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石英砂滤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滤料表面的亲油疏水性.通过正交―单因素实验,考察KH-550浓度、改性温度以及搅拌时间对石英砂滤料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浓度为15%、改性温度为110℃、搅拌时间为15min时改性效果最好,水的润湿重量由改性前的1.5589g减小到0.0607g,而油的润湿重量改性前后基本不变.改性后石英砂对油的吸附容量增大到0.1843,与未改性石英砂相比提高了27.72%.扫描电镜与电子能谱研究表明,KH-550以化学键的方式结合在石英砂滤料表面,形成了牢固的有机包覆层,使得石英砂滤料的亲油疏水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埃洛石复合材料进行改性,获得了新型材料KH-550改性埃洛石,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谱的检测,证明硅烷偶联剂成功嫁接在埃洛石上.同时,实验通过静态批式法探究了KH-550改性埃洛石对水中铀酰离子的吸附作用,分析了不同化学条件下,如浓度、p H值和离子强度等对改性埃洛石悬浮液吸附铀酰离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改性埃洛石吸附铀酰离子的最佳埃洛石悬浮液浓度为1.0 mol·L-1,改性埃洛石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效果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最佳p H值在7.5左右.用不同吸附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行为进行拟合,发现用Langmuir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R2=0.998),最大吸附量为147.58 mg·g-1.用Lagrange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行为进行拟合,发现此吸附过程更加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佳吸附时间为90 min.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Ⅱ)的洗脱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保卫  吴咏琪  马婵媛  朱瑞佳 《环境科学》2009,30(10):3067-3071
采用批平衡法比较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及其混合物(SDBS-TX100)对土壤中铜的洗脱作用.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清洗时间、溶液pH值、土水比、无机盐等因素对洗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Cu(Ⅱ)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当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相同时,单一SDBS较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SDBS-TX100和单一TX100洗脱效果好;6 000 mg.L-1SDBS对Cu(Ⅱ)的洗脱效率达到46.3%,分别是同浓度SDBS-TX100(3∶1)、SDBS-TX100(1∶1)、SDBS-TX100(1∶3)和单一TX100洗脱效率的5.8、10.8、10.8和19.3倍;1∶10土水比条件下,清洗时间为24 h时,各表面活性剂体系都达到最好清洗效果;溶液pH值对表面活性剂洗脱Cu(Ⅱ)有显著影响,随着溶液pH值升高,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逐渐下降,强酸性条件下(pH=1.50),洗脱率最高可达95%;土水比越小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Cu(Ⅱ)的洗脱效果越好;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影响不大,但是过量Mg2+(浓度>500...  相似文献   

4.
城市废弃物填埋场中有机膨润土的防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HDTMA)为改性剂对膨润土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改性剂最佳用量、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以及有机膨润土作为高度反应性防渗层材料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 ,改性剂的最佳浓度为 5 % ;pH值和振荡时间对有机膨润土的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 ;改性后有机膨润土平衡吸附容量约为未改性膨润土的 4倍 ;改性后有机膨润土吸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TiO2有机化表面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用量为15%、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改性时间为2h,改性后的纳米TiO2的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亲油性,并能较好地分散于甲苯中,能满足纳米隔热涂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协同膨润土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用两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与膨润土直接混合,协同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TMAB、CPC和膨润土混合物对靛红染料废水脱色的适宜条件,并与经过这两种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有机膨润土脱色效果作对比,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MAB和CPC)用量对脱色效果影响最大;表面活性剂协同膨润土体系的脱色效果明显优于其改性有机土,其中CTMAB混合膨润土体系效果最好,脱色率达99%以上;且表面活性剂混合膨润土体系的脱色效果受pH值和处理时间变化的影响较小,沉降速度快,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脱色、絮凝沉降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一种改善填埋场覆盖层疏水透气性能的材料,该文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对生物炭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改性时间、改性剂与改性材料比、改性温度、烘干时间、烘干温度对生物炭疏水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后生物炭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疏水性生物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剂与改性材料比为11∶1,改性温度30℃,改性时间12 h,烘干温度为50℃,烘干时间为4 h。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KH570中的疏水性基团有效地结合到生物炭表面,达到了疏水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SiO_2气凝胶颗粒与砂浆的相容性,降低砂浆的导热系数。方法以质量分数为5%的KH550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先对SiO_2气凝胶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后的SiO_2气凝胶颗粒为替换骨料,采用等体积替换法制备SiO_2气凝胶砂浆,再用SEM、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原材料性能和砂浆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不同替换比例的SiO_2气凝胶颗粒对砂浆密度、力学性能、收缩性能以及导热系数等性能的影响。结果采用KH-550硅烷偶联剂对SiO_2气凝胶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SiO_2气凝胶能够稳定地镶嵌于砂浆中,与无机胶凝材料的结合较为紧密,填补了砂浆中的孔洞,使得砂浆内部结构更为均匀,形成较为稳定的复合体系;随着SiO_2气凝胶颗粒替换比例的增大,SiO_2气凝胶砂浆的密度、力学性能以及导热系数逐渐降低,收缩率逐渐变大,当替换率达到60%时,密度由最初的2014.1 kg/m3降至1231.4 kg/m3,28天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降至2.15 MPa和0.45 MPa、导热系数值从0.6039 W/(m·K)降至0.1524W/(m·K),自收缩率增大到2729×10-6。结论从使用性能、材料成本、以及保温性能等方面综合考虑,当替换比例为50%时,为最优体积掺量,此时,其密度、抗压和抗折强度、自收缩率以及导热系数分别为1387.1kg/m3,8.3 MPa和2.23 MPa,1928×10-6,0.2248 W/(m·K)。  相似文献   

9.
用长碳链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膨润土,研究其对典型液态有机物(苯、氯苯、硝基苯、柴油)的截留性能及作用机制,并进行了中试规模的模拟应急处置试验.改性膨润土对液态有机物的单位截留量(2.83~9.01 g.g-1)明显高于常规截留剂(0.28~1.17 g.g-1).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添加量及有机物本身的黏度是影响改性膨润土对液态有机物截留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为改性剂且其添加量为100%CEC的改性膨润土的截留性能最佳.在液态有机物泄漏模拟处置中,改性膨润土应急截留装置可在短时间内(30 min)完成对液态有机物90%以上的就地截留.研究表明改性膨润土截留液态有机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表面活性剂的改性处理增强了改性膨润土的疏水性,并增大了其层间距,从而提高了其对液态有机物的截留性能.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废弃桑枝的综合利用开辟新途径,以桑枝粉为原料,氢氧化钠为改性剂,对桑枝粉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吸附去除水中Cu(Ⅱ).考察了改性桑枝粉用量、pH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u(Ⅱ)的吸附去除率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探讨了吸附性能,对等温吸附规律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数学模拟.结果表明,改性桑枝粉用量、pH和吸附时间对Cu(...  相似文献   

11.
以二氧化硅和硅烷偶联剂(KH-570)包裹的磁性Fe3O4作为磁芯,壳聚糖(CS)、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作为接枝单体,通过低压紫外光引发合成新型磁性壳聚糖絮凝剂(FSCAD),研究该材料对Cr(Ⅵ)的去除性能.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图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絮凝剂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研究成为了水处理的热点。目前检测水样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主要方法是采用GC-MS和HPLC,预处理主要采用固相萃取。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深度处理工艺如活性炭、树脂吸附法,以及光催化降解和生物降解法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相似文献   

13.
柴希娟  孙可伟  王木平 《环境工程》2007,25(1):59-60,63
研究填料粒径和用量对聚乙烯/造纸污泥废弃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氢氧化钠和KH-550硅烷作为填料的表面处理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作为体系的相容剂改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基体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生物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本文选用蔬菜废物豆角秸秆为原材料,采用限氧升温法在400℃和700℃温度下制备了两种生物炭。并研究了投加量、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豆角秸秆生物炭对水中Cr(Ⅵ)均有较好的吸附率,吸附最佳条件略有不同;D400对水中Cr(Ⅵ)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8g/L,初始浓度小于40mg·L^-1,pH值2—3;D700对水中Cr(Ⅵ)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8g/L,初始浓度小于60mg·L^-1,pH值2—4;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均为60min;温度对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溶液中硬脂酸改性磁铁矿的改性条件,确定了改性时间、温度、改性剂用量等。对改性磁铁矿进行了活化指数、吸油量、透水时间等的测定,并通过红外图谱及扫描电镜图谱的分析,探讨了改性及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50~100目的海绵状铁粉为还原剂,采用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铁对硝酸盐氮的还原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铁粉用量、铁炭比、pH值、硝酸盐氮初始浓度、温度以及铁粉表面预处理对硝酸盐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铁氮质量比为400∶1,铁粉投入过多对硝酸盐的去除率没有进一步促进;活性炭的加入有助于零价铁(Fe0)还原硝酸盐,降低反应后溶液中的NH+4-N浓度,试验最佳的铁炭比为1∶2;溶液的初始pH值降低有利于硝酸盐氮的去除;硝酸盐氮初始浓度越大,反应的平均速率越高;升高温度和酸洗预处理,有利于提高硝酸盐的去除率;产物分析表明,试验过程中,去除的NO-3-N含量中约60%以上转化为NH+4-N,NO-2-N浓度很低。  相似文献   

17.
光电催化降解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光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作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n型半导体的特征行为.在外加偏压为+0.6V,pH值为5,H2O2浓度为30mg/L的条件下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光照4h,降解率达53.26%.讨论了氧的存在、外加偏压、pH值等因素对光电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