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于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制度,应健全多缴多得的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制度,这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同时,为健全个人账户激励机制,必须按照多缴多得的原则,落实企业职工缴费基数的申报、核定制度,完善、规范个人帐户记账利率调整制度,建立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制度。并加强个人账户管理,做好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缴费核算,记账利率记录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07,(3):62-6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厅(局): 近年来,各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在不断规范和完善省级调剂金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的开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精神,加快实现省级统筹步伐,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制定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标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2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人社部、财政部印发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召开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暨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视频会议,对贯彻实施两个文件精神进行了工作部署。人社部、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政策要点、经办规程进行了解读,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科学》2007,(8):60-6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20号)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23号)规定,现对尚未规范管理的原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下称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综合考虑我国国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处的阶段和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要实现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政策目标,应从人们收入来源多元化和收入多层次等实际出发,进一步创新制度模式,建立适合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需求的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转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可随人转移、适应性和可推广性强的制度模式。在此,笔者对建立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行性作初步阐述,以供探讨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百姓关心。在众多的化解矛盾与调整利益机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无疑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还需要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科学》2006,(1):I0006-I0009
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个人账户没有做实、计发办法不尽合理、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等不适应的问题,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为此,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东北三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对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关于公职人员、农民工养老保险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对我国相关人群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应当建立“适度统一、费率较低、转接顺畅”的我国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以及应建立独立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督机构,用以解决长期困绕不同人群之间养老保险制度差异较大的问题,以及对养老保险基金监督仍存疑虑的问题。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改善民生是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本期刊发这篇研究报告,希望得到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职工养老保险管理的规范,国有大型企业对养老保险的管理也逐步走入了制度化、正规化,基本养老保险资金一般按国家规定纳入属地社保管理机构管理,除此以外,有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为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职工利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企业内部养老保险计划。对这笔资金如何在收缴后获得最大的收益却无专人进行管理,本文结合所在企业情况,试对这些资金的管理方式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1992年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退发[1992]2号)为标志,已经走过了近14个春秋。 随着各地上一轮机构改革的相继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职能已基本移交到劳动保障部门,各项工作已逐渐理顺,但上级部门仍缺乏有效的工作指导,致使基层缺乏改革方向,工作思路不明确,从而影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当前,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制度的建立和撤消,缺少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随意性大.而且,随着金融机构存款利息的不断下调,政府又迟迟没有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意对农民养老保险给予补贴.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区之间差异很大,集体经济越发达、农民纯收入越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越高;反之则低.我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加大农保制度推广力度,必须在重点人群中先行突破,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科学》2014,(3):59-6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在总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统账结合”的改革,对于减轻国家负担,解决企业养老保险负担畸轻畸重,养老保险待遇畸高畸低,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让退休人员分享社会生产发展成果,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行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金保值增值办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在各省、市、自治区中率先出台的第一个明确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投入的政府指导意见,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处于试点阶段。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启动滞后于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立的时间,加上各地区启动的时间参差不齐,因此人员合理流动时养老保险的顺利转移接续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 覆盖范围,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4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0万人。5595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其中.464个县开展了由地方财政支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农民达到1168万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国对农民养老实行社会保障已进入试验和探索阶段。江苏省苏州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一个体系、两种办法”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农村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将从事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科学》2011,(8):36-36
近日,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并明确在2011年内基本完成该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138号),2006年山东省淄博市全面展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退休人员全部实行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本文通过新旧计发办法对比,对新办法运行情况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地区间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我们要从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不搞一刀切,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