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臭气浓度无组织排放监测过程中的准备阶段、样品采集、样品分析、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使现场监测工作更具规范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臭气浓度无组织排放监测现场采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规定中恶臭无组织排放采样部分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臭气浓度无组织排放采样中涉及的无组织排放的界定、企业工况、采样点位选择、采样频次、气象条件等问题进行探讨,使现场采样更加完善、规范。  相似文献   

3.
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恶臭物质分析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恶臭污染已成为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大类粗分后的厨余垃圾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嗅觉测定法和GC-MS分析了不同阶段堆肥尾气的臭气浓度和恶臭化合物的种类及其排放浓度,并对不同堆肥阶段臭气浓度和恶臭物质排放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共检测到43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含硫臭气物质5种,烃类化合物22种,芳香烃类化合物11种,其它物质5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硫化氢、甲硫醇、1,3-二甲基苯和邻二甲苯与臭气浓度极显著相关(P<0.01),二甲二硫和对二甲苯与臭气浓度显著相关(P<0.05),因此在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要对这6种臭气物质进行重点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环境空气中恶臭感官定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环境空气恶臭污染特征,以天津市区为研究区域,分别在夏秋两季对天津市内六区的环境空气中恶臭感官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在观测期间臭气浓度在限值(以《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厂界臭气浓度限值20作为参照)范围以内的样品数量夏季占63%,而秋季占18%;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典型恶臭污染物与恶臭感官浓度的定量表达式,计算出典型恶臭污染物对市区环境空气的臭气浓度贡献率占59%。通过对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情况的分析,表明该回归方程可以较好的预测天津市环境空气中夏季恶臭感官浓度。  相似文献   

5.
李春萍  黄乐  吴学谦 《环境工程》2016,34(7):98-101
研究讨论了垃圾的热干化效率和不同烘干温度下的臭气排放特征。在相同温度下,采用烘干时翻动的工艺,垃圾含水率降低最多。垃圾在600℃时排放的恶臭气体总量最多,在500℃以下烘干时,排放的恶臭气体总量较少。垃圾热干化的臭气浓度以700℃最高,其次分别是200,600,800℃。从工程应用来说,综合考虑臭气总量与臭气浓度,垃圾热干化的温度应以100,300,400,500℃为宜。  相似文献   

6.
恶臭污染源环境影响评价要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恶臭发生源的无组织与无组织排放方式及臭气成分复杂且大多属复合臭气成分的特点,重点对恶臭源的监测、组分分析方法以及源强综合评价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CEMS,即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通过对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浓度和气态污染物浓度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和信息传送到环保主管部门,以确保排污企业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达标。本文分析了目前天津使用的烟气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的三种主要技术方法,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结合现场监测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今后CEMS运营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蔬菜废弃物发酵效率、减少臭气排放、确定其好氧发酵最佳碳氮比,以蔬菜废弃物为主料、猪粪和玉米秸秆为辅料进行好氧发酵,设置C/N为20、25、30 3个处理,探讨不同C/N对发酵产品腐熟度及臭气排放浓度的影响,以温度、含水率、pH、电导率(EC)、腐植酸光学特性(E4/E6值)、种子发芽指数以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变化评价发酵产品的腐熟度。T1处理(C/N为20)高温期持续时间最长为6 d,种子发芽指数最高为82.23%,其腐熟效果最好,且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4.22%、78.94%、51.45%; 从臭气排放浓度来看,T2 (C/N为25)处理组NH3排放浓度最高达368000 μg/m3,T3(C/N=30)处理组H2S排放浓度最高达671 μg/m3,TI处理TVOC排放浓度最高,但最高与最低排放浓度差仅为4.3×10-6。因此,建议蔬菜废弃物、猪粪、玉米秸秆联合好氧堆肥的C/N为20,可满足好氧发酵无害化和减少臭气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某污水处理厂有组织及无组织源进行采样调查,基于CALPUFF模型建立恶臭评价因子,对恶臭扰民进行判定,并通过厂界样品检测、现场嗅探监测、居民问卷调查3种方式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在各个方向上的恶臭防护距离为200~1450m,周边8个居民区可引起恶臭烦恼;模型模拟得到的臭气浓度及居民烦恼与验证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套恶臭电子鼻在线监测系统在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应用。自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该垃圾填埋场及其周边居民环境空气的恶臭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投诉显著降低。系统达到实时、量化反映空气特征污染气体和臭气强度;可实现监测、预警与现场作业过程处置联动;实现了政府及各级部门与固废基地空气臭气信息共享。同时该系统创立了镇政府、社区、居民、固废企业多方参与、动态联动、智能化的环境管理新模式,实现区域环境管理手段和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晓伟  汤滔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2):165-167,189
从实际的恶臭监测分析出发,结合执行与实践《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过程中的各种体会,从标准本身、采样以及分析的质量保证这三个方面,对恶臭监测分析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建议对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调整,增加行业排放标准,对有组织排放增加浓度排放限值进行规定,对采样气象条件、采样点位、采样频率进行明确,并引入背景值或本底值的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最后针对分析环节,就采样器材、实验室和分析人员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质量保证要求,以确保恶臭测定方法的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创建一种可直接依据“臭气浓度”源强、较易预测操作的“稀释度参数法”,对目前在恶臭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中普遍采用的“臭气强度法”及“类比法”进行补充。以具体案例对“稀释度参数法”预测结果与现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经对比分析,“稀释度参数法”可客观反映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汽车制造企业恶臭来源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工业恶臭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恶臭来源及对敏感点居民区的影响进行采样和分析.2016年11月15~17日,分别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和大气预浓缩仪-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法对该企业厂区内各个车间的排气筒、厂界和敏感点的臭气浓度和VOCs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整车厂和发动机厂各个车间排气筒的臭气浓度均未超标,发动机厂厂界的臭气浓度未超标,但整车厂的厂界和敏感点的臭气浓度均超过标准限值.监测共确认54种VOCs物种,包括芳香烃、卤代烃、烷烃、烯烃、环烷烃、酮类、酯类、醚类、醇类、含硫化合物和含氧环化合物.其中,卤代烃种类最多,其次是芳香烃.由此可知,汽车制造恶臭类代表物质主要是卤代烃和芳香烃.根据敏感点居民区特征VOCs物种的质量浓度、检知嗅阈和阈稀释倍数筛选出敏感点居民区的典型恶臭物质为1,3-丁二烯.针对涂装车间所用涂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特征VOCs物种均来自涂料成分.恶臭贡献最大的1,3-丁二烯,在排除敏感点居民区周边其他污染源影响的情况下,推断其来源是整车厂涂装车间的喷涂和烘干工艺所产生的.建议企业采用含VOCs组分较低的环保涂料或更高处理效率的RTO净化装置,以减少汽车制造过程对居民区敏感点的恶臭影响.  相似文献   

14.
LFSA-GC技术测定水体臭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水体臭气的定量测定方法—单向一次性吹脱测臭 (LFSA -GC)技术 ,并用该方法对武汉东湖水体的一种致臭物质geosmin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恶臭污染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恶臭物质的嗅阈值,建立了针对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恶臭污染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包括基于阈稀释倍数的理论臭气浓度及其计算方法,指标恶臭物质的筛选方法,以及反映嗅觉感受的臭气指数及其计算方法等.并通过生活垃圾填埋场和中转站恶臭物质监测结果,展示了该指标体系在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恶臭污染评估中的应用,为恶臭污染的预测,模拟与评估提供了定量化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nuisance from odor caused by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s resulting in a growing number of public complaints and concerns. Odor pollution occurs in the initial decomposition stage of MSW, including 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early pre-treatment. Furthermore, decomposition takes place in waste facilities that are often close to living areas, which can result in odor impacts on local inhabitants. However, this aspect of odor impact from MSW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In the current study, lab-scale waste cells were designed to simulate MSW storage conditions in the early sta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s emissions with different waste compositions were analyzed. The odor concentration (CO, non-dimensional) method and odor intensity were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odor. Ethanol was the substance with highest emission rate. The release rate of VOCs increased with the growth easily biodegradable waste (EBW). VOCs emissions was reduced by 25% when the proportion of EBW decreased from 60% to 45%. Methyl sulfide, ethanol, dimethyl disulfide and ethyl acetate were identified as typical odorants. The EBW proportion in waste is the main factor significantly influencing odor pollution. The CO was 244.51 for the 60% EBW condition, which was only 61.46 for 15% EBW condition. These study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garbage sorting policy and the monitoring of odor pollution from wast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恶臭污染评价方法及来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概述了恶臭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如臭气强度评价法、臭气浓度(或臭气指数)评价法、臭气扩散模型预测评价法,同时从谱图恶臭污染源识别和源解析模型识别技术两方面介绍了恶臭污染物源解析技术,为恶臭污染事故诊断分析、定性恶臭污染物来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最后通过分析目前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