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生态调度是流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的建议:制定生态调度相关政策;明确目标、抓好生态调度的主要任务;加强生态调度基础研究;推进生态调度实践;建立生态调度协商和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与建议。要确保设计施工运行期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实行动态跟踪,做到因地制宜。以有效防止和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理论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针对地表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对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探讨,包括:①在分析已有生态及环境需水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及环境需水的定义;②对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论述。首先,回顾了与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河道水量平衡探讨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机理及其组成;第三,根据人类对地表水的影响强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4个阶段,论述了每个阶段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分析了河流流量减少所造成的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概念。论文为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电站引水发电以及堤坝式电站调峰运行将使坝下河段减(脱)水,调水、引水和供水等河道以外用水水利工程也将造成下游河道减(脱)水,水文将对水生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河道景观等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为维护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求,水利水电工程必须下泻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其纳入工程水资源配置统筹考虑,使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模和水资源配备向"绿色"方向发展.本文以火溪河阴坪水电站为例,简述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确定的主要方法和下泄生态流量的工程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5.
闸坝河流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以淮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估算闸坝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改进的生态水力半径法(AdaptedEcologicalHydraulicRadiusApproach,AEHRA),该法能够同时计算输出相应河段的生态水位,方便对闸坝进行调度。将其应用到淮河,以鱼类作为生态保护目标,估算了上、中、下游共4个典型闸坝下游河段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结果表明:①鱼类产卵期内需要较大的生态流量,其顺序为:蚌埠>周口>颍上>白龟山,下游大于上游,中游居中,受断面影响显著;非产卵期则为:周口>颍上>蚌埠>白龟山,中游大于上下游,受河流鱼种影响较大。周口闸下河段全年各月生态需水量相同,需加强上游闸坝的联合调度满足冬季12~-月的生态需水;②要维持河道内生态流量,需进行闸坝调度调整下游水位,保证生态水位;③淮河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河流的连续性被切断,生态需水变化没有连续性,只有根据最小生态水位通过闸坝调度,维持河道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才能逐步恢复淮河健康生态。  相似文献   

6.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和生态等综合效益。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大型综合性枢纽工程和梯级开发,将使河流水文情势发生变化,从而对生态和环境产生广泛和长期的影响。本文根据多年来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评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案例,着重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保护好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整个经济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上游生态环境问题,识别生态屏障建设面临的屏障与难题,提出了按照"功能分区—工程措施—制度保障"三个层次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体系的思考建议,以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最优的水源水质、最小的水土流失"三个目标,保障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利水电开发是我国重点建设的项目,是完善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随着水利水电项目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项目中面临一系列的环境建设,需利用规划环评技术,保障水利水电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既要保障环境健康,又要做好水利水电的开发工作。因此,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开发项目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水利水电项目中的规划环评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 ,根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工程的特点 ,提出了一个综合反映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体系 ,它从一系列指标的客观实测值或估算值与该指标在生态环境中的主观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两者间建立评价体系 ,并根据拟建水库的生态环境效应判别并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
胡煜斌 《环境工程》2022,(4):361-362
<正>鉴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很多便民工程已落成或者正在进行中。就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它的出现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比如可以起到防洪、发电、供水作用,同时也能在水上运输方面提供便利,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陆续出现在我国多个地区。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会不可避免的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随着我国对生态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相关部门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以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长春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新立城水库为研究区,在确定生态需水量构成基础上,运用Tennant法、面积定额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立城水库的生态需水量进行核算。研究结果表明,新立城水库的生态需水总量为2.64×108m3,占总库容的44.6%,其中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需水量(下泄生态流量)为1.60×108m3,占水库生态需水总量的60.6%,占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8.4%。研究结果为水库生态调度、生态环境恢复和城市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波  李怀恩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2):2055-2064
针对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流域非汛期农业需水和生态基流间的矛盾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计算方法。从生态基流得到保障后农业灌溉用水受到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作物需水系数建立河道生态基流保障造成的农业用水短缺量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定量计算农业生态补偿量。以宝鸡峡灌区为实例,计算了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确定宝鸡峡灌区不同情形下的补偿上、下限,分别为5.25 亿元和0.37 亿元。生态补偿对象为宝鸡峡灌区因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导致产量受损的农户,补偿的主体为流域的相关管理部门,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也不应只局限于现金发放,也可以用投资建设等形式进行补偿,以提高宝鸡峡灌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桑干河石匣里控制断面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生态流量保障程度监管技术方法体系,并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河流断面面积和水位数据,计算得到桑干河石匣里控制断面生态水面宽为枯水期6.52 m,丰水期11.50 m;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5—2019年)提取石匣里控制断面水面宽的变化范围为3.6~45.0 m,且精度误差在1个像元左右;石匣里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除2018年为75%以外,2015—2019年生态流量满足程度均为100%,可以初步判定桑干河中游石匣里控制站的生态流量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需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因此,合理量化生态环境需水是西北水资源优化配置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着重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植被生长需水的区域分异规律,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生态的空间分区,以生态分区和流域水平衡为基础量化生态需水;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确定生态保护目标和生态建设规模,并预测生态需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不同类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状况和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饮用水源地工业污染点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和非点源污染现状,针对污染现状分析了水质超标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建议在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区及附近区域,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河岸缓冲带建设"三道防线,河流型水源地从加强内河整治力度、合理布局排污口、加强车辆运输管理、合理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等方面出发,建设生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城市绿地生态需水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了城市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灌溉需水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城市绿地生态需水和生态灌溉需水的计算模型,对黄河流域4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绿地生态需水与生态灌溉需水进行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城市绿地年生态需水量为44 749.7×104m3,年生态灌溉需水量为22 783.5×104m3.约占2000年黄河流域城市市区供水总量的4.85%.其中90.2%的生态灌溉需水集中在绿地植物的生长期(4~10月份);②植物需水和生态灌溉需水表现出不同的月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规律.月生态灌溉需水的计算结果为黄河流域城市绿地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态用水研究的讨论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十几年生态用水研究进展,其概念从自然地理平衡说法到生态系统稳定说法,至今未明确统一。按生态用水概念的内涵,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用水、需水、耗水6个词的多样组合归纳为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两个词。地带性植被生态用水是生态用水研究的基础,可为生态保护和植被建设提供依据和目标。建议生态用水概念定义为:维持各类生态系统正常发育与相对稳定所必需消耗和现存的水称为生态用水。  相似文献   

18.
湖泊生态需水对于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针对国内外湖泊生态需水相关研究状况,本文在论述湖泊生态需水内涵及其组成的前提下,总结归纳了湖泊生态需水国内外总体研究进展和主要计算方法,提出了当前湖泊生态需水研究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湖泊生态需水未来急需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云南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本文综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现状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状况,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及面临挑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迁地保护,使国家战略性生物物种与遗传资源得到较好保存;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需水量的正确估算是实现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的关键前提。本文综合多种方法计算了孔雀河流域天然植被不同保育目标和保护范围下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若要保护流域内的所有天然植被,每年需要最低生态需水量为4.10×10~8m~3,其中林地需水0.4×10~8m~3,草地需水3.7×10~8m~3;若仅保护重点保护区内的天然植被,则每年需生态需水量为1.91×10~8m~3,其中林地需水量0.37×10~8m~3,草地需水量1.54×10~8m~3;若实施生态输水抢救工程,以保护"抢救"保护范围的天然植被,则每年需生态输水量为1.32×10~8m~3,其中良好林地需水0.18×10~8m~3,良好草地需水1.14×10~8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