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来信     
《绿叶》2005,(4)
《绿叶》编辑部:老师您好,我是北京林业大学一名毕业生,参加过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培训活动,也很关注《绿叶》杂志的内容。我现在在福建实习,结识了一位朋友,他组织了一个乡村环保小组,调查家乡环境变化。这种从身边实事做起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向他约了稿,并向《绿叶》投稿,请老师指正。另外,我有一个建议:我想,我们的《绿叶》不仅需要名人作家、名人环保人士的作品,也需要那些平凡、普通老百姓的一些声音,这样,才能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刊物才会越办越好。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绿叶》杂志编辑部:您好!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借《绿叶》出刊百期之际,我想就如何进一步办好《绿叶》谈点个人看法,很不成熟,仅供参考。一、科学定位,是办好刊物的基础。《绿叶》这本刊物的定位很明确,就是“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环境文化”。通过这本杂志,使全国各级环保单位、环境执法人员以及关注环保的各界人士受到警示与启迪,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二、精心策划,是办好刊物的关键。一本杂志怎样才好看,才能吸引读者?抛开内容不说,策划必须要搞好。这种策划,不仅包括封面策划、栏目策划、专题策划,还包括年度策划。高品位的刊物,必然来…  相似文献   

3.
我与《绿叶》相识只有短短三年,1000多个日子,但《绿叶》洒下雨露,一直滋润着我的心田。2002年春,我“改行”成为一名环卫干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面对新的行业,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筹莫展。这时,办公室的同事递给我一本《绿叶》,让我闲时翻看。哪知,这一翻就上了“瘾”。那精致大气、充满大自然盎然生机的封面,让我心驰神往。直入深处,“特别关注”,让我振聋发聩;“国内动态”,让我纵观九洲;“人与自然”,让我回归和谐;“环境与法”,让我聪慧理智;“国际博览”,让我了解世界;“文苑史海”,让我“绿趣横生”;“时尚生活”,让我绿…  相似文献   

4.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初春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北部湾的邮轮卡拉 OK 厅里,传出这么一曲优美动听的歌声:《绿叶对根的情意》。唱歌的是几位参加绿叶理事会会议的代表和《绿叶》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他们唱的这首歌,最恰当不过地表达了他们之间这么一种“情意”关系:如果把《绿叶》杂志从事的绿色文化事业比做一棵大树上的树叶,那么绿叶理事会成员则是大树的树根——没有“根”的支撑和滋养,哪里谈得上“叶”的繁茂和存活!囿于这种“支撑”“滋养”的深情,《绿叶》杂志每年都要举办  相似文献   

5.
参加这次环保论坛,我要先向支持《绿叶》杂志的理事单位和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绿叶》是我国唯一的一本宣传环境文化的重要期刊。世界上别的地方,那些发达国家也还没有一本这样的好杂志。遵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发展先进文化,而保护环境就是一种先进文化。诸位支持《绿叶》,真是具有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6.
尽管刚刚录制完电视节目,但听说是《绿叶》来采访,杨澜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原因?杨澜轻轻一笑:我喜欢和别人聊环保。就在演播室的化妆间内,没有休息,没有卸妆,甚至没有喝一口水润润噪子,那样自然地,杨澜和记者聊起了自己关于环保的一段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绿叶》2007,(1)
在采访刘振祥的同时,《绿叶》杂志编辑部收到了北京锚锚水上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申鹏的来信。在来信中,申鹏无奈地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民间环保专利技术发明者的无奈和悲哀。“我近几年发明的六项专利技术都和水有关,其中四项技术对改善水质、克制水华有显著的作用。我的经济并不宽裕,但是我研究出了成果。2005年,在北京市发改委的资助下,我在北京水库公园进行了中试,当年就将一库恶水治理达标,并轻松地控制住了水华的产生。”申鹏说,“然而,这种效果好又省钱的治水技术却因为没有资质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实,在给《绿叶》杂志编辑…  相似文献   

8.
在《绿叶》百期飞扬之际,作为《绿叶》的忠实读者,我也想续上几笔。我原住在繁华的市中心,车来人往、噪声不休、空气污浊,让人整日心烦意乱,晚上也休息不好。单位搬到郊外新区,我也随着换了新环境。新区那优雅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开阔的视野,顿时让我觉得心情舒畅,连工作劲头也提了起来。工作之余我常到院内的小花园观赏那些碧玉般的绿叶和它们肩头妖娆的花朵。它们清香丽人,娇美可爱。时而有被风吹动、招摇着的绿叶,向我致意,令人爱慕难离。深深呼吸那被绿叶净化过的空气,真是让人心旷神怡,也使我体味到了绿叶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它…  相似文献   

9.
岁月匆匆。当我们迎来新春之际,以宣传环境文化和环境知识为己任的、国内唯一的大型环境文化刊物《绿叶》杂志,伴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0个充满坎坷与希望的春秋。环保的绿叶,凝聚了创业者的艰辛;文学的绿叶,融入了致力于保护地球家园的有识之士的心血。 2002年2月7日上午,《绿叶》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环资  相似文献   

10.
编辑手记     
《绿叶》2009,(10)
一由于历史渊源和组织关系,以及杂志的有关定位,《绿叶》有不少地方的受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地方环保宣教机构与人士。进入秋天,临近发行期,《绿叶》致函致电相关方面,一是感谢多年支持,一是征询意见或建言。函电  相似文献   

11.
重任在肩     
值本期《绿叶》刊出之际。“首届《绿叶》杂志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现代企业与环境保护论坛”如期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界的代表、专家学者和环保工作者出席会议。这不仅是国内知名企业和环保工作者的一次聚会,同时更是企业老总们环保意识的一次碰撞和交流,是环保理念的升华。本期刊出了首届理事会名单(见封二)。广大读者不难从中悟出,有如此众多的企业热情关注环保,关心环境文化的发展,这无疑是中国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希望所在。在此,我们衷心感谢这些有识之士对《绿叶》的支持和对环保宣传事业的帮助。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中来,共同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空间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绿叶》杂志:在《绿叶》杂志创刊10周年之际,我代表全国人大环资委并以我个人名义,向你们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20,(Z1)
正看见蓝天的时候,我忽然想,这曾是我们的一个梦想。倏地想起20年前的一次文学采风活动,于是,我找出了当年的采访笔记。那是1997年的夏天,中国生态环境文学活动家、《绿叶》杂志创始人高桦带领首都著名专家、作家、艺术家一行来山西采风。他们是:张坤民、余超然、冯亦代、黄宗英、郑在石、缪俊杰、赵大年、阎钢、刘锡诚、张守仁、刘连枢、章仲锷。采风团一行沿着汾河向南走了一个来回,看山西的发展,看山西的文化,看山西的环境保护,把满腔热情和深沉忧患,投注到了山西这块沉重的能源基地之上。回到太原,他们与山西环保界人士座谈,为山西发展献计献策、为山西环保题词……当时,我与同事作为《山西环境报》的记者,采访了这次座谈。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绿叶》2013,(7):F0003-F0003
《绿叶》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是环境保护领域唯一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月刊,拥有国家各部委、环保系统、各高校环境研究领域专家和NGO在内的广大读者群。为使《绿叶》办得更好,近期,杂志对栏目内容作了调整,特向社会各界长期征稿,恳望大力支持与惠赐。栏目简介:  相似文献   

15.
来函照登     
《绿叶》杂志社:贵社赠刊函收悉,此前即已获赠贵刊多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对总局领导及贵社长期以来对天津环保工作的热情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贵社创办的《绿叶》杂志风格独特,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图文并茂,在选稿、编辑、印制等方面精益求精,及时反映了国家、地方环保方面的政策动  相似文献   

16.
九九归一     
走过14年的风雨历程,第99期《绿叶》杂志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古人云:“九九归一,合于大道。”《绿叶》虽小,其成长、发展,却一样离不开“大道”。这个“大道”,便是《绿叶》秉承的“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环境文化”的办刊宗旨。1992年初春,在杨沫、端木蕻良、王蒙等著名作家的支持和倡导下,中国第一本环境文学杂志——《绿叶》,在花团锦簇的中国出版界破土而出。无数作家的呵护与滋养,使得《绿叶》迅速成长为环境文学领域的一面旗帜。2003年底,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受命接手《绿叶》。为了推动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崛起,推动公众踊跃参与环境保护,我…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绿叶》2014,(12)
正《绿叶》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是环境保护领域唯一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月刊,拥有国家各部委、环保系统、各高校环境研究领域专家和NGO在内的广大读者群。为使《绿叶》办得更好,近期,杂志对栏目内容作了调整,特向社会各界长期征稿,恳望大力支持与惠赐。栏目简介:【生态文明讲坛】(责任编辑信箱:maohaihe2001@163.com)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实践报告、理论探讨、思想介绍,以及生态文明史的回溯。【绿叶观察】(责任编辑信箱:maohaihe2001@163.com)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绿叶》2014,(11)
正《绿叶》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环境保护部主管、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是环境保护领域唯一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月刊,拥有国家各部委、环保系统、各高校环境研究领域专家和NGO在内的广大读者群。为使《绿叶》办得更好,近期,杂志对栏目内容作了调整,特向社会各界长期征稿,恳望大力支持与惠赐。栏目简介:【生态文明讲坛】(责任编辑信箱:maohaihe2001@163.com)  相似文献   

19.
熊姣 《绿叶》2011,(2):125-128
卢梭《植物学通信》的中译本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绿叶》杂志邀请我为此书写一篇书评。我自认要说的话都已写在译后记中,更何况为自己的译著写评论,终究很难脱掉王婆卖瓜的嫌疑。不过,这或许也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我谈谈我在"译后记"中刻意回避的问题,亦即有关卢梭本人的问题,及其对植物学学习以及启蒙和自然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编辑手记     
《绿叶》2009,(9)
发展是硬道理,是30年来最让我明亮的一句话。追求好的发展,是自《战略与管理》到《中国与世界观察》再到《绿叶》摸索出的编辑路数。这样的想法及所论怎么来的?能说得清,或有案可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