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我国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出口贸易战略承受了沉重的生态环境成本,引致农业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不仅阻碍了农业贸易的可持续发懚,也对农村环境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武器装备在运输过程中,承受各种环境应力变化的危害。在分析武器装备运输承受的环境危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武器装备运输环境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武器装备运输环境适应性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主张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对具体的武器装备运输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评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这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大家都清晰的认识到,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环境保护工作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们必须努力,改变现状,维持环境与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电磁辐照的安全限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多方的调查测量和自身在电磁环境(EME)的感受,借助对典型标准的分析,提出应重视的电磁污染现象,并给出了符合人体可承受的电磁辐照安全限值。  相似文献   

5.
环境和安全与人们的产品、活动、服务息息相关,贯穿于人们的一切行动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环境的问题,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生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陈茂云 《环境》2006,(4):62-62
章志标、宋卫民们是让人尊敬的。在环境受到污染、公众生活受到威胁时,他们舍一己之私,甘愿承受经济的代价甚至人身的风险,为公众环境利益讨取说法。章志标和宋卫民又有所不同,章志标忍无可忍地采取了“自力救济”的激烈手段,并因此被拘留;宋卫民则一直主要通过信访、诉讼等合法手段寻求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建设的项目环境管理上存在的,未将总量控制作为管理核心,与区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承载能力相脱节,环境影响总全水平不高,以及 缺乏一定力度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环境可承受为核心,以排污总量控制为目标,以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篱手,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切实控制新污染若干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董洪运 《环境保护》2007,(8A):71-72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机遇,使社会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然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随之而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在新的形势下,这些地区如果不能在事关未来发展全局的博弈中“胜出”,资源环境无法承受,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也将成为空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的自和与贪欲面前,地球承受着严重的环境灾难。新世纪即将到来,我们把一个满是创伤的地球交给下一代,这其中除了惭愧与内疚,我们不该为了弥补这种罪过,为了让孩子们避免重蹈我们的覆辙而做些什么吗?有人说,一代人的环境意识代表着这代人的环境质量。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保护她,善待她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前提。今天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就是在保护他们明天的生存环境,所以,环保从孩子抓起,既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当他们在餐桌上与父母共同讨论环境问题时,他们就已经在改变着这个国家,改变着自己未来的生存世界与生…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环境》2008,(1):14-15
“中国依旧是电子垃圾的堆放场。” 清华大学的李金惠教授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对电子垃圾进口的监管还算不错,但漏洞明显存在。那么 ,对于这些电子垃圾带来的污染,中国是否应该为一些个人的生计和致富,承受长久的环境代价呢?  相似文献   

11.
环境承载力分析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核心内容之一,可以在环境承载能力阈值的基础上真实地度量并以系统的观点表达一项规划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其根本目的在于确定规划开发强度能否与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归根结底是解决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以群力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研究实例,建立群力新区的综合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详细地阐述了环境承载力分析的一般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关联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承载力指数,最后,得出环境承载力指数,此外,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区域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银川滨河新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各承载力系统之间属于良好协调状态,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呈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探究我国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及其区域差异,采用我国30个省区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数据,下同),分别以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FDI(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门槛变量,以环境规制为核心解释变量,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我国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及其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由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FDI这3个门槛变量的作用,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体现出非线性特征,且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区域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在3个门槛变量的中低门槛区间均不能促进碳减排,处于高门槛区间时,能源强度会促进碳排放,而产业结构和FDI这两个门槛变量则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其中能源强度跨过第2个门槛值(1.111 8)后仍表现出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0.566 1)和FDI(1 159.40×108元)分别跨过第2个门槛值后,对碳排放表现出抑制作用;中部地区在能源强度的影响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一直为抑制作用,在产业结构和FDI的影响下则一直是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的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两个门槛值分别为1.200 8与2.153 3,以产业结构和FDI为门槛变量时,环境规制均未能发挥碳减排作用,一直体现为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在实施环境规制政策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措施,要根据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环境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分析,对景区各分量承载力进行测算,得出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为资源空间承载力,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利用现状为全年弱载,而旅游旺季属于超载。针对计算和分析结果,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调控措施,使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定义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讨论了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内在涵义及特点,以城市地质环境为例,探讨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6.
生态阈值是促使生态系统属性发生突变的环境变量的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外生态学界掀起研究热潮.通过详细总结国外生态阈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成果实践应用状况,反映出生态阈值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系统转变过程、制定生态标准以及实施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支撑意义;强调生态阈值研究应以正确把握时间和空间尺度、理解系统要素相互作用机制及阈值检测数学模型的生态学意义为前提;由于背景干扰和人为压力增加了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迄今只有少量的带有阈值的标准和制度尝试性应用于国外资源环境管理实践领域.结合当前国内生态环境管理标准制定的科技支撑需求,建议谨慎将国内外阈值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管理实践,同时针对国内重点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生态阈值研究,以夯实"三线一单"资源环境管理制度科学基石,提升生态学研究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首先借鉴Copeland-Taylor模型,引入相对环境规制强度变量,构建了产业转移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方法,以相对环境规制强度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全样本、区域异质性和时期异质性回归分析,并以线性回归方法作为对比,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高污染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逐渐递增的非线性关系,随着相对环境规制强度由低门槛逐渐到高门槛,高污染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不大;我国不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提升均会加剧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和质量的提高能够改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环境责任的核心是对环境利益的损害予以救济,环境责任理论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围绕环境利益展开,环境责任的定义、特性以及环境责任形式都应以对环境利益的关怀为着力点。依照此思路,文章主张环境责任的特性在于融合性和可转嫁性,环境责任形式可以概括为恢复原态、排除危害和承担损失。  相似文献   

19.
化工行业是一个环境风险比较大的行业,由于化工企业经营内容、生产工艺、使用的原材料不同,潜在的环境风险也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区别对待合理选址,对化工类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后果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类,再结合周围环境对环境风险的承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环境优先的原则,可以合理的确定化工类项目的选址.  相似文献   

20.
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环境规划工作的实际,从理论上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衡量及应用模式,并结合福建省湄洲湾开发区环境的综合规划和临淄地区水环境规划,介绍了它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将环境承载力用于以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为目标的环境规划是合适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