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比较我国各区域不同类型的土地财政模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正确认识土地财政,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税层面探讨不同类型的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研究发现:①全国层面土地财政能促进经济增长,并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土地出让金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的作用关系,而土地税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反馈关系,能互相促进;②各区域不同类型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基于分析结果,为合理利用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降低地方政府对不可持续性土地财政的依赖,提出必须采取差别化政策调控我国各区域土地财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邻接空间权重、距离空间权重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土地市场化、供应结构对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2010—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且中游>上游>下游。②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上游,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下游。③土地市场化与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结构虽然对本地城市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对周围城市具有促进作用,且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不显著;工矿用地和商服用地结构在距离权重模型和经济距离权重模型下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抑制了周边城市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④产业结构优化对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其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显著,而城镇化与建设用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级地区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我国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以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强度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增大,呈现出"阶梯式"的增长特征;以人口密度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变为负向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以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我国雾霾污染的正向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减弱。  相似文献   

4.
在住房价格不断飙升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得益于土地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引发了土地财政是否推动房价上涨的探讨。基于乘数效应和简化的区域经济增长三部门模型,分析土地财政影响房价的机制;采用我国1999—2010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Hausman检验和协整检验,构建土地财政影响住房价格的长期均衡模型。理论与实证分析均发现,存在土地财政推高房价的循环效应,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与住房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DEA方法测算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0—2013年的土地利用效率,检验了技术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总体上,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了显著正影响;人口规模、人均耕地面积产生了显著负影响;技术因素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原因在于技术因素产生了反弹效应。③城市土地平均反弹效应为125. 75%,表明节约土地空间依然很大。据此,提出应采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土地资源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展开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析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市辖区为单元,建立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使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Tobit模型展开测算和分析,使用Malmquist指数研究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高水平利用,但是土地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北京市土地利用效率增长明显,但受到“虹吸效应”影响,周边城市呈现不同程度的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冀中南地区大部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保持增长。②研究区内,低效率城市在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问题,其中固定资本存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冗余问题最为突出,造成资源浪费。③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医疗水平、城市教育水平、城市经济地位对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城市交通道路、人口密度则具有负向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应着眼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国土空间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甘肃省河西地区5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2—2016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土地财政规模与结构,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2002—2016年河西地区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快,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远快于出让面积增长。(2)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土地财政依赖度和土地价格均价较低,5个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均值的高低次序与土地价格均价的次序一致,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对应性。(3)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高度正相关,土地财政与城镇化拟合曲线主要呈线性关系,效应系数较小。(4)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发展初期协调度较低,协调关系由失调衰退向协调发展演化,协调发展度逐年优化,土地财政有超前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索洛模型构建土地供给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通过2000—2015年的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合GIS平台,运用计量分析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用地供给的空间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滨海新区土地供给的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显著。在圈层维度上,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跳跃性;在方位维度上,土地供给优势大的西南、西北方向对经济的影响较明显。因此,滨海新区的建设用地供给应当重视土地供给经济带动效应的滞后性和区位差异性,积极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的整合与再开发。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借助Malmquist指数,揭示了2001—2014年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间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空间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典型的规模等级递增效应,城市规模越大的土地利用效率越高;不同规模的城市土地利用TFP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收敛性检验表明,不同规模城市的土地利用TFP均存在收敛,且最终收敛于各自稳态水平,不同规模城市之间土地利用效率差异短时间不会自动消失。  相似文献   

10.
借助面板门槛模型,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条件下分别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看,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前者呈正的"N"型关系,后者呈促进但递减的关系,两种集聚基于FDI、OFDI门槛下呈现"U"型关系。(2)从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抑制了技术创新效率而多样化集聚促进了技术创新效率,中西部地区两种集聚均提升了技术创新效率。(3)从产业层面看,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更能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对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进行计量研究,定量识别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以耕地资源的消耗为代价,但长期来看,经济水平的提高会促进耕地资源的增加;另一方面,耕地资源的增加在短期内会抑制经济的增长,但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的依赖会逐渐降低,因此建议从提高经济效率与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等方面促进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4—2020年我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构建基准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环保投资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环保投资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引入环境规制变量后,发现其对环保投资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②相比于我国非国有企业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有色金属企业环保投资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正向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加明显。③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大于或等于2.203这一门槛值时,环保投资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才会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VES生产函数,建立了包括海洋资源为生产要素的估计模型,探究了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影响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海洋资本投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②以海洋劳动力作为门槛变量,海洋第一、二、三产业中的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分别存在单门槛、双门槛和单门槛效应。③以海洋科技作为门槛变量,海洋第二产业中的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存在单门槛效应;海洋第一、三产业中的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④以海洋资本劳动力比率作为门槛变量,海洋第一产业中的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存在单门槛效应;海洋第二、三产业中的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总体上看,海洋生产要素在跨越门槛值后,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流域内各区域的绿色发展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6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Super-SBM模型对该区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深入探究绿色发展效率的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总体处于波动上升状态,空间上呈现为上游地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的梯性差异;(2)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关联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理邻近效应,并表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但整体网络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关联网络包括净溢出、经纪人、双向溢出和净受益4个板块,关联路径以板块间为主;(4)城市间地理临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97-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实证分析了区域财政自主能力作用于碳经济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在财政自主能力影响碳经济绩效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在高分权地区,财政自主能力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碳经济绩效的增长;在低分权地区,财政自主能力会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并对碳经济绩效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农产业占比与非国有企业占比较高的省(区、市)域,财政自主能力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碳经济绩效产生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论能够对地方政府从自身财政自主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优化的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实证分析武汉市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在关系,利用1991-2010年数据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且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②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来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冲击响应更强烈,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冲击响应较弱;③产业结构高级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均显著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因此,武汉市政府应采取长期的政策,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因地制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武汉市经济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5—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影响我国碳生产率增长的因素,重点探讨了FDI、RD与碳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DI和RD对我国碳生产率增长起正向促进作用,两者对碳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联合影响;其他控制变量,如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表现出反向的影响关系,而人均GDP对碳生产率增长起促进作用。通过分区域考察发现,各因素在影响不同区域碳生产率增长方面存在差异,说明不同区域在提升自身碳生产率水平时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8.
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测度1997—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生态效率,通过构建脱钩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及能源生态效率的脱钩关系。结果发现:①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生态效率呈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累积增长了15.3%,其中,追赶效率贡献率为41.5%,而技术进步不足。②黄河流域9省区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发展态势,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生态效率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中国280个地级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之间的作用机制。以私人交通为门槛变量,考察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点;②私人交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表现为倒U形的曲线特征,即随着私人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雾霾污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③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私人交通的门槛值小于第一个门槛值(e11.6130=110 525辆)时,城市蔓延会加剧雾霾污染;当私人交通的门槛值介于第一个门槛值和第二个门槛值(e12.2473=208 417辆)之间时,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私人交通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城市蔓延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抑制雾霾污染。研究城市蔓延、私人交通与雾霾污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及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河南省资源型城市2008—2017年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各资源型城市的生态与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度于2017年均达到高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总体上不断增长。(2)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资源型城市耦合协调度起显著的促进作用,环保意识、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