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为原水,通过煤质炭、竹质炭、椰壳炭等炭种筛选小试和中试试验,研究了黄浦江上游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强化去除的最佳炭种及其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原水中投加PAC能够改善处理后水质,提高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且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增强;综合性价比、碳源等因素确定竹质炭较为经济合理;当竹质炭投加量为10~15mg/L时,处理后出水CODMn可达到3mg/L或以下。  相似文献   

2.
针对镇江金山湖备用水源,考察混凝、预氧化、预氯化、粉末活性炭吸附以及与预氧/氯化联用工艺对天然原水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和UV254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无机盐混凝剂中三氯化铁去除效果最好,且去除效果随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高锰酸钾预氧化在低投加量时可取得良好效果,增大投加量去除率降低;次氯酸钠预氯化会产生大量THMs,不宜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效果分别随时间和投加量增加而增大;预氧/氯化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率最高(60%),且活性炭吸附可大大减少预氯化产生的THMs。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及中试条件下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石油微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通过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两个指标,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过滤速率等操作参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和活性炭过滤速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H值对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中试条件下适宜的臭氧投加量应为8mg/L左右,最佳过滤速率在10m/h附近。采用臭氧氧化与活性炭过滤组合工艺,当进水石油类浓度在1.5mg/L以下时,出水石油类低于0.3mg/L,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mg/L。  相似文献   

4.
以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吸附,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过滤,臭氧(Ozone,O3)氧化对超滤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及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具体考察了AC投加量和吸附时间,BAC的空床停留时间(Empty Bed Contact Time,EBCT),以及臭氧投加量等因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预处理方式可有效去除有机物,使水中DOC与UV254值明显降低。AC投加量由0.5 g/L增加至5 g/L,吸附时间由5min延长至8h,膜污染未得到缓解。BAC预处理随EBCT由30min延长至60min,增加了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Irreversible Fouling,IF)。臭氧投加量由0.2mg O3/mg DOC增加至0.94mg O3/mg DOC,臭氧预氧化缓解膜污染的效果越明显。臭氧投加量较低(0.48mg O3/mg DOC)时,IF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大略有上升,而臭氧投加量增至0.94mg O3/mg DOC时,IF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通过活性炭进出水的水质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了相同条件下新炭和再生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数年的柱状破碎炭经过热再生后性能可达到新炭的性能,且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有所提高,再生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新炭提高了约10%~20%,但新炭出水颗粒数和浊度略比再生炭低一点,颗粒数大多都在300个/mL以下,新炭出水浊度在0.14NTU左右。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的吸附机理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金梅  凌琪  李瑞 《四川环境》2011,30(1):97-100
本文从活性炭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介绍了活性炭吸附的一般机理。综述了活性炭在城市给水、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在净水工程中的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工艺;MBR/PAC组合工艺及工业上使用石灰石与活性炭联合去除污染物的技术;从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的选择、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活性炭的改性等方面,提出了活性炭在水处理应用上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高锰酸钾氧化技术是提高混凝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作为混凝工艺的前处理工艺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处理生化尾水,考察了高锰酸钾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pH以及不同混凝剂组合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OD,TOC,UV254等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锰酸钾投加量小于12 mg/L时,反应时间不应大于40 min;高锰酸钾对有机物的去除存在最优的pH,pH在6~7范围内,有机物去除率较高;高锰酸钾与不同混凝剂组合工艺相比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直接混凝剂混凝,COD去除率明显提高。高锰酸钾与聚合氯化铝组合混凝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其他组合工艺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炼化企业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不能满足脱盐处理工艺进水水质要求的问题,开展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通过对两种处理工艺进行不同组合的实验结果得知:当反应时间控制在最佳值,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单独处理循环排污水时,COD去除率分别约为27%和20%,处理效率偏低;当两种工艺组合后,在臭氧浓度为12 mg/L、氧化时间20 min、吸附时间为10 min时,COD去除率则达到52%,组合工艺协同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配制模拟石化废水,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铁氧化物负载在粉末活性炭上以提高粉末活性炭与处理水的分离效果,研究磁性活性炭(FPAC)催化臭氧氧化系统对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考察了臭氧流量、初始p H和磁性活性炭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磁性活性炭在多次使用后的稳定性。并对磁性活性炭进行SEM、EDX、BET以及BJH分析。结果表明:铁氧化物被成功的负载在粉末活性炭上,磁性活性炭在10min之内完全与处理水分离。在25℃,苯酚初始浓度为200mg/L、初始p H为9时、磁性活性炭投加量为3g/L和臭氧流量为0. 8L/min的条件下反应30min,催化系统的苯酚去除率为99. 80%。磁性活性炭重复使用6次后,对苯酚的去除率仍可达到98. 87%。  相似文献   

10.
漆文光  陆少鸣 《四川环境》2006,25(3):18-21,49
本文通过分析饮用水深度处理中试工艺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指标的变化研究臭氧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中试工艺中,臭氧具有很好的氧化、杀藻和消毒的作用;并且两级臭氧氧化分别对常规处理单元和颗粒活性炭去除污染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上海某水厂的水源现状,开展了水质受常规有机物污染以及模拟突发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条件下投加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粉末炭即可发挥净化功能,在吸水井投加20~30mg/L既能取得最佳的吸附效果,又经济可行;粉末活性炭在低投加量时有促进混凝沉淀的作用,投加量达到50mg/L,沉后水的颗粒物数量增加30%左右,可能不利于后续过滤;投加粉末活性炭对原水预氯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粉末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研究比较粉末活性炭和柱状活性炭对焦化废水中酚的去除效率,并重点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粒度和投加量等因素对焦化废水酚的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柱状活性炭相比,粉末活性炭对焦化废水酚的去除率有明显提高;同时,粉末活性炭对焦化废水中酚的去除率受粒度大小、曝气与否,以及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并找出最佳粉末活性炭粒度、投加量和吸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3.
高盐废水盐度高、硬度高,含有机物、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针对高盐废水钙镁离子浓度高的特点,采用几种软化药剂和吸附剂去除高盐废水中的钙镁离子,分析药剂种类与投加量对废水中钙镁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筛选出去除效果较好的药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探究钙镁离子去除率最佳的试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投加氧化钙+偏铝酸钠和HTC_S-400-MgAl对水中钙镁离子的去除效果相对最好;对于投加氧化钙+偏铝酸钠的处理,搅拌速度对钙镁离子去除率影响最大;对于投加HTC_S-400-MgAl的处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对钙镁离子去除率有较明显的影响;两种药剂在高盐废水的钙镁离子去除方面均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提高工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石灰软化的工艺组合,深度处理炼油厂中二级处理达标排放的污水,探讨最佳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二级出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臭氧氧化接触时间为40min,活性炭柱吸附通水流量为2L/h,石灰乳投加量0.32g/L、碳酸钠溶液0.06~0.10g/L、石灰软化搅拌15~20min,能使整套工艺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小试阶段COD、氨氮、总硬度及总碱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00%、44.49%、64.61%、67.85%,硫酸根和氯离子均有所下降,通过整套工艺深度处理后,所得中水可作为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  相似文献   

15.
以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采用强化混凝的处理方法,对水源水中突发性重金属铜的去除进行研究,考察混凝剂投加量和投加改性凹凸棒土等对Cu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铜的最大去除率为67%,加入改性凹凸棒土可显著提高混凝效果,组合工艺去除铜的最优条件是,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30mg/L,改性凹凸棒土投加量为30mg/L,在混凝前1min投加,此时铜的去除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茄子秸秆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制备粉末状活性炭,主要研究了活性炭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以活性红X-3B和酸性蓝RL为模型染料,考察了染料初始浓度、pH值、活性炭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等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初始浓度和活性炭投加量对染料脱色率影响较大。初始浓度为300mg/L时,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g/L和1.4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脱色率分别在93%和98%以上,COD去除率分别为94.5%和86.4%,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  相似文献   

17.
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是给水处理的一个难点.分析了常规混凝方法难处理低温低浊水的原因,介绍和比较了膜处理低温低浊水的4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膜法出水水质好、稳定,采用低压膜直接过滤降低能耗,节省药剂投加费用;混凝-超滤工艺中加入粉末活性炭后可增加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去除氨氮.膜法处理低温低浊水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明显好于传统工艺,能提供水质良好的饮用水,是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UV/H_2O_2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UV/H2O2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在有机废水、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UV/H2O2工艺对水中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污染物的初始浓度、紫外光波长及强度、H2O2投加浓度、pH、光照时间、浊度、水中存在的阴离子等。  相似文献   

19.
在自制的新型外挂式光催化三相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降解苯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2h后,材料对苯胺吸附增长缓慢;反应过程中,最佳的通气量,气水比达到15∶1;负载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3%;单纯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在反应初期对苯胺废水的去除能力较强,运行10天后分别降至5%和15%,而Ti O2/AC、Ti O2/Al2O3负载型光催化剂,对苯胺废水的去除效果稳定且基本相同,去除率达90%~95%。  相似文献   

20.
对常规活性污泥法和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在中原油田基地污水厂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月度抽查对比监测发现,两种生物处理法对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它对SS、NH3-N的去除效果优于常规法。连续三天的日均值监测结果表明,新工艺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达到91%以上。这种工艺集通氧、沉淀、废渣分离和回收为一体,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在中原油田污水站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