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污泥及污油回收技术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油水分离设备及缓冲罐等,长期运行积累的污泥若不及时排出,将导致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含量上升和过滤负荷增大、缩短污水处理时间、影响处理效果及水质的问题。寻找合适的工艺技术,去除系统中产生的污油,以提高处理效率、改善最终处理水质。通过采用污泥回收、污油回收等措施,实现了污泥的有效排出,污油的有效回收,改善了处理水质,满足油田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河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现状,经过科研攻关、工艺优选,研制出高效、环保的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通过该技术的核心设备"三相分离器"分离含油污泥各种杂质,再进行综合利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与设备对含油污泥处理彻底,综合利用率高,同时具有实用性强、操作性好及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泥热解工艺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文章以辽河油田欢三联合站稠油污水处理系统压滤脱水污泥及沉降罐清罐污泥为处理对象,根据含油污泥热解处理的技术原理,通过对物料输送系统、热解反应系统、剩余固体排出系统和馏分冷凝分离系统等主要工艺单元的技术比选,提出了"柱塞泵管道密闭输送、多燃烧器回转炉热解、高温馏分管式换热器冷凝、不凝气罗茨风机引送和湿式排渣"的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技术方案。同时,文章还对污泥热解处理运行的能耗与费用做了简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采用"筛选流化—热化学清洗—离心脱水"处理工艺建设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分别调研了A油田、B油田以及C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站采用此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效果,指出了该工艺在不同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总结了原因;提出开发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的预处理筛选设备;依托已建含油污泥处理站配套后续电化学、生物或者热解等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已建站高效、稳定、达标处理的同时,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含油污泥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产生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含油污泥,其含水率很高并不易沉降而难于处理,对生产与环境保护构成了极大的危害。介绍了对浓缩干化、浮选除油、降粘压滤及萃取分离等方法的研究情况,着重介绍了以“气浮-萃取-压滤”为主体的草取分离处理工艺,该工艺不但可以消除含油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危害,还可以回收污泥中的污油,为其它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泥处理提供了可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彩南油田原有水处理技术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现状,对水质净化工艺技术进行改进研究。确定预催化—强化絮凝净水的技术路线,并选定了最优药剂体系、加药量和加药位置;结合以往污水处理经验和现场实际情况,在预催化—强化絮凝净水技术基础上自行研发了新型污水反应器,对斜板沉降罐进出水系统、沉降罐收油槽、调储罐、污泥沉降池和杀菌技术进行了改进。通过现场实际运行,处理后含油污水水质达到Q/SY XJ0039—2001《彩南油田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及污泥,为避免含油污泥处理不当而影响油田生产和污染环境,中原油田有关技术人员结合本地特点,针对污泥的产生、特性、浓缩、脱水及最终处置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实践表明: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中原油田各污水站先后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污泥处理的稳定运行,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污问题,保障了注水水质稳定达标,同时避免了污泥外排引起污染,有效地保护了油区环境。  相似文献   

8.
含油污泥特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油污泥的性质决定其处理工艺及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方式。通过对某油田原油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含油污泥的理化性质及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含油污泥的含油率、含水率、挥发固体、灰分、硫含量、pH值的测定方法,并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含油污泥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供技术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彩南油田污水处理后净化水的含油和含悬浮物指标不能满足回注标准Q/SY XJ0039-2001《彩南油田注水水质标准》的问题,对该站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现状进行了调查。文章对已建污水站来水水量、水质及现场主要设备存在的问题:水量增大,系统处理能力不足;水质变化,处理工艺不能适应水质处理要求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今后改进的建议:建议考虑两级过滤设计,并采用新型滤料,同时做好过滤前水质监测,保证来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加强维护管理,定期反洗等工作;建议结合新疆油田处理效果好的污泥离心脱水技术,开展室内药剂筛选,为污泥减量化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沉降是目前油田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处理方法之一,而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特性是影响油田含油污水沉降处理工艺效率的关键因素。文章设计并搭建了含油污水沉降实验装置,对装置中含油污水沉降分离过程进行CFD-PBM数值模拟。首先运用实验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然后分析了不同油水相黏度、配液含油量和温度对含油污水沉降过程的影响,获得了含油污水在沉降装置中的沉降分离特性: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含油污水静置沉降过程中,油水相黏度越小,配液含油量越大,温度越高,含油污水沉降分离速度越快,油滴更容易从含油污水中快速分离出来上浮至顶部,表现出良好的油水分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油田含油污水沉降实验研究及沉降处理工艺的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原油脱水以及油田和炼油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会排出大量的含油污泥,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综合利用。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很多,有固化处理法、土地耕作法、回收污油法、固液分离处理及综合利用等方法。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情况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含油污泥性质与特征的基础性研究,积极寻求多种利用途径,彻底解决含油污泥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工艺成熟性和处理程度方面简述了化学热洗技术、热分解技术、焚烧处理技术、溶剂萃取技术、含油污泥调剖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并对几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指标、处理流程工艺的优化、无害化处理的效果。通过分析含油污泥组成及粒径,进行了含油污泥复合堵剂性能试验及含油污泥冻胶体系性能试验,对含油污泥堵剂性能进行室内评价,并进行调剖现场试验,分析了措施效果,评价了经济效益情况,为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污泥循环混凝沉淀工艺的流程和原理,其核心设备涡流反应沉降罐集加药、混凝反应、沉降、污泥回流、污泥排放于一体,混凝沉降效果好,出水稳定,确保后续工艺设备的安全运行。以长庆油田采气一厂为例,分析污泥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污泥循环混凝沉淀工艺,沉降污泥含水率降至90%,污泥减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某油田采油厂生产现场含油污泥处理现状为例,分析含油污泥处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对比国际、国内含油污泥处置方式的情况下,优选热相分离技术科学处置含油污泥,规范合油污泥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程序,完善处理工艺。以达到满足国家、地方政府环保要求,消除危害因素,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港某油田油泥砂处理采用热化学洗涤法,因处理时间不足及工艺参数不合理,处理效果无法达 到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中规定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中石油烃总量应不大于2%的要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生产情况分析和国内外处理技术调研,优选热化学洗涤与物理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并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对已建空化处理撬块进行改造,并新建深度净化处理撬块,实现一级破胶破乳分离、二级空化分离、三级深度净化分离的油泥砂处理工艺,处理后 的油泥砂总含油率满足小于2%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调查分析和对比,提出了适合国内实际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方案。以离心分离技术为核心,辅之以调质、倾析等多种预处理技术和高温裂解、生物处理等后续处理技术的污泥综合处理工艺,适于我国现阶段的含油污泥处理。  相似文献   

17.
含油污泥无害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胜利油田的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油田含油污泥化学与微生物综合处理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含油污泥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不仅工艺流程简单,处理费用低,操作安全可靠,而且回收了原油。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油田含油污泥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为现代油田的环保开采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油田含油污泥的特征、来源,以及国内外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的制定情况;分析了含油污泥处置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对我国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稠油污泥的组成、特点及性质,开发了稠油污泥综合处理技术。利用稠油污水及其余热,采用适宜的预处理工艺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处理并回收其中的矿物油。预处理分离的残渣送入层燃热解气化焚烧炉中进行处理,焚烧产生的热能再用于含油污泥前期预处理和稠油污水处理产生的浮渣底泥的干化减量处理。  相似文献   

20.
马骏 《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2):14-16,22
随着水驱、化学驱、生物驱等二次、三次采油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在处理采出液、地面设施运行维护过程中,伴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含油污泥产生数量大,环境危害强,其处理及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各油田所面临的重大环保瓶颈。为解决污泥的排放去向问题,大庆油田开展含油污泥的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制定了DB23/T 1413-2010《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标准》,并规模建成了含油污泥处理站,实现了油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