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测算了2008—2014年河南省的生态足迹总量与生态承载力,对比分析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与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河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已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2014年的生态赤字为1.2782hm~2,比2008年增加了0.1135hm~2;人均生态足迹一直是生态承载力的2.7倍之多。从各类生产性土地的生态盈余变动看,耕地和建筑用地有一定的盈余空间,林地在2014年已出现了赤字,草地、水域地和化石能源的生态赤字不断加大,可见河南省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是一种简单有效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量化指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重庆市2003—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探讨了三者的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3444hm2增加到2.071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0138hm2增加到1.2439hm2,生态赤字持续扩大;2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6400hm2下降到0.6000hm2,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重庆市的生态足迹结构不合理,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趋势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在不改变当前诸因素的前提下,重庆市的生态足迹还将持续增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将会小幅提升,但仍会导致人均生态赤字持续扩大的趋势。最后从创新技术、改变生产和生活模式、淘汰落后产能、平衡区域发展和强化生态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对重庆市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等政策的正确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支持,同时也具有强化社会树立生态赤字危机意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别计算河南省2000—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以定量研究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选取人均GDP、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第三产业比重、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现代化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8项经济驱动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定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745796hm2增加到2007年的3.019299hm2,而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0.373397hm2下降到2007年的0.361618hm2,导致生态赤字逐年增大,且人均生态足迹高于全国以及相邻省份;社会经济强烈驱动着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其中人均GDP、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等与人均生态足迹有较强的相关性,是影响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和生态足迹指标对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00年~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达2.376 4 hm2,全市生态足迹达642.252 9×10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595 6 hm2,全市生态承载力160.914 7×104hm2,人均生态赤字1.780 8 hm2,全市生态足迹赤字高达481.338 2×104hm2。葫芦岛市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足迹模型为研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提供了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作为确定葫芦岛市生态承载力的方法与模式,简单、综合而且实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的石家庄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家庄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6—2006年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与纵向对比分析,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6年的0.3616hm2/人下降到2006年的0.3227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4893hm2/人增加到4.690hm2/人,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水平远超过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水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反映出石家庄市的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不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对2013—2018年湘西州各县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除古丈县外,湘西州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其中龙山县、凤凰县人均生态足迹相对较低。②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大,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2015年出现峰值。③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存在显著县域差异,导致生态赤字(盈余)空间分布不平衡。④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呈减少趋势,表明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湘西州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县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生根  王心源  田兵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70-1072,1138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方法,对芜湖市1996—2005年的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建立了芜湖市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预测模型GM(1,1),经求解、检验、预测,可得到今后数年该市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数据,并对灰色系统模型应用于生态足迹的预测作了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未来5年该区域的人均农用地生态足迹呈逐渐增大、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人均生态赤字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区域平均能值密度计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更好贴合区域资源能源的真实供给与需求。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析2008—2017年宁夏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及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和趋势。结果表明:(1) 10年间宁夏人均生态承载力弱而稳定,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2)宁夏生态足迹指数较低,2015年后稍有回升,宁夏可持续发展能力波动幅度大;(3)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协调能力具有充足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9.
采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珠海市2000-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通过计算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其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评价.总体上,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比2000年有所增加,但从2010-2012年的数据来看,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从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变化来看,近年来珠海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有所好转.目前,虽然珠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处于稍好状态,但也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阿克苏地区承载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阿克苏地区2004—2014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研究,预测未来生态赤字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地区生态承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农产品供给、草场过牧等方面;2004—2014年,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呈快速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平稳下降,人均生态赤字缺口不断扩大,生态安全状态越来越差,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若按已往的发展模式,其生态经济发展仍然形式严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利用FAO数据、新疆统计年鉴等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采用可变世界单产法计算了2000-2009年新疆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从2000-2009年间,新疆的人均生态足迹显著上升,生态赤字有逐渐加大的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S显示,新疆的资源利用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三峡库区整体及各区县生态足迹及生态效率,利用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盈余/赤字、生态效率等四个指标从时间演变和空间差异两个层面,基于2003—2015年三峡库区自然资本状态数据,对比分析了该区域自然资本与生态功能的演变特征及空间格局。结果显示:1基于时间序列分析,2003—2015年库区自然资源消耗逐年增长,人均增幅为21.4%,且耕地和化石能源地需求尤为明显,约占总足迹的95%左右,库区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库区生态效率提高近5.76倍,2013年后增速放缓,表明随着三峡库区作为长江流域生态涵养功能区,其核心任务是以生态保护促进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转型发展。2基于空间序列分析,三个时段的库区各区县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各区县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呈现“沿江低—内陆高”,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呈现“首尾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表明随着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三峡库区的区域枢纽作用及区域间的生态涵养效应进一步凸显。基于此,三峡库区应构建以“宜昌、万州和重庆”经济增长极和以“巫溪、武隆”为生态涵养的“沿江—内陆”区县空间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联动、生态保护联动、人居环境建设联动;有效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战略,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叶田  杨海真 《四川环境》2005,24(3):15-18
本文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概念和方法对上海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上海市人均生态足迹为3.3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上海市生态赤字的一系列措施,最后对模型的完善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包头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综合指标.在阐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了包头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包头市2006年存在生态赤字,人均1.192765hm2,生态压力指数已达1.77.纵向比较得知,包头市经济建设中资源利用强度较大并造成生态承载力下降,生态足迹上升,这表明包头市生态系统正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6.013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94hm2,出现了5.619hm2的人均生态赤字,表明太原市面临的生态压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减太原市生态压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甘孜州1995~2007年生态足迹,并分析甘孜州的生态安全状况。甘孜州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480467hm2增加到2007年的1.766288 hm2,以耕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5.646667 hm2减少到2007年的5.328501 hm2,减幅较小,生态承载力结构具有不对称性,以林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盈余从1995年的4.1662hm2减少到2007年的3.562213hm2,林地人均生态盈余基本稳定在5.0 hm2左右,是甘孜州人均生态盈余的主要贡献者;生态压力指数在0.280852~0.350215波动,生态占用指数在0.528738~0.718585波动,生态协调性指数在1.875003~2.327831波动。结果表明甘孜州生态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能值—生态足迹是运用能值转换率和区域能值密度建立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加精确地反映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运用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探讨了2005—2010年大连市动态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得出,2005—2010年大连能值—生态承载力均低于能值—生态足迹,处于生态赤字状态。6年间生态赤字由2005年的1.51hm2增加到了2010年的2.59hm2,且在生态足迹构成中能源足迹所占比重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能值理论,结合生态足迹方法,构建能值生态赤字/盈余、渔业足迹强度(D)、社会发展压力指数(I)和经济协调指数(Q)参数评价海岛可持续性,选取典型海岛城市浙江省舟山市作为案例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7年舟山能值足迹、能值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共增加15.78 hm2,增幅为63.26%;人均能值承载力增加5.20×102 hm2,增幅为82.86%;其中,化石能源用地能值足迹增加最多,社会经济承载力增加最多,而自然承载力却有所下降。能值生态赤字/盈余和经济协调指数不能完全反映区域可持续性,区域渔业足迹强度的不断增加表明当前的渔业经济模式不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发展压力指数增大也进一步表明舟山的发展状况偏离了可持续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全新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从生态足迹分析原理出发,分析统计了成都市生物资源消费、碳吸收地、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得到人均生态赤字为1.183gha,属于较严重生态赤字区的结论.结果表明,该区域对自然的影响超出了其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可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水资源状况,采用生态足迹法,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承载力模型,研究了2014—2020年营口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负载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营口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对平稳,其中,农业用水生态足迹占比最高,居民生活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生态足迹总体缓慢升高,工业用水生态足迹下降明显,但有回升趋向。营口市水资源生态足迹远高于水资源承载力,表明出现了严重的水生态赤字现象,但水资源承载力波动上升与水资源负载指数逐渐下降,反映了近几年来水资源对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的支撑维系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水生态赤字现象有所改善,水资源压力有所减轻。营口市水资源承载力有所提升,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但水资源生态安全形势依旧严峻,仍需加大调水与节水力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