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环境质量物元可拓评价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属于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为了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尝试运用物元可拓的方法来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且通过用该方法对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实例验证物元可拓方法的可行性,得到该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值为3.73。从而为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Fuzzy综合多级评价模型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比较合理的权重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最后运用Fuzzy多级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黑河中游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黑河中游生态环境特点,基于PSR模型,选取9项能反映其生态环境脆弱性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可拓理论和熵权法构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综合评判模型,对黑河中游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民乐县和甘州区整体生态环境脆弱性相对较轻,嘉峪关市中等,肃州区、高台县和临泽县较重,山丹县最严重;各地区对不同评价指标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素对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津市为例,分析地面风场、大气层结及天气形势等主要污染气象参量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空气质量的相关关系;估算高、低污染潜势的天气背景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幅度;提出在天气气候分类的基础上,建立气象条件标准化分级,评估气象条件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水平的方法。研究表明:天津市采暖季高污染的天气形势出现的频率约为34%,而非采暖季高污染的天气形势出现的频率约为16%,ISCLT3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相应于相同的污染源排放数据库由于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气象条件不同引起的SO2全市平均浓度的差异约在10%以上。污染源源强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高污染潜势的天气背景对空气污染的加剧作用大于低污染潜势的天气背景对空气污染的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5.
查书平  王文婧  宋艳卿  恽保平 《环境化学》2020,39(11):3094-3100
本文通过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1月24日至2月8日)芜湖市环境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较,探讨城市居民生活活动水平下降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PM2.5、PM10、SO2、NO2、CO各项污染物的浓度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大约40.2%、41.7%、30%、43.6%和33.3%;综合指数为3.76,同比下降34.5%;空气优良率高达81.3%,远高于扩散条件较好、环境容量较大的春夏季.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是因为燃放烟花爆竹、祭祀焚烧减少,影响较小,仅造成6 h轻微轻度污染;机动车流量较管控前下降86.5%;工地停工,扬尘量减少50.3%.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与调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提出了综合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介绍了静态与动态评价方法,并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调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以沈阳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利用加Microsoft Visual Basic6.0开发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信息系统。系统分6个模块,评价指标体系模块、评价标准体系模块、评价权重体系模块、现状值模块、结果值模块和数据综合信息模块。具有数据编辑、打分评价、数据报表和专家支持4种主要功能。应用该系统对沈阳“九五”末期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沈阳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一般。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系统的预测与综合评价的思想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方针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套预测一评价一对策的思想体系,并对其预测、评价方法作了初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于2013年8月2日至31日,利用Airmo VOC在线分析仪开展了北京市东北城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监测,分析了其中16种苯系物的污染水平、变化特征、来源及其臭氧形成潜势(OFP),并采用US 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BTEX(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6种苯系物在观测期间总平均质量浓度为10.36μg·m-3,其中BTEX的质量浓度均值为7.45μg·m-3,约占总的苯系物质量浓度的72%。苯系物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一次污染物日变化特征,即早晚较高,中午较低。苯与甲苯的质量浓度比值(B/T)平均为0.39,说明除机动车尾气外,涂料和溶剂的挥发释放对大气中苯系物也可能具有重要贡献。间-对二甲苯、1,2,4-三甲苯和甲苯的OFP值较高,对北京市大气臭氧光化学形成具有显著贡献。BTEX和苯乙烯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值在8.70E-05至3.76E-02之间,危害指数为6.19E-02,对暴露人群尚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而苯的致癌风险值为8.80E-06,超过了US EPA的建议值1.00E-06,显示苯对研究区居民身体健康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
水体沉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沉积物污染将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全面的水体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为环境污染修复与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已有文献报道了多种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其中,证据权重法通过对不同的证据进行测定与整合,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对沉积物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本文对证据权重法中化学分析、生物毒性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3种证据的测量方法、赋权方法、证据整合与信息解译方法进行了系统评述,并以淡水河为例介绍了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TOPSIS)整合数据进行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完善北京市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在深入研究国家和北京市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体系完善的总体思路。根据北京市大气标准体系现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5个需要修订和制订的标准,分别是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冶金建材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重型汽车整车排放测试试验方法标准、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建筑外墙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制标准。标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北京市大气污染的管理控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传统的灰色聚类法用于空气质量评价时涉及到白化函数的设计工作量,在设定空气指标"参照值"和"规范变换"基础上,将同级标准规范值相近的指标归为一类,属于同一类的指标设计为相同的归化函数,简化了函数的计算。将指标规范后的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大连市区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空气质量评价具有简单、方便和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能源结构改变对兰州大气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自然环境是兰州市区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兰州市区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现状,重点论证了天然气工程对兰州市区能源结构的改变及对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供热、集中供热、型煤工程等多种改变能源结构的方案,并对其综合环境效益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水体、大气、噪声、酸雨、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等作为生态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山区城市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同时,还提出了改善该区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对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功能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山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复杂特性,构建了涉及自然环境、人文便利性、人文舒适性、人文健康性、人文安全性5方面10个指标的城市环境宜居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两江新区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指标计算、分级、赋权等工作,对城市环境宜居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城市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城市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法和程序,即从城市声环境的质量评价分析,城市噪声污染趋势分析,结果城市总体规划原则,提出声环境规划目标,城市噪声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及实施规划的支持与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和神经网络评价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推理过程清晰,泛化能力好的特点。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应用该模型进行大气质量评价不但物理意义明确,而且计算简单,评价客观,实用性强,评价结果还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评价与功能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并对其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苏州市域的环境状况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分区,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