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1、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与对面来车有_可能的,不得超车。A、会车B、碰撞C、避让2、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_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A、规定B、最高C、最低3、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机动车让_的车辆先行。A、直行B、左转弯C、载客4、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或者在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遇到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机动车应当依次_通行。A、缓慢B、交替C、礼让5、机动车在遇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信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研究驾驶员换道行为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影响下的换道风险率,选取可能影响变道行为的潜在变量,构建交叉口换道行为的Cox风险分析模型,并以武汉市3个交叉口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10个因素对进口道车辆换道有显著影响,其中,车辆与目标车道前方车辆的车头间距、与目标车道后方车辆的车头间距、所在车道与目标车道车辆密度差和可供变道选择的目标车道数是危险因素;车辆与所在车道前方车辆的车头间距、车辆距停车线距离、行驶速度和所在车道相位的绿信比是保护因素。车辆处于信号灯倒计时的变道风险率高于其他时段;出租车的变道风险率高于其他车辆。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信号交叉口的正常交通秩序,充分遏制机动车未按规定导向车道行驶行为,亟需探究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以北京市内4个信号交叉口处共35 h的1 666条监控视频数据为基础,对未按规定导向车道行驶行为进行定义并将其分为9类,分别对频率较高的5类未按规定导向车道行驶行为构建二元Logit模型,以确定其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干预方法。结果表明,排队车辆数、大车比例、时段、车流量、照明条件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5类未按规定导向车道行驶行为的发生概率,其中排队车辆数及时间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从交通工程设施及驾驶人安全意识角度,提出优化交叉口渠化设计及信号配时、采用智能标线、强化监管力度及完善交通管控设施、加强驾驶人安全教育4种未按规定导向车道行驶行为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安全变道概率条件下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净距,将相邻立交净间距分为向内侧变道段、标志识别段和向外侧变道段3部分。结合动力学和速度一致性原理,分析安全变道时的临界车头间距;运用概率论和交通流理论研究车辆变道概率组合特性。综合考虑车道数、服务交通量、设计速度和限制速度等条件,建立高速公路立交净距与安全变道概率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安全变道概率阈值为0.95时,一级服务水平下不同车道数和设计速度的高速公路立交最小安全净距分别为:1 800 m(2,3车道,100 km/h)、2 200 m(2,3车道,120 km/h)、2 350 m(4车道,120 km/h),安全变道概率随立交净距的增大而呈阶梯型增长。  相似文献   

5.
互通立交分流区存在频繁的变换车道现象,导致交通流运行紊乱、交通冲突频发。为分析互通分流区交通安全状况,首先分析车头时距及车辆变道位置等交通流特性与交通冲突的关系,然后采用间隙接受理论判别交通冲突区间,构建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分流区交通冲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车辆变道位置与交通冲突地点存在显著相关性,均位于距基准点600 m以内和减速车道的前60 m路段;交通冲突临界间隙为2.21 s,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交通冲突区间为(2.06 s,2.31 s);分流区交通冲突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统计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0%以下。减速车道长度以及分流比是影响交通冲突数的主要因素,可作为分流区交通安全改善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让所借车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先行突出一个“让”字,以不对被让车辆的行驶速度、方向产生影响为原则。让是指减速、停车等行为,随意改变行驶方向容易发生危险。按顺序依次行驶,不得频繁变更车道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 变更车道常会导  相似文献   

7.
何视线盲区?车辆行驶中因地形、建筑物及交通工具的影响,使司机的视野范围受到限制而观察不到的区域就是视线盲区。有些发生在视线盲区的险情,只要司机事先充分估计,采取预防措施,完全是可以化险为夷的。交叉路口是视线盲区最大最多的地方。这里,车辆行人行进方向交错,情况复杂,使司机视野受到很大限制。如果抱有侥幸心理高速通过,往往是顾左不顾右、顾前不顾后,导致事故发生。资料表明,发生在交叉路口的交通事故约占城市交通事故的50%。因此,当驾驶摩托车驶过交叉路口时,事先应降低车速并时刻注意盲区可能出现的险情。跟随车…  相似文献   

8.
汽车司机在驾驶途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因而也必需学会处置。 迫不得已偏离行车路线:你驾车靠右行驶,突然一辆车子迎面开来,侵占了你的车道,迫使你不得已向右偏出车道。此时,要注意不要猛刹车,也不要试图马上回到车道上来。你必需停止加油,握紧方向盘,控制好汽车,然后稍稍向左打方向,同时要轻轻地点几下刹车。在车速减慢或停止后,再小心地把车开上原来的车道。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背景环境下车道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确定背景的交通环境,提出一种新的车道检测算法。确定道路路面的色彩范围,提取车道标线的色彩信息,消除光照强度变化对车道标线信息提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比车辆与车道标线在大小、形状和运动模式3方面的差异排除车道中车辆对车道线检测的干扰;单帧图像的车道检测结果存储于车道一致性确认模块中,运用车道标志线一致性确认提高车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各种天气条件下车道区域以及解决车道遮挡问题。  相似文献   

10.
1.安全站位 在吊装作业中,吊杆下、吊物下、被吊物起吊前区、导向滑轮钢绳三角区、快绳周围、站在斜拉的吊钩或导向滑轮受力方向等都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发生危险极不易躲开。所以,工作人员的站位非常重要,不但自己要时刻注意,还需要互相提醒、检查落实.以防不测。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左转专用车道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国内外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从左转车道设置的原则、设置左转车道的常用方式、左转车道的长度和宽度等角度对左转车道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对左转车道进行合理偏移可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视距.  相似文献   

12.
《安全与健康》2006,(12):49-49,6
l、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并且同方向只有一条机 动车道的道路上行驶,其最高行驶速度城市道路为每小时 公里,公路为每小时_公里。 A、50/70B、60/80C、40/60 2、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_标志、标线的地 点以及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桥梁、急弯、陡坡、隧道或者容 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得掉头。 A、驶入B、停车C、左转弯 3、机动车不得在铁路道口、交叉路口、_、桥梁、急 弯、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车。 A、单行路B、禁行路C、专用路 4、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妨碍交 通又难以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开启危险报…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高速公路车流荷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基于大量WIM数据,对多条高速的车流参数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不同车道的荷载极值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车道高速公路各车道车流状态同质性较高,3车道高速各车道车流状态差异较大;各车型对车道的选择概率较稳定,中间车道的车型分布较复杂,导致其平均车速相对较低;平均车重随时间呈24 h周期性变化,各车道平均车重的幅值差异和波动较大且中间车道承担的荷载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平均车速与车重的周期变化类似;车重荷载极值及效应由车道内向车道外呈递增趋势,其中慢车道的外推荷载极值及效应相对较大,需在路桥结构设计及运营养护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拥堵现象,重点考虑临时驶出车辆的影响,结合车辆变道安全间距、变道决策等因素,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多车道交织区离散模型,仿真模拟饱和状态下多车道交织区交通流演变过程,分析交织区拥堵的形成机制;通过仿真试验与实际道路交通量的比较,对模型予以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重现交织区车流运行情形,常规驶出车辆与临时驶出车辆对交织区车流影响较大,其中车辆临时驶出具有突发性,对交织区系统流量干扰严重;交织区长度对其通行能力有影响,为使交织区通行能力最大化,其长度应不小于150 m。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变换车道时的安全性,通过检测小客车的运行速度、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参数,采用随机序列函数法将驾驶员心率随机变量转变为相关函数,并应用离散的傅里叶变换方法分析驾驶员行车心率的功率谱;研究驾驶员变道行为与速度、交通量和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关系,构建高速公路小客车驾驶员变道行为模型,描述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安全性。研究表明:小客车自由变道和超车变道时,驾驶员瞳孔尺寸小于5.0 mm,心率增长率小于27%,行车安全性较高;争抢变道和强行变道时,驾驶员表现为紧张甚至恐惧,容易发生误操作,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日前,广西全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会议暨道路交通安全现场会在河池市保平避险车道路段召开。笔者从现场会上获悉,该避险车道投入使用5年来,已成功救活581条人命。据悉,保平避险车道是广西境内公路修建的第一个避险车道,于2005年11月动工,2006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车道全长150米,宽7.5米,反向纵坡10,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交叉口车道的布设、交通流量、车辆所在时空位置等要素对直行车辆出口车道选择行为的影响,保障直行车流运行安全,运用专家知识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由最内侧直行车道中线偏移角、进口车道位置等10个影响因素组成的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 BN)结构,采用数据驱动法进行了参数学习,建立了直行出口车道选择BN模型。经验证,模型的平均绝对偏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 RMSE)分别为4.37%、4.96%,具有良好的精度。应用正向推理得到:影响直行出口车道选择的主要因素是进口车道位置、进出口车道数量匹配性、进出口车道选择不匹配比例、最内侧车道中线偏移角;引入情景分析法可有效预测进口车道平均流量等不同影响因素组合波动时出口车道利用率的变化,如直行车辆由最内侧进口车道驶入直行最内侧车道中线左偏移角为2°~4°的交叉口,在直行车流为>600~900辆/(h·道)、绿色信号倒数(Green Signal Countdown Display, GSCD)显示到达的条件下,选择最内侧出口道...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传统车道保持系统控制精度较差、驾驶员模型对大曲率道路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对传统预瞄加速度驾驶员模型非零频率点进行泰勒展开以改进模型;利用驾驶模拟器试验数据和快速傅里叶方法(FFT)研究双移线道路下的主要转向频率,并搭建Simulink/Car Sim联合仿真模型以验证改进前后驾驶员模型的双移线路径跟踪精度。仿真试验表明:改进后模型的横向位移误差比改进前明显减小,车速为60、70和80 km/h时的最大横向位移误差比改进前分别降低了0.2、0.15和0.11 m;与常规道路人工势场车道保持系统的对比,改进驾驶员模型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辆跟随期望路径行驶,体现出良好的车道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避险车道安全性,笔者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对渐变段及引道参数、制动床参数、安全设施、附属设施4个方面构建了避险车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改进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避险车道安全性评价模型,提出了避险车道安全性分级标准,并以贵州仁赤高速K63+340、K86+200、K94+150 3处避险车道为例,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K63+340避险车道安全水平为Ⅱ级,安全性好;K86+200避险车道安全水平为Ⅴ级,K94+150避险车道安全水平为Ⅲ级,安全性差。最后,针对避险车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旨在为避险车道设计及改造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避险车道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电解铝生产的特点及对电解铝厂火灾事故的了解,确定电解铝车间的火灾危险属丁类。提出电解铝车间消防车道的布置原则是不设环形消防车道,采用单侧消防车道,或利用交通道路做消防车道。并对电解铝车间的消防车道布置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