 m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填料塔的脱硫效率高于喷淋空塔;当空塔气速为3 m/s时,填装C型填料的吸收塔的综合性能最优;当空塔气速小于2.5 m/s时,填装A型填料的吸收塔的综合性能最优;在满足相同脱硫效率的指标下,虽然增加填料高度降低了海水喷淋量,并且系统压降出现一定比例下降,但是在工程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塔高、填料支架载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填料堆积高度。  相似文献   

15.
气体出口是旋转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旋转床流场与气相压降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并流旋转床结构、构建气体出口物理模型,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探索不同气体出口结构对并流旋转床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具有4个切向气体出口的DCRPB3615型旋转床有利于旋转床内速度分布均匀、降低湍动能,减小气相压降。模拟与实验对比表明,DCRPB3615压降比单一径向出口的CRPB3615型旋转床降低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旋转填料床/柠檬酸盐法吸收-解吸SO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采用旋转填料床结合柠檬酸盐法脱除烟气中SO2的方法,考察了旋转填料床转子转速、液气比、初始柠檬酸根浓度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重力法超重机转子转速为1 000 r/min、液气比为7L/m3、初始柠檬酸根浓度为1.5 mol/L、吸收液的初始pH值为5.0,脱硫效率稳定在99%左右。研究了水蒸气汽提法解吸SO2时初始柠檬酸根浓度、初始pH值、SO2浓度、富液流量和水蒸气流量对解吸效率的影响,得出了影响SO2解吸率的基本规律,并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石灰石颗粒移动床脱硫工艺参数是影响脱硫效率和操作压降变化的重要因素,考虑到工艺参数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基于正交实验方法,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喷淋密度、空床气速、SO2浓度、烟气温度和床层下移速度对脱硫效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和脱硫效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析了各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各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是空床气速>喷淋密度>SO2浓度>烟气温度>床层下移速度。喷淋密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高度显著,呈正相关;空床气速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高度显著,呈负相关;SO2浓度和烟气温度对脱硫效率有影响但不显著,呈负相关。床层下移速度与脱硫效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轻质陶粒生物滴滤塔处理摸拟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试验研究,探讨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法能有效同时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可达99.9%和88.9%。为获得最佳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气负荷应分别<140 g/(m3·h)和20 g/(m3·h),循环液pH=7~8,空床停留时间为30.28 s,喷淋密度为8.81 L/(m3·h)。  相似文献   

19.
Vegetable oils a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using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Several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were developed using chemical (alkali and acidic compounds) and biological catalysts (lipases). Biodiesel production catalyzed by lipases is energy and cost-saving processes and is carried out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need for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screening larger number of variables has led to the adoption of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 In the present study, packed bed reactor was designed to study with mixed immobilized biocatalysts to have higher productivity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Contrary to the single-step acyl migration mechanism, a two-step stepwise reaction mechanism involving immobilized Candida rugosa lipase and immobilized Rhizopus oryzae cells was employed for the present work. This method was chosen because enzymatic hydrolysis followed by esterification can tolerate high free fatty acid containing oils. The effects of flow rate and bed height on biodiesel yield were studied using two factors five-level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Maximum biodiesel yield of 85 and 81 % was obtained for jatropha oil and karanja oil with the optimum bed height and optimum flow rate of 32.6 cm and 1.35 L/h, and 32.6 cm and 1.36 L/h,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