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镉是一种分散元素,不易高度富集成矿,主要作为铅锌矿的伴生组分产出。我国拥有丰富的镉矿资源。牛角塘铅锌矿床高度富镉,矿石中的镉含量很少低于300×10-6,最高可达14300×10-6.闪锌矿中一般大干5000×10-6。镉的高度富集表明了镉在该矿区有着独特的地球化学行为,因而牛角也铅锌矿床是研究分散元素镉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理想矿床。但是,镉的高度富集也是牛角塘地区环境的隐患(镉有剧毒)。故应采取合理的措施,以达到既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又不造成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铅锌矿床中镉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锌矿床是镉主要来源,在其开采过程中,镉等重金属有毒元素会产生次生富集,同时不可避免向环境大量释放,严重影响周围环境。本文介绍了铅锌矿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镉等重金属元素在表生风化作用下活化-迁移-富集机理及影响因素,定量地描述镉等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过程等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镉等有害元素在铅锌矿山表生风化过程中的活化、迁移、次生富集的规律及机理,探讨其通过岩(矿)石-水-土壤-植物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过程,这不仅对于铅锌矿山环境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揭示一些矿床中镉高度富集机理,从而在理论上丰富镉的地球化学内容,对研究铅锌矿床中元素循环、矿山修复、环境评价及生态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贵州牛角塘矿区镉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元素,常伴生于铅锌等硫化物矿床中。在这类矿床的开采过程中,镉很容易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并造成污染。文章以贵州省都匀地区牛角塘独立镉矿床为例,研究了矿区内水体、土壤、红薯中镉的分布特征,并开展了淋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镉已对矿区环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污染,镉对该区环境具有巨大的潜在压力。  相似文献   

4.
<正> 矿床的地球化学勘探是基于对岩石、土壤、沉积物、水和植物中与矿床有关的元素或元素基团的系统测定。这些元素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可由原来的分散状态达到异常高的富  相似文献   

5.
四川呷村多金属矿床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呷村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含金、稀土富银多金属矿床.笔者对黄铁矿、闪锌矿、方铝矿、黝铜矿等主要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作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矿石的矿物种类繁多,含稀土的矿物具有特殊意义;②黄铁矿的结构为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环境和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信息;③矿物性质的变化主要与微量元素含量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有关;④矿物微量元素含量在矿区空间变化的规律对找矿与勘探具有指导意义;⑤方铅矿不是载Ag矿物.黄铁矿Co、Ni含量并不高,Co/Ni<1,这些是本矿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正> 在成矿过程中,铼主要同钼而较少同其他金属聚集在一起。铼的矿物富集体主要是辉钼矿,其次是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及其他矿物。独立的铼矿物十分罕见。虽然有关文献在讨论不同成因辉钼矿中铼的聚集和分布特点方面存在着不同观点,但仍可提出以下一些普遍规律。低温矿床辉钼矿中铼的高含量要比高温矿床辉钼矿中常见得多。铜-钼矿床中的辉钼矿要比铝矿床本身、钨-钼矿床及伟晶岩石中的辉钼矿更富铼。在同一矿床中,铼常常趋于在上部的钼矿石中优先富集。这对于在下部发育有辉钼矿与白钨矿、钼自钨  相似文献   

7.
<正> 引言 铂矿床及含铂矿床的研究没有多少出版物及实例可供借鉴,只是在1976年才出版了世界上一个最大的开采矿体——南非麦伦斯基矿脉——的第一手重要资料,而其初步研究成果是P.A.Wagner(1929)在它发现和勘探后不久发表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有待解答。铂族元素的详细分布情况如何?它们呈独立的铂族矿物,还是呈固溶体分散在普通硫化物矿物中?若是这样,比例又如何?  相似文献   

8.
萤石中的铱     
对15个矿床的30个萤石单矿物及其10个矿石样品的研究表明,这些样品中铱含量的范围从痕量到0.17g/t。研究查明,晚中生代矿床中具鲜艳颜色(绿色、紫色)的萤石含铱、金、银和铅稍富,这些矿床产于断裂与环状构造的交切部位和隔开中生代断裂构造的地垒隆起的边部。晚中生代矿床中萤石富含的铱和其他铂族元素以及贵金属来源于成矿流体和火山喷发物。从基拉韦亚火山1983年爆发时的喷发物中发现有地幔成因铱的氟化物及其他化合物也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研究塔吉克斯坦萤石矿床后建立了矿物-地球化学准则,矿床中的伴生矿物具有垂直分带特点:上部为重晶石,下部为方解石;下部为Cu-Bi矿物组合;中部为多金属;上部为Ag-Pb-萤石-重晶石组合。可以确定侵蚀深度和指导深部找矿评价。萤石形态和分布,热发光及其矿物中杂质元素(Sr、Ba、Pb、TR、Rb)可以作为萤石矿化成因、建造和矿物类型的标志。对区域普查找矿,特别是对枯竭矿床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但煤中镉的含量一般远低于它在地壳中的丰度 ,所以人们对于煤中镉的关注程度较低。笔者在研究黔西南高砷煤的过程中 ,发现有镉矿物 ,这对于认识镉在成煤过程中的行为和燃煤可能造成的镉污染具有积极的意义。黔西南处于滇 黔 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区 ,而且同时也处于贵州碳酸盐建造中的Hg Sb As Tl成矿带上[1 ] ,中低温成矿元素 (Hg、Sb、As、Tl)和卤族元素富集[2 ] 。含有镉矿物的高砷煤产于贵州省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兴仁县 ,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的无烟煤 ,在该区高砷煤中 ,其砷含量较低 ,但…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分析淮南煤田石炭—二叠系有害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赋存特征,采用ICP-MS对张集矿、潘三矿和顾桥矿共159件样品的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了11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特征,利用聚类图谱探讨了有害元素的富集赋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As外,绝大多数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地壳丰度,除Ba和As外,绝大多数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中国煤、美国煤和世界;采用地壳丰度作为对比值所得到的富集系数严重偏离了煤中有害元素的分布特征,与中国煤、美国煤和世界煤相对比较,Cd高度富集,Cr、Cu、Ni、Pb、Sn、Ti为轻度富集至富集;不同煤层有害元素的富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Cd、Cr、Pb、Ni、Sn易出现富集,Cd为典型富集的有害元素,在8煤、7煤、6煤、5煤和4中出现高度富集;不同矿井主采煤层中有害元素富集程度存在差异,明显高度富集的有害元素为Cd、Ti;原煤灰分中的酸性组分超过灰成分的80%,灰成分指数平均碱酸比为9. 64%,煤中有害元素主要为陆源碎屑来源,部分存在自生矿物; As、Ni赋存富集于黄铁矿中,Ba、Mn可能赋存富集于碳酸盐矿物中,Cr可能吸附富集于粘土矿物中、Pb、Sn、Ti可能与硫酸盐矿物有关,Zn、Cu可能赋存在闪锌矿中,Cd可能赋存富集于黄铁矿和吸附富集于粘土矿物中,其富集程度与沉积环境和煤层稳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韩城燎原矿11#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和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韩城燎原矿的11^#煤不同深度的煤样中的微量元素P、U、Ge和Ga进行分析,发现为11^#煤低磷煤;煤中U和Ga的含量均低于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只有Ge含量略高于地壳中的平均含量。计算了这些微量元素与三态硫、灰分和挥发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Ga在煤中主要以无机态存在。P在煤中可能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小部分以无机态存在。U与Ge在煤中可能主要以有机态存在,以无机态存在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银及分散元素的分布规律 ,总结出进行成矿预测的主要找矿标志及“重点解剖→点面结合→综合评价→工程验证”的找矿模式 ,提出了矿区重点找矿靶区 ,部分已被验证工程证实  相似文献   

14.
Size distributions of 29 elements in aerosols collected at urban, rural and curbside sites in Beijing were studied. High levels of Mn, Ni, As, Cd and Pb indicate the pollution of toxic heavy metals cannot be neglected in Beij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ndicates 4 sources of combustion emission, crust related sources, traffic related sources and volatile species from coal combustion. The element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by size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factors method (EFs). Group 1 elements are crust related and mainly found within coarse mode including Al, Mg, Ca, Sc, Ti, Fe, Sr, Zr and Ba; Group 2 elements are fossil fuel related and mostly concentrated in accumulation mode including S, As, Se, Ag, Cd, Tl and Pb; Group 3 elements are multi-source related and show multi-mode distribution including Be, Na, K, Cr, Mn, Co, Ni, Cu, Zn, Ga, Mo, Sn and Sb. The EFs of Be, S, Cr, Co, Ni, Cu, Ga, Se, Mo, Ag, Cd, Sb, Tl and Pb show higher values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indicating sources of coal combustion for heating in winter. The abundance of Cu and Sb in coarse mode is about 2-6 times higher at curbside site than at urban site indicating their traffic sources. Coal burning may be the major source of Pb in Beijing since the phase out of leaded gasoline, as the EFs of Pb are comparable at both urban and curbside sites, and about two times higher in winter than that in summer.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unburned carbon particles present in fly ash can help in the retention of S, Cl, Br, As, Se, Cu, Ni, Zn, Ga, Ge, Rb, and Pb out of flue gas during the coal combustion at fluidised-bed power station where the coal was combusted along with limestone. The competitive influence of 10%-25% CaO in fly ash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tudied elements was studied as well to be clear which factor governs behaviour of studied elements. Except of S (with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CaO) and Rb and Pb (with major affinity to Al2O3)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relations between unburned carbon content and Br (0.959), Cl (0.957), Cu (0.916), Se (0.898), Ni (0.866), As (0.861), Zn (0.742), Ge (0.717), and Ga (0.588) cont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nburned carbon is promising material in terms of flue gas cleaning even if contained in highly calcareous fly ashes.  相似文献   

16.
湖南安化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湖南安化县东坪、烟溪两地发育于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上的6个土壤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并利用ICP\|MS等分析技术对土壤和相应岩石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包括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主量元素A-CN-K(Al2O3-CaO+Na2O-K2O)图解显示,黑色页岩土壤的形成是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的结果,经历了早期的Ca、Na淋失和后期的Al、Fe富集过程后,土壤具有贫Ca、Na而富Al、Fe的化学组成特征.多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土过程中,微量元素可分为稳定元素(Ti、Zr、Nb、Hf、Ta、W等)、次稳定元素(Be、Sc、Ga、Ge、Rb、Cs、Pb、Th、Ba等)、活动性较强的元素(REE、Y、P、Sn等)和强活动性元素(Mn、Co、Ni、Zn、Cd、Tl、V、Mo、Sb、U等).富集因子重金属污染评价显示,V、U仅在烟溪土壤剖面达到显著污染程度,Sn、Ba在东坪土壤剖面达到显著污染.Mo、Cd、Sb等重金属则在东坪和烟溪土壤均达到显著污染程度,其中,Cd在东坪可达到高度污染水平,而Mo在烟溪可达到极度污染水平.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分析显示,黑色页岩土壤没有受到外来物源的干扰,土壤重金属污染为来自黑色页岩的自然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元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3年四个季度,选择京津冀3个主要城市和1个对照点,以及4个全国大气背景站,同步采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样品,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分析样品中的68种元素.结果表明,京津冀3个城市四个季度PM10和PM2.5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且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全年PM2.5/PM10比值大于0.5,细颗粒物污染占主导.元素在PM2.5中所占比例高于PM10.而背景点颗粒物浓度低于标准限值,远低于城市点,且四个季节变化不大.在检出的57种元素中, Na、Mg、Al、S、K、Ca、Fe、Zn在0.1~10 μg/m3之间,P、Ti、Mn、Ni、Cu、Ba、Pb在10~100ng/m3之间,其他含量较低元素如Cd、Co、Ge、Ga、Zr、Sr、V等在0.01~10ng/m3之间.元素S、Na、K、Al、Fe、Mg、Ca等含量大于1%,P、Zn、Pb、Cu、Ba等其他元素含量介于0.1%~1%.富集因子分析结果提示,K、Ca、Cr、Fe、Cu、Zn、As、Cd和Pb等9种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采暖季与非采暖季富集因子比值在1.1~3.5之间.因子分析提示,燃煤、工业污染源、燃油等是颗粒物污染的主要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化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沅江入湖河段河床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利用210Pb法测定沉积物沉积速率.同时,在分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Bi、Cd、Mn、Mo、Zn、Pb等重金属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而Sc、Tl、Rb、Cs、V、Co、Zr、Hf、Nb、Ta、Ga、Ge、Rb、Sr、REEs(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小,分布相对均一.微量元素富集特征(EF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u、Sc、Tl、Rb、Cs、Th、U、V、Co、Zr、Hf、Nb、Ta、Ga、Ge、Rb、Sr、REE等微量元素主要为自然源,而Bi、Cd、Mn、Zn、Pb等重金属则既有自然源的影响,又有人为源的贡献.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显示,入湖段沉积物存在Cd-Mn-Zn-Pb-Bi等元素组合的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自下而上分布有中深部(204~192 cm)、中上部(96~64 cm)、浅表部(64~0 cm)3个重金属污染层.上述3个重金属污染层可能对应于3个期次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即早期(1913年前)的零星重金属污染、中期(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1963—1979年)的中等强度重金属污染、近期(1979年至今)高强度重金属污染.且自早期到近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强,污染元素组合趋于复杂化.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的上述3期重金属污染可能对洞庭湖沉积物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GaAs、Ga~(3+)、Ge~(4+)、Hg~(2+)和Cr~(6+)对活性污泥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影响,以及GaAs对活性污泥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Hg~(2+)和Cr~(6+)主要使活性污泥中核酸的DNA含量减少,GaAs则主要使RNA含量减少,Ge~(4+)浓度达到300ppm/g MLSS对,无论对DNA还是RNA的合成都有较强的抑制影响。低浓度的GaAs对活性污泥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而GaAs浓度达360ppm/g MLSS时则使活性污泥中氨基酸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