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环境容量这一概念,大约于七十年代引用到环境科学领域。当时,环境污染主要由制定的一些环境标准来控制。但是,由于对环境治理未考虑生态循环和区域平衡,缺乏环境容量的设想和防止污染的总体对策,因此,相继提出了环境容量和总体控制的设想,并主要在日本得到发展和应用。 在对环境容量的研究中,大气和水体容量研究较多,土壤容量研究较少。在国内,土壤环境容量的研究还处于开始探索的阶段。 土壤环境容量除能用于总量控制外口,还能用来制定土壤环境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污泥使用标准,建立一套土壤环境指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家。由于开发引起的自然破坏和产业活动引起的公害,从1965年起,环境问题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经这几年治理,环境状况总的来说有了改善,但有关公害防治遗留的问题还不少,诸如像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一些公害对策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根据上述形势,日本工业技术院对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力量。1988年度在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所属的15个试验,研究所中设立46项特别研究(研究预算额达  相似文献   

3.
<正> 日本工厂的公害管理体制是根据国家的“关于整备特定工厂防止公害组织法”而建立起来的。五十年代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由于没有适当的防止公害的措施,发生了严重的公害,特别是因经济活动所发生的产业公害,是必须解决的紧急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中国地区污染物浓度和气象再分析数据集,分析“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趋势和大气环境容量系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PM2.5年均浓度在2016年(61μg·m-3)—2020年(45μg·m-3)间逐年降低.对这期间京津冀地区边界层高度、风速以及干、湿沉降速度的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年均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呈上升趋势,表明该区域大气扩散条件逐渐好转,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大气环境容量系数呈现春季高、秋季低的分布特征,峰值出现在15:00左右,2020年的年均大气环境容量系数超过3000 m2·s-1.研究结果对于了解京津冀地区大气扩散条件的改变以及加强对空气污染成因的理解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沈阳大气环境容量研究技术考查组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下旬抵达日本札幌市,考查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主持的札幌市区大气污染综合观测。这次观测反映了日本大气环境研究方面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环境状况,近年来,总的来说有了改善,但有关公害防治残留的问题还不少,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对策,交通公害对政策越来越显得重要. 另外,对于自然保护,国民的要求越来越高,关于野生生物保护等已成为国际性问题。在一九八六年度根据上述形势,需进一步推进公害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CALPUFF大气扩散模式与MM5气象模拟技术,深入开发、解析污染源普查数据,通过对主要污染物源解析和环境质量实测数据拟合,分析区域污染源排放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各类污染源总量控制多种方案,最终提出与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总量分配方案和相关控制对策,并为包头市中心城区环境质量达标制定控制方案,为科学利用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1964年,日本横滨市政府率先与企业签订公害防止协定,由此揭开了战后政府和企业签署协定的序幕。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振动、恶臭等重要的环境问题。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公害防止协定有效地解决了日本的公害问题,日本地方政府在治理公害问题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海洋污染日趋严重,研究污染物在海洋中的迁移转化机理,治理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对污染物在海洋中迁移转化的研究,没有系统的总结,大部分都是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计算;相关模型大多比较复杂、计算量较大,无法将其应用于海湾环境容量研究的数值模型计算中。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套能满足海湾环境容量数值模型计算的切实可行的污染物降解模式,并且提出要控制总氮、总磷的理论,应用于厦门湾海洋环境容量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阐明了如何用大气环境规划的方法来最优地利用大气环境容量,给出了大气质量最优控制模型和大气环境规划中的对策模型,并从大气环境容量这一单因子计算了旅游环境容量,可为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气扩散模型和容量测算工具有多种选择.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对各种模型进行比较和检验,选择一种适合当地实际的模型或工具,进行参数选择和调整,得到相对比较准确、合理的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结果.计算SO2环境容量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区域大气SO2环境容量测算进行了两种设计,针对这两种容量设计,选择了两种测算模式,比例模式和线性规划模式.分别计算出现状排放源布局及排放状况不变的条件下的SO2现状环境容量;以及对现状排放源进行合理分配的规划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箱模式与高斯模式结合计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综合考虑污染物浓度的上下不均匀分布、污染物的衰减、沉降过程、侧向扩散等诸因素,建立了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模式。用高斯扩散模式确定环境容量计算模式中的有关参数。通过实例介绍了区域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海洋环境容量及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制定海洋管理制度、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从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水交换数值模拟,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并对海洋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的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从而为污染海域的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五年版日本环境白皮书《关于一九八四年公害状况的年报》及《一九八五年度关于防止公害拟定的对策和措施》,于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六日经内阁会议决定并已向国会作了报告. 今年出版的环境白皮书,是以建设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为主题的.列举了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04,(8):14-14
全国大气和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有部分省、直辖市完成了主要工作,天津市、杭州市的容量测算工作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审查。 记者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全国大气和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正按照东、中、西部的顺序依次进行,将分别在今年7、8、9月之前完成,现在东部地区绝大多数重点城市已完成大气环境容量测算工作,正按程序送审,山东省重点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技术报告已通过审查 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天津市是全国第一个完成大气和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工作的省级行政区。环保总局的审查组在对天津市递…  相似文献   

16.
1.第三次高潮的到来从1987~1988年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国外,环境问题及其对策都有很大变化。从日本环境问题的历史看,第一次高潮始于地方上出现严重的公害问题;第二次高潮是在1970年左右举国上下出现对环境认识上和解决措施上的巨大变化;第三次高潮是八十年代后期掀起全球性的环境保护高潮。另外,为对付国际经济摩擦和日元增值等问题而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给日本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也带来很大变化。产业结构渊整对策的制定使环境问题发生很大变化。尖端技术企业在内地建厂、企业向国外扩散、合并公司的扩大等出现了与传统的产业公害完全不同的环境问题;由于进口产品的竞争和市场的开放,给农业带来很大压力,从而加紧  相似文献   

17.
<正> 环境管理要求回答环境质量究竟如何;要求预测某项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怎样经济而有效的防治污染。这些问题和环境标准的制定,环境规划和区域环境改造方案的制订密切相关。讨论这些问题必然联系到环境,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三个基本概念。许多文章中,把环境和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等同视之,对环境容量的认识差异很大,有的把环境容量和容器的量相联系,有的则以扩散的量来代替环境容量,而环境质量仅仅由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来衡量,以致于认为有着纯洁的水和空气的荒漠地带比大工业城市的环境质量为好的结论。但是,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18.
淮阴城区大气环境容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城市扩散模式“ATDL”模式和“箱模式”的比较,以二氧化硫为例,对城市各功能区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得到不同环境质量标准下的大气环境容量,为城区的大气总量控制和总量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公害对策基本法的规定,地面下沉例为典型的公害之一.环境厅汇总了日本全国地面下沉的状况.根据调查和测定的结果,认为地面下沉的主要地区是36个都道府县的60个地区.下面着重介绍1984年地面下沉的状况和对策. 一、地面下沉的现状 1984年地面下沉2厘米(Cm)以上的地区由1983年的22个地区、面积594(千米~2)Km~2增加到31个地区、面积814KCm~2.其中地面下沉4Cm以上的地区数,由1983年的6个地区  相似文献   

20.
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应先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让日本在较短时期内解决了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改变了其公害大国的形象。今日,中国要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可以从日本的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中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