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刘勇  井文涌 《环境科学》1997,18(2):62-65
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分类等特性,重点介绍了GIS数据库设计模型的演变及GIS空间数据模型,阐述了GIS在环境学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面源污染分析,水资源管理与分析,给排水管网设计和管理,近海水域管理和分析,环境监测,减灾防灾及紧急事故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发展研究等,并介绍了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环境领域,GIS虽然已经成为大家熟悉的术语,但是,很多人对GIS的功能性能了解不多。这限制了使用GIS解决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了解GIS的基本功能和性能 们用GIS解决好实际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结合环保中应用例子,说明GIS的基本功能。性能。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IS、RS、GPS、ES等技术已在环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但大多只有提供低层次的辅助决策功能,为支持环境领域的中高层决策,本文提出了环境支持系统的建议。文中介绍了环境系统的特点,GIS、RS、ES技术特点和其对EDSS的支持,阐述了当前软件技术和EDSS的开发模型,指出利用组件对象模型技术进行GIS、RS、E系统集成,是开发EDSS的简洁,实用的方案,最后介绍本模型简单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GIS—IMS在重点流域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结合实施应用,介绍了GIS-IM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流域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网络化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和应用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GIS支持下的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系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撑,结合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建立了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系统TNPPS,该系统充分利用GIS对空气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编辑,管理,显示,查询的能力与分析建模优势,并注重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与系统交互以WHAT IF提问/解释方式进行。GIS与环境模型相结合,为环境噪声调查,道路工程设计,建筑设计等提供了有效的交通噪声预测与规划工具。  相似文献   

6.
公路环境地理信息系统(HEGIS)研究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晓林 《交通环保》2000,21(1):10-12,17
在对公路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HEGIS的可行性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趋势,初步探讨HEGIS在环境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功能研究其开发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分析研究环境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首先,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从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基本业务管理,环境评价分析模型和系统定义5个方面论述了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概念模型,其次,在Windows环境下,以FoxProw为主要支持工具,结合其它GIS软件,建立了全中文界面的深圳市南山区环境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其中有数据库、业务管理、环评模型、统计分析、空间分  相似文献   

8.
GIS的发展及其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培军  唐宏 《环境科技》1999,12(3):30-31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应用是环境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GIS可用于城市环境规划与决策、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模拟与预测等方面的环境管理工作,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对矿区灾害,环境综合评介的基本路线,讨论了用GIS评价环境质量的实现方法。最后介绍用GIS对矿区灾害环境预测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多时项遥感动态分析方法对流域梯级开发后全流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待交锋中复杂的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利用GIS与RS技术对流域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并建立环境影响指标数据库。综述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流域梯级开发进行环境影响的动态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空间决策支持集成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的有机结合.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厦门市环境管理空间决策支持集成系统(XME-SDSS)为例,介绍了空间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的数据流、数据库结构以及系统的集成方式.   相似文献   

12.
浅谈环境信息中的GIS技术和中介数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在环境信息系统中GIS技术所具有的功能和中介数据的作用及其规范化问题;并结合中国省级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介绍了它们在环境信息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在环保应急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杰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2):598-601
论述了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集成应用于环保应急系统的建设。系统采用GIS技术进行污染源搜索和定位;将GIS与GPS结合起来,用于出警指挥和导航;以1∶1万数字化三线图为背景,提出选用正射影像航片、Landsat的Ikonos卫片和印度的IRS卫片进行解读,解决了GIS基础底图动态更新问题。通过“3S”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了环保执法在在应急事件中的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GIS与大气环境模型集成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气环境质量模型结合客观需求的分析 ,探讨了二者在不同层次上的集成模式 ,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气质量模型集成系统的体系框架。以这些理论研究为基础 ,进行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气质量模型紧密结合模式的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故,提出应集成运用数据库、GIS、数学模型、专家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特别是提出采用CBR技术,开发世博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系统。以提高世博会运行管理时期对各类突发环境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处置能力;指出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研究工作应包括应急预案的种类、内容、支撑技术体系,以及应急预案系统的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等;给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系统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公路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HEGIS)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描述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建立HEGIS的可行性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初步探讨HEGIS在环境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功能研究及其开发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cView的空间型苏州河环境信息系统原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流域污染源调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依据GIS开发设计中原型法的思想,以结构化系统分析为主要技术路线,以ArcView为主要软件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Avenue所开发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信息系统,探讨了系统开发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确立系统开发的构想与目标、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应用等。笔者认为,流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与管理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规划与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GIS与大气环境模型的集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GIS与环境模型集成的松散集成、紧密集成、完全集成等3种模式,论述了GIS与大气环境模型集成的组件式方法与服务式方法,对比了5种集成方法的优缺点,认为组件式集成方法具有较大优势,是目前流行的集成方法,服务式集成是未来的趋势. 基于组件式集成方法,采用GIS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 9.3开发了大气污染扩散模拟与预测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GIS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功能,实现了大气环境模型与GIS的紧密集成,以福建省为例进行了大气污染扩散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1.1 MiyunReservoirandassociatedstudiesTheMiyunReservoir(Fig.1),situatedinMiyunCounty,90kmtothenortheastofBeijingCity,isoneofthemostimportantreservoirsinthesuburbsofBeijing,servingasthesourceofdrinkingwaterforthepeopleofthecapital.Ithasa…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GIS的环境信息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并把这个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技术成熟阶段、两极分化阶段、市场化阶段;还介绍了两个重要的环境信息系统:中国省级环境信息系统和中国环境监理信息系统。最后,本文展望了中国环境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