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东南沿海气候因素对直升机影响机理,并通过比较装备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的某型直升机出现的故障现象和故障数,科学评价了该型直升机东南沿海地区环境适应性,找出该型直升机在东南沿海地区故障频发部件,并提出了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些高健壮水平的信息化电子设备,由于产品环境裕度很大,采用常规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很难验证出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水平,也无法知道产品的环境健壮裕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用于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加速应力试验技术,将当前环境适应性试验"通过或不通过"的符合性验证现状,发展到装备环境适应性水平的定量评估层次,来验证产品的环境裕度。从用于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加速应力试验的理论出发,阐述加速应力试验的依据、前提、应力种类、方案设计等几方面内容,力争为改变我国在装备研制中根据标准和规范确定产品环境试验项目、试验条件的被动状态提供一点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某大功率发电机组的低温环境适应性。方法将发电机组放置于高低温综合环境模拟试验室,室温降至–55℃,保温48 h,而后升温至–40℃,保温12 h,恢复常温。结果经检查,机组用时11′20″低温启动成功,其低温持续工作的稳态电压调整率为–0.880%,稳态频率调整率为–0.036%,稳态电压波动率为0.175%,稳态频率波动率为0.080%。试验过程中,样机塑料件、橡胶件、金属件未出现故障。结论该发电机组的启动性能、电气性能、结构材料等满足低温环境适应性要求,也为其他发电机组的低温环境适应性考核提供了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催化材料α-FeOOH柱撑人造沸石(zeotileartificial pillared by α-FeOOH,ZPF)作为可渗透反应墙(PRB)活性介质的适应性,采用批试验测定反应体系中Fe离子浓度及循环试验中2,4-DNT的降解效果,并通过FTIR表征循环使用后ZPF的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ZPF介质材料催化H2O2氧化降解2,4-DNT效果稳定;三次循环试验的降解率分别为48.2%、43.3%、44.6%;Fe离子的溶出水平较低,在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Fe离子的溶出浓度小于0.3 mg/L。ZPF结构稳定,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因此,ZPF介质材料可用于催化氧化修复地下水中的硝基苯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清楚记录火灾事故过程,便于灾后调查分析及预防火灾。方法对火灾现场的环境条件及其复杂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环境适应性和环境防护的火灾黑匣子系统的设计思路,进行初步设计。结果火灾黑匣子的外部防护壳体采用了高强度的合金材料,确保了外壳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保证了抗电磁干扰能力。内部是主要由二氧化硅凝聚物和石棉粉组成的多重复合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高温火烧性能。结论该设计下的黑匣子实现了对日常使用和恶劣火场环境下的火灾数据的记录、存储与再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新时期军事斗争的特点、导弹武器系统贮存使用的特点,以及导弹武器系统使用研究的客观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导弹武器系统开展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提出了导弹武器系统开展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几点措施和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于环境适应性分析的航电产品应力仿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和振动是引起航空电子产品环境适应性问题的2个主要应力,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开展产品的热和振动应力分析.介绍了用于环境适应性分析的航空电子产品数字样机及其建模方法;讨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航空电子产品热应力仿真分析方法,以及基于有限元(FEM)技术的振动应力仿真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分析案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和发现现役保障装备在高原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估装备的高原工作性能,全面提升保障装备高原环境适应能力。方法依据高原环境特点,全面、准确定量掌握现役保障保障装备在高原环境下的实际性能,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原环境保障装备适应性技术研究。结果从技术措施、调试工艺、各分系统间的匹配这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保障装备高原环境适应性技术。结论通过适应性技术高原型保障装备可达到功能完备、性能可靠、适应高原环境现役主战装备的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装甲装备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战场环境,通过对高温、低温、风沙盐雾、高原、冲击振动等环境因素对装甲装备的影响和危害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结合装甲装备材料与结构特点,开展装甲装备环境特性分析,给出了装甲装备部件局部环境量值的确定方法;基于aFMEA,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适应性故障模式分析方法,得出装甲装备的环境适应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飞艇蒙皮材料在临近空间环境下的力学特性。方法根据临近空间环境的特征参数,制定空间环境地面模拟实验方案,包括高低温、紫外环境和臭氧环境下地面模拟实验方案。然后以聚氨酯涂覆Nylon织物为例,研究临近空间环境对飞艇蒙皮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红外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其影响机理。结果与未经高低温循环相比,弹性模量增加了11%,拉伸强度的最大变化不超过5%;经过48~240h紫外线辐照后,弹性模量提高了22%~34%,拉伸强度几乎没有变化;通过臭氧老化后,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加幅值约为6%,拉伸强度逐渐降低。结论紫外辐射对于聚氨酯涂覆Nylon织物材料弹性模量的提升效应大于高低温和臭氧老化,但对其强度的影响明显小于高低温和臭氧老化,臭氧老化对材料强度影响大于高低温和紫外辐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环境工作目前在航天型号研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采用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型号环境工作的意义,介绍了环境工程在航天型号中的应用情况和进一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地地导弹环境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地地导弹武器装备在寿命期内的贮存、运输和使用状态均会受到各种气候、力学、静电和电磁环境的单独、组合和综合作用,这些环境的各种方式的作用会使武器装备的材料和结构受到腐蚀或破坏,电子器件、部件和装备性能劣化和功能失常,从而影响其作战性能,使军事行动失败。在调研了地地导弹的环境适应性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地地导弹贮存、使用的环境因素,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地地导弹的影响,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武器装备的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隐身涂层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和推广,对毫米波隐身涂层在我国海洋、酸性污染、寒冷及沙漠环境中进行了环境适应性考核与评价。通过24个月的考核,得到了该涂层外观、力学性能及隐身性能变化不大,仍保持在技术指标范围内的试验结果。同时取得了环境对毫米波隐身涂层作用影响的强弱顺序为:漠河→海南→江津→敦煌。  相似文献   

14.
典型非金属材料海洋环境适应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海洋环境对典型非金属腐蚀的影响。方法首先编制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进行腐蚀试验,以及自然暴晒试验,最后对试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丁晴橡胶、硅橡胶、有机玻璃及密封胶在经过热冲击、盐雾、紫外暴晒、紫外-周浸和万宁站暴晒试验之后,其断裂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虽然都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是其力学性能的保持率仍然达到85%。这表明丁晴橡胶、硅橡胶、有机玻璃及密封胶总体上是耐蚀的。结论丁晴橡胶和密封胶的耐腐蚀性强于硅橡胶和有机玻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东南亚地区环境特征,提出产品环境适应性工作对策。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开展东南亚地区环境精细化分类,依据分类结果,开展环境特征分析和规律研究,并在产品环境适应性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东南亚地区使用产品环境适应性工作对策。结果 东南亚地区具有年温度较高、相对湿度高、雨量充沛、太阳辐射较强等特征,但不同类别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D1、D2类环境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征,D3、D4类全年环境较为稳定,温度、平均湿度、太阳辐射和降雨量均稳定地保持在较高量值范围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30℃,平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上。结论 东南亚地区环境整体较为严酷,在产品环境适应性论证、设计和使用维护等阶段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证东南亚地区使用产品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庞志兵  高强  魏赫 《装备环境工程》2014,11(1):68-71,76
介绍了环境适应性的概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武器装备论证、研制、设计定型和使用等全寿命周期,提出了全面、科学、系统的对策,来提高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水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战效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各种军事威胁,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对提高我军装备环境适应能力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自然环境对装备的影响,提出了装备环境适应能力的问题,回顾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遇到的装备环境适应性问题并对美军采取的应对措施作了全面的介绍,最后对如何提高我军装备环境适应能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红外隐身涂层、雷达吸波隐身涂层在海洋环境下出现的外观腐蚀、附着力下降、隐身性能变化等环境适应性问题的剖析,为设计、研制部门降低环境作用影响提供依据,并进一步强调环境适应性是武器装备的一个重要质量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装甲车辆环境适应性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各领域之间有效沟通不足的问题,从环境、环境影响效果和装甲车辆抵抗环境作用能力三方面进行了归纳,对运用环境模拟以及环境适应性试验、仿真、评价和提高措施等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每部分各有侧重,同时又相互交叉与支持的装甲车辆环境适应性研究体系。对装甲车辆环境适应性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形成体系,便于不同领域之间加强沟通,有利于解决装甲车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军用包装与武器装备的环境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影响,讨论了军用包装在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中的作用及与环境工程的关系,认为开发新的军用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加强军用包装的环境试验是提高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