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直升机东南沿海地区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东南沿海气候因素对直升机影响机理,并通过比较装备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的某型直升机出现的故障现象和故障数,科学评价了该型直升机东南沿海地区环境适应性,找出该型直升机在东南沿海地区故障频发部件,并提出了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破解特殊自然环境影响产生的某型地面武器系统保障难题。方法 根据历史故障情况,采用FMEA(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进行低温影响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低温与武器系统故障关系,应用回归分析进行严寒条件下装备故障情况预测。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全面系统总结该型地面武器系统在严寒条件下,使用和保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准备、性能指标、信息体系构建、伪装防护、维修保障相关问题。结果 得出某型地面武器系统低温情况下故障数量与温度负相关的结论,且预测在严寒条件下该型武器系统故障数量将大幅上升。通过总结保障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配置地域、物资筹措、安全运输、维护保障、维修训练等方面的对策措施。结论 根据作战任务的等级转换、机动输送、战前集结、战斗抗击和战后总结等环节,提出装备保障流程建议,以提高严寒地区某型地面武器系统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3.
归纳了当前测试系统的主流总线架构形式,对当前各种总线架构的测试系统性能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当前测试系统的主要软件设计技术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复杂测试系统研制的主要方向,要满足未来复杂测试任务需求,应加大应用LXI总线构建大型高精度混合型分布式测试系统。硬件方面,将VXI/PXI/PXI-E/PCI-E/USB3.0总线进行组网集成,满足大型应用测试中低速、高速、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测试需求;软件方面,应按照行业标准需求,研制功能完备、满足特定行业应用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原环境的保障装备适应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和发现现役保障装备在高原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估装备的高原工作性能,全面提升保障装备高原环境适应能力。方法依据高原环境特点,全面、准确定量掌握现役保障保障装备在高原环境下的实际性能,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原环境保障装备适应性技术研究。结果从技术措施、调试工艺、各分系统间的匹配这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保障装备高原环境适应性技术。结论通过适应性技术高原型保障装备可达到功能完备、性能可靠、适应高原环境现役主战装备的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直升机异常振动故障排除,对振动源进行检测,并分析振源频谱,准确定位异常振动源,指导振动源调整,并对调整情况进行检测,提升直升机异常振动排故效率。方法 结合光纤传感器的振动检测特性应用分析,开发一套基于光纤传感探测的直升机修理异常振动源定位系统,实现直升机的振动源动态监控。结果 识别了直升机的主要振动源,分析统计了振动源频率,梳理了直升机试车、试飞典型振动故障,研究了光纤振动传感器感知被测量的实时调制方法和信号调制的光波解调方法,结合应用需求对市场上成熟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后端数据处理平台软件进行了重新设计。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地创建识别模型库,并对模型库进行实际样本训练,模型准确率可达到66.37%。  相似文献   

6.
浅析振动环境中典型电子产品的损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电子装备结构特点及冲击振动环境影响因素基础上,阐述了电子产品在振动环境中的损伤机理与模式,以某型雷达装备为试验对象,选取该装备某型组合体与电路板进行冲击振动与扫频振动试验,分析了电子产品在振动环境中损伤的一般规律。试验表明:电子产品在振动环境中的损伤不仅与振动类型及幅值有关,也与其自身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决某型装备保温舱通条铰链连接铆钉松脱、铰链变形、舱壁夹层渗水等问题。方法分析装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时铰链的受力情况,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造技术措施和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挤压试验、开关厢盖试验、淋雨试验、650 km行驶试验等试验研究。结果结合装备整修对保温舱进行了改造,将保温舱由通条铰链改为合页铰链后,装备性能得到极大改善。结论通过改造消除了故障隐患,提高了装备的使用性能,满足部队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传直升机结构动力学稳定性和飞行品质相关试飞科目的需求,首次设计了采用基于PowerPC和国产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ACoreOS架构的直升机颤振试飞激励系统。针对直升机复杂传动关系,采用多通道耦合激励输出技术和可靠的多种保安监控策略,实现了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激励输出。通过仿真测试及设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该直升机颤振试飞激励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和设备的适用性。为有效降低试飞风险,提高试飞效率,缩短试飞周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相似文献   

9.
运用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图形化集成设计平台,完成信号处理系统设计,系统包括波形发生、采样滤波等模块单元,可以对被测信号完成时域、频域及时频域分析,可以调整数据参数,动态直观显示处理后信号变化情况,应用到高职院校《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事实证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原环境对保障装备的影响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3  
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对保障装备的保障及其功能的发挥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高原地区的环境特点进行分析,对保障装备按照其性能受高原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类,分析了各种高原环境因素对保障装备各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提高保障装备各分系统高原环境适应性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强调了环境适应性研究在装备保障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直升机及直升机型号的特点,结合直升机环境工程及传统研制、设计经验,提出了直升机及直升机型号研制中贯彻GJB 4239的具体实施程序和方法,试图将GJB 4239的通用要求转化为直升机和直升机型号系统、部件/设备环境适应性分析、设计、试验及管理具体实用,易于操作的工程技术要求,并提出直升机研制中环境试验与评估的实施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获得尾部结构的疲劳寿命和检查周期,满足民用直升机适航验证要求,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开展复合材料尾部结构疲劳及缺陷容限试验技术研究。方法 介绍了尾部结构疲劳及缺陷容限试验专用试验台、气动冲击设备、柔性自动特征扫描成像无损检测系统等的设计及研制,采用研制的成套试验装置,实现尾部结构试验件连接约束和载荷边界的全面真实模拟、复杂载荷谱的精确控制、冲击损伤缺陷预制及缺陷自动识别与检测。结果 经试验验证,载荷误差小于2%,冲击能量误差小于2%,缺陷检测误差小于1 mm,各项指标都满足项目研究目标和技术指标要求。结论 研究成果在民用直升机研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可为后续其他直升机尾部结构疲劳及缺陷容限疲劳试验提供良好的借鉴,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某型直升机成品环境鉴定试验工作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装备环境适应性的提高有赖于环境工程工作的全面开展,环境工程管理和环境试验是环境工程工作的两大方面。在产品设计定型阶段,通常把环境鉴定试验作为环境质量特性把关的重要手段。以某型直升机新研改型成品为例,通过开展一系列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探索出了一套适宜直升机环境鉴定试验管理的方法,规范了试验要求,提升了试验的有效性,保证了该型机环境鉴定试验的权威性,为型号设计定型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后续机型的环境工程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自主研发的大气环境腐蚀参数自动检测仪,监测并积累变电站大气腐蚀数据,判断大气腐蚀性,为变电站选择腐蚀与防护手段,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方法依据变电站大气腐蚀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参考最新国家标准,将影响变电站腐蚀因素的各参数整合,选择国内外最先进的传感器,根据实际工况要求,研制了一台基于变电站环境的大气腐蚀参数检测仪。结果仪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现场要求,可以根据变电站设备材质要求,定制腐蚀传感器。结论通过在国家大气腐蚀网站(沈阳站)、浙江电力公司所属变电站的测试,研制的大气环境腐蚀参数自动检测仪能够实时采集影响腐蚀的各影响因子的参数值,满足未来腐蚀监测仪器、装备多参数、智能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采样频率为2~10 MHz的64通道超高速同步瞬态测试系统的设计技术,实现两类典型超高速瞬态测试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与软件架构设计。方法一类采用PXI-Express高带宽总线和高速RAID磁盘阵列架构构建持续流盘存储的连续高速测试系统,另一类是采用大容量板载数据缓存和PXI总线事后下载传输数据的架构构造高速测试系统。在高性能测试软件设计方面,主要应用生产者/消费者结构与有限状态机相结合的软件架构进行高性能测试系统软件设计。结果目前64通道下基于持续流盘架构的测试系统受数据记录的速度限制系统最高采样频率仅达2.5 MHz,而基于板载缓存数据与PXI总线事后下载数据架构的测试系统最高采样频率可达10 MHz,测试时长可达5 s。结论当前两类架构的测试系统均可满足超高速瞬态测试需求,设计时需根据需求的最高采样频率决定使用的架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原高寒环境对直升机航电系统试验的影响、应对以及直升机环境适应性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分析高原高寒环境对直升机航电系统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直升机航电系统在高原高寒环境下适应性评价值。结果直升机高原高寒适应性可分为两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其中高原适应性评价指标的权重为0.7983,高寒适应性的权重指标为0.2135。某直升机高原高寒适应性模糊综合评价值为0.7692,适应性综合评价为较好。结论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都会对航空装备的试验和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航空装备乃至武器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直升机航电系统高原高寒环境适应性评价,提高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控制主减速器结构声,进一步实现直升机舱内降噪。方法 在主减支撑结构上进行吸振设计,从根源上抑制齿轮振动向机身传播。基于某直升机,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支撑结构/吸振器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结合有限元法建立支撑结构/舱段结构/声场的声振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验证该技术的中高频减振和降噪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吸振频率、质量和阻尼对支撑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某直升机的降噪需求,设计得到一组满足需求的样例参数,并开展声振耦合仿真分析。结果 在主减支撑结构上附加总质量为4 kg的吸振器结构,即可实现舱内目标频率降噪超过35 dB。结论 主减支撑结构吸振设计可有效控制舱内中高频主减结构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