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SO2和COD等指标,分析了中国1980—200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利用库兹涅茨模型,估算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及对应的时间,并解析了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仅SO2的EKC呈"倒U型",COD的EKC波动幅度较大,近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与人均收入之间基本呈递增关系,废水EKC斜率有降低趋势,可以判断未来几年有出现拐点的迹象。废气、工业固体废物EKC斜率仍有增加的趋势,难以判断未来几年有出现拐点的迹象。建议继续强化环保政策,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EKC拐点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工业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2—2008年天津环境经济数据,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建立了天津工业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科学评价模型,与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天津工业污染物排放模型有三次函数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目前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处于上升趋势,而工业废水中的COD、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出现下降趋势。通过计算工业污染物排放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定量剖析1992年后天津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的成因。结果表明,天津市环境污染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工业总产值、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费、城市发展、工业污染治理、环境科研投入以及排污费征收。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城市污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量是进行排水工程设计的基础数据,灰色系统理论在预测城市污水排放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2001-2009年天津市城市污水排放量数据,建立灰色模型对2010-2015年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进行预测;由于工业废水排水量数据波动较大,灰色预测结果不准确,采用马尔可夫模型对灰色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准确性高;预计2015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5120.57万t,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339.39万t;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津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在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中的百分比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典型的EKC一般呈倒"U"形。对福建省1988—2008年的经济与环境系列数据研究表明,福建省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符合EKC曲线的典型倒"U"模型。工业废水和工业SO2拟合曲线均为"U"+倒"U"形,EKC的转折点已分别到达;工业废气排放曲线为"U"形的右半部分,EKC的转折点尚未出现。因此,福建省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争取尽早跨越EKC转折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福建省永定县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永定县1996-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人均GDP与典型环境质量指标(工业废水排放置、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模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曲线呈直线单调递减;工业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6.
基于物质流的四川省生态经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质流(MFA)理论结合生态效率模型方法分析了2001—2010年四川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情况、资源效率变化及环境效率变化。分析表明:(1)2001—2010年,四川省直接物质输入量(DMI)与区域内废物排放量(DPO)随GDP的增加均呈增长趋势,总物质资源效率一直在3 500元/t左右波动,总体变化不大,工业物质资源效率的变化趋势波动性较明显。(2)四川省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特别是自身资源的投入来维持经济的发展。(3)四川省DPO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环境污染来自气体污染,其中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二氧化硫。(4)四川省农业用水在供水量中所占比例最大,为60%左右。(5)四川省地表水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来自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同时,四川省2010年总用水效率为2001年的2.7倍,2010年工业用水效率为2001年的3.5倍,工业用水效率与总用水效率增长速度较高。(6)2001—2005年,总废物排放效率与工业废气排放效率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起逐渐升高;总废水排放效率、工业废水排放效率均逐年上升;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上述分析结果体现了四川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继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资源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Mann-Kendall法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环境质量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长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可提高对海洋环境演变的认识。基于《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1—2015年),采用Mann-Kendall法对中国管辖的近海海域不同水质等级海域面积、赤潮发现次数、赤潮发现面积以及河流入海污染物排放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第二类海域(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分类)面积呈下降趋势,劣四类海域面积呈上升趋势,近海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近海海域赤潮发现次数和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东海,下降趋势明显。河流入海排放主要污染物中,COD与营养盐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COD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石油类排放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沿海人口、海洋生产总值与劣四类海域面积均呈强正相关。沿海人口的增加、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长可能会对中国近海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相似文献   

8.
对2005-2008年中国COD减排情况进行分析,2008年与2005年相比,中国COD净削减量为93.5万t,净削减比例为6.61%,其中工业COD净削减量97.1万t,城镇生活COD净增加量3.6万t.江苏、广东、山东、河南、辽宁、广西、浙江、河北等省的COD净削减量最大,净削减量占全国COD削减总量的64.2%,但这8个省份仍然为COD排放大省,COD排放量和占全国COD排放总量的44.6%.重点调查企业的COD排放量较大的10个行业中,造纸业的COD净削减量最大,纺织业、饮料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COD排放量出现少量的增加或基本持平.全国城镇生活COD去除率由2005年的24.8%提高到2008年的33.8%,虽然去除率有所升高,但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城镇生活COD还有很大的减排空间.  相似文献   

9.
定量评估"十一五"期间总量减排的水质改善效益,科学真实反映减排成效,是重点流域总量减排工作持续进行的关键。以松花江流域为例,核算不实施总量减排情景下松花江流域的COD排放量,基于流域一维水质模型、SPARROW模型、GBNP模型等建立松花江流域COD排放总量与水质的对应关系,模拟预测不减排情景下各断面的COD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一维水质模型的模拟结果相对合理,根据模型预测,若不实施减排,2010年松花江流域总体COD将增幅20.5%,其中干流COD浓度增幅4.2%,支流COD浓度增幅36.0%。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05—2012年纺织行业单位产品的用水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浓度的变化趋势,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各要素与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2年中国纺织行业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显著下降,2012年COD和氨氮的排放强度分别为5.93、0.41kg/t,相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51.9%和39.7%。与纺织行业COD排放量变化最为密切的指标是单位产品的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品取水量与单位产品COD排放量,说明纺织行业生产工艺的提升对行业COD排放量的降低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与氨氮排放量变化最为密切的指标是单位企业产品产量、氨氮平均排放浓度与总量类指标,说明企业规模、末端治理工艺与氨氮排放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城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节能减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能减排是目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工业废水达标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的大力推行,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在水环境污染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城八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0.0%.雨水径流COD排放量占废水COD排放总量的33.39%,足见城市径流污染已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亟需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应从加强雨水径流污染的监管力度下手,建立以市场激励为主、政府管制为辅的雨水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2.
对钢铁厂、化工厂、制药厂、煤气焦化厂、煤矿废水COD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SS和可溶性无机物对COD有着重要贡献,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的工业废水,两者对COD贡献不同,且差值较大。SS贡献最大和最小者分别为61.1%和12.4%。可溶性无机物最大和最小贡献者分别为28.4%和14.6%。原水澄清或过滤测得COD明显偏低。同时,试验了GC法测得有机物总量与澄清水和原水COD的关系,前者呈相关,r为0.8183(n=7),后者无相关性,r仅为0.379(n=7)。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与"两高一资"行业超预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保投资需求偏高、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与措施的"时滞效应"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制约了中国COD减排.直至2007年第3季度,COD排放量才首次下降.未来3年,中国COD排放量需年均减排3.5%,减排难度和压力极大.针对如何完成COD减排目标,重点剖析了中国COD减排的形势和面临的内在、外在压力,并从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西安市2005—2009年生活污水COD去除量与去除费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COD去除费用随着去除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的趋势。结果表明,若要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费用,需采取技术改造等措施。同时利用西安市工业水污染物处理数据,建立了工业水污染物联合削减费用函数,并进一步探讨了工业COD削减量与削减费用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指数关系;从研究结果看出,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削减费用,同时企业需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5.
餐饮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废水的排放量及其造成的危害不断加剧。针对这一趋势,介绍了当前用于餐饮废水的处理方法,其中以物理化学法、电化学法、生物法为主,分析了上述方法的特点和工艺选择的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以石油化工、啤酒酿造、染料化工、机械制造、纺织印染以及焦化煤气等6种工业废水为例,探讨了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这6种废水前后两两1:1混合COD的消减效应.结果表明,啤酒废水与染料化工废水1:1混合,其COD消减量最大,达到36%;采用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时,机械制造废水的COD去除率最高,达55.6%,其次是石油化工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生活COD分区减排方案构想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生活COD排放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实现国家COD减排目标的首要压力,但目前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此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实施城镇生活COD减排势在必行.重点分析了影响城镇生活COD减排的因素及其相关性,以COD超载系数、人均GDP和城镇人均生活COD排放量3个指标为基点,结合各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率、环保投资比例,以及国家对四类主体功能区人口承载方面的相关要求,根据近年城镇生活COD排放量变化情况,构建分区分类削减方案,并从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保障COD减排的措施和环境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负荷的发展状况及其与循环经济发展C模式目标值的符合度,将京津冀2005—2015年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的变化同C模式目标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经济水平超预期发展的前提下,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速均超过了目标值。预测发现,延续现有发展模式,能源消费总量与2050年的绝对脱钩目标存在3.5亿t(以标准煤计)的差距,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绝对脱钩目标存在2.6亿t的差距。为实现脱钩,建议京津冀地区采取综合措施,完善产业结构并协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能效,降低能源强度。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使205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60.0%。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别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广西的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除了工业废水排放量(Ewater)对人均GDP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关键转折点还未来到,工业废气排放量(Egas)、工业SO2排放量(ESO2)、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Ewaste)、NOX浓度(cNOX)、COD排放量(ECOD)、NH3-N排放量(ENH3-N)等6个指标对人均GDP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关键转折点都已出现;lnEwater、lnEgas、lnESO2、lnEwaste、lncNOX、lnECOD、lnENH3-N均与专利申请数负相关,且截面效应均为正;lnEwater、lnEgas、lnESO2、lnEwaste、lncNOX、lnECOD、lnENH3-N与第二产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比重、污染源治理投资额正相关;lnEwater、lnEgas、lnESO2、lncNOX、lnENH3-N与非农业人口的人口密度负相关,lnEwaste、lnECOD与非农业人口的人口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废气一样,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代谢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猛增.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日益增长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范围包括城市居民、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