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构建的移动、联通、电信5种主要制式6套通信系统共址基站进行电磁环境现场测量及数据拟合分析,研究了多制式多频段移动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在空间叠加的分布特征。并根据国家相关电磁环境标准限值,明确了共建基站周边电磁环境主要影响区域,提出了相关电磁环境管理及日常监测重点关注控制区域,也可为运营商共建基站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获得的上海地区上百个移动通信基站的监测数据,对电磁辐射超限值的基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实际测量、理论计算等手段,认为引起电磁污染的几大因素有:等效功率、高度、距离、角度、环境背景、基站形状等,提出了为防止基站产生电磁污染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TD-LTE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了简要阐述,在对北京市某公司2012年建设的TD-LTE基站采取后台模拟加载业务量的方式使基站满功率发射的情况下,使用NBM-550型综合场强仪对基站周围电磁环境进行了现场监测,并通过理论计算进行验证,分析了TD-LTE基站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升战场电磁环境环境复杂度评估的客观性,基于电磁环境与通信性能的相关性提出一种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方法。方法该方法以层次分析法和混合加权理论为基础,以典型通信系统为例,建立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设备性能和电磁环境复杂度等级的映射,并据此建立通信网系性能和电磁环境复杂度的等级映射,从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给出五级量化指标体系。结果在50 km×50 km典型地域中,上述评估方法给出了10部高频和10部超高频通信设备组成的通信网络各单链路通信质量,分别为Ⅳ、Ⅳ、Ⅰ、Ⅳ、Ⅲ、Ⅱ、Ⅳ、Ⅴ、Ⅳ、Ⅲ、Ⅱ、Ⅱ、Ⅲ、Ⅴ、Ⅱ、Ⅰ、Ⅴ、Ⅳ、Ⅴ、Ⅴ,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整个网系的通信质量等级和整个通信网系面临的电磁环境复杂度(Ⅳ)。结论上述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证实了同一环境下不同设备所受的电磁环境影响具有个体差异性,整体通信网系的受影响程度有别于单一设备。研究结果可为通信网系的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干扰效应评估等研究提供基础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空通信是实施空中交通管制最有效关键的环节之一,甚高频是地空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民航运输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甚高频遥控台的建设。本文介绍了甚高频系统,通过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参数预测,分析了建设甚高频遥控台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成为现代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讯设施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作为一中特殊形式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了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通过对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找到减少电磁辐射危害的方法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根据深圳市近年来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信访投诉的情况,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通信基站信访投诉情况进行分析,将通信基站信访投诉抱怨等级划分为3类。再引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电磁场风险沟通的建议和对电磁辐射风险沟通4要素的研究讨论,为3类通信基站信访投诉提供科学有效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基站是手机通信中转站,设在居民楼内的移动通信基站方便了信号的转发,但同时基站设备噪声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双层墙和隔振处理,解决了移动通信基站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能耗行业,通信行业中通信基站的散热能耗量就一直居高不下,如何降低其能耗是目前各运营商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烟囱效应增强对流散热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烟囱"通风与空调降温相结合的通风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然后通过三维热-流体耦合计算分析了影响此结构散热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基站散热结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大化降低基站运行的温度,从而达到了减少通信基站运行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挑选典型基站,并对其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室内覆盖基站测量值低于《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规定的单个项目的环境电场强度评价标准值5.4V/m(功率密度8μW/cm~2),更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电场强度公众照射导出限值12V/m(功率密度为40μW/cm~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常见的七种类型的美化天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21个位于各种环境敏感功能区域内的美化基站周围电磁辐射水平进行了现场监测,还对一个常用于各种环境敏感功能区的方柱型美化天线的典型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各种美化基站周围50m范围公众可到达区域内,功率密度随着与天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限值0.4 W/m2(40μW/cm2)。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使用美化天线的利与弊,美化天线的使用原则,并针对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旨在强化美化天线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电磁辐射分析和探讨,归纳了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在施工期、营运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与措施,对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舰船电磁环境特性及预测的常用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电磁环境数据采集与预测方法,并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实现.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不仅能对舰船电磁环境进行预测分析,还可为其它装备电磁环境的模拟与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信系统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的电磁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强电磁脉冲入射下地面以上空间场强的分布情况,仿真了某通信设备主机在强电磁脉冲照射下内部场强耦合的情况,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子器件在电磁脉冲作用下的阈值.提出了通信系统在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电磁防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一套仿真系统,模拟不同作战场景下电磁环境(侦察、探测、干扰、通信、导航等)对武器装备造成的影响,实现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的仿真需求.方法 以GIS系统和电磁传播算法为基础,以模型管理、想定规划、仿真推演、态势显示和模型数据库为主要框架,提出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仿真系统的基本结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站耗电量也越来越大,推进蓄电池的合理配置以及关注新型能源是通信运营商且行且探讨的话题。阐述了对通信基站蓄电池使用更新的精细化管理以及新型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推广,实践表明,促进能源的节约,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既是通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目前国内对于移动通信基站所产生电磁类辐射的监测现况,剖析现下在本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移动通信基站的辐射监测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性内涵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战场电磁环境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产物。综述了战场电磁环境的构成及其层次结构,分析了其复杂性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量描述电磁环境复杂程度的思路,即以用频设备的灵敏度区间将战场电磁环境划分为不同的子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9.
<正>无处不在的电磁环境作为装备运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和重视。电磁环境通常定义为各种电磁现象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电磁环境又包括人为电磁环境。其中雷电、静电、地磁场、太阳磁暴等属于自然电磁环境,而广播电视、高压输电线、电气电子设备(如电视机、计算机、电机…)以及电子对抗、通信、雷达、核爆、超宽谱和高功率微波武器等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人为电磁环境。电磁环境对电子设备、电子器件或组件、材料、电爆装置、燃油和人员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武器系统适应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提升装备的作战效能,提出合理的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并开展试验评估,以验证指标是否得到满足。方法采用基于使用需求和标准分析的方法,针对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通过对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和标准的分析,提出采用建模仿真,预测电磁环境,开展缩比模型、1︰1模型试验验证等方法确定电磁环境效应指标和要求。结果提出了系统内自兼容、系统间兼容性和系统与外部电磁环境3大类14小类的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分析了每项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对四大类典型系统的适用性,提出了开展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的方法和流程,为开展装备系统级电磁环境效应工程研制、试验和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结论采用提出并确定系统电磁环境效应要求和试验评估方法,实施武器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控制和评估,对装备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