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光伏空调技术的日益成熟,大功率光伏并网成为趋势,而随之带来的并网逆变器内元器件因发热而导致的温升超标成为难以攻克的问题。该文通过对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发电功率、不同压缩机频率及不同外风机频率条件下元器件温升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控制空调外风机运行频率并优化元器件选型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大功率并网状态下光伏空调的元器件温升问题,保证机组制冷能力不受限制的前提下,提高了光伏多联式空调系统元器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构建与优化分析——以锦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布局,新能源成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并上升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一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太阳能成为新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介绍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理论意义,重点构建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阐明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内容,并结合锦州市光伏产业链实例与完整产业链进行对比,指出锦州市光伏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光伏行业是我国大力支持的新兴行业,也是解决目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光伏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在极速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产能过剩、市场失衡、并网瓶颈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大量的光伏企业倒闭破产.因此,企业自身需解决技术问题,国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引导与扶持,制定并落实好相关政策,引导行业进行有效整合才是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白韫雯  陈冀俍  李莉娜 《绿叶》2012,(12):30-36
中欧共同且最大的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迅速推广努力实现全球气候保护目标。建立有序竞争,需求强劲的全球光伏市场符合这一利益。而中欧光伏贸易摩擦不仅对处于全球不同分工的光伏产业链都具有严重的破坏力,并且严重影响了欧盟和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互信与好感,对于全球气候治理非常不利,这一问题须通过综合性的方式从制度上进行理性回应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光伏直驱电力系统,构建了系统简单的仿真模型,通过对这一光伏/市电混合供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进行并网谐波测试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光伏/市电混合系统模型对并网谐波仿真的可参考性,并且对光伏/市电混合供电系统不同工作模式下并网谐波分析,得到不同工作模式下并网谐波的趋势以及差异,为相关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罗赞继 《青海环境》1996,6(4):192-195
根据青海高原电力建设加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作用,示范和推广工作的实际,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光伏空调并网的三相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开发三相光伏空调的难题之一。这种现象对空调设备以及公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都存在着很大的危害和影响。本文基于三相光伏空调的实际工作状态,分析造成光伏空调并网三相不平衡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控制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光伏发电,利用半导体界面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当光伏作为新兴产业在合肥兴起时,小到一户居民,大到一个城市,都在围绕着光伏发电发生着变化。受到欧美"双反"的影响,作为新兴产业的光伏发电正遭遇困境,合肥却逆势而上。实际上,合肥有一个非常大的规划,那就是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全市推广建设一批光伏发电示范  相似文献   

9.
文不同类型晶硅光伏组件在相同环境下其性能体现会有较大的差异,为了研究不同晶硅光伏组件在湿热气候环境下的实际应用性能,本文选取单晶组件、多晶组件A、多晶组件B以小型组串系统形式投试到海南湿热气候环境光伏实证试验场,通过对各光伏试样组串电性能参数、组件表面工作温度、试验场地气象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对光伏组件的实验室I-V性能进行周期性测试,分析研究不同光伏试样组件在真实湿热气候环境应用的性能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光伏电池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光伏电池板在阴影遮蔽时产生的热板效应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热板效应产生的原理,基于PSCAD仿真平台建立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等效模型,并根据工程实际选取合适的参数。继而对无阴影遮挡电池板和有阴影遮挡时的光伏电池板进行仿真研究,对比后分析得出加装旁路二极管对热斑效应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基于Klein计算模型的光伏组件安装倾角计算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Klein计算模型,并对倾斜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量HbT、倾斜面上天空散射辐射量HdT以及地面反射辐射量HrT进行推导,并根据Hay天空各向异性模型进行优化得出太阳辐射量计算模型,再通过对倾角求导得出最佳倾角值。此计算模型可为光伏阵列倾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能源危机,全球对于新兴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在当前世界能源大家庭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由于近些年雾霾天气的增多,导致光伏太阳能发电受到了严重挑战。本文以上海为研究基地,以1年多来连续监测所得的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光伏组件日发电量受雾霾程度影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林伯强 《绿叶》2012,(12):12-15
光伏产业危机的根源于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捆绑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产业重组过程中,政府要尽量中立,让市场自发进行优胜劣汰的整合。目前政府必须坚决拯救光伏产业.但不是救企业。政府应把补贴投向产业链的终端,把技术研发和终端利用环节做好.而把设备终端制造留给市场。光伏产业的威胁在于其无序状态.包括政府缺乏前期规划、企业缺乏预期、国际市场上贸易摩擦迭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漂浮式水面光伏被提出作为解决方案。近海海域具有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充足的布设场所,因此海上漂浮式光伏成为研究的热点。评估光伏关键部件的耐候性对确保近海漂浮式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持久性至关重要。近年来已出现了一些试验性水上光伏发电项目,显示出漂浮式光伏系统在水域中的潜力。然而,近海环境的湿度、海风、盐雾等因素对光伏关键部件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评估光伏关键部件的耐候性能尤为重要。目前关于水上光伏的研究内容还较为有限,但各国已开始推动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近海漂浮式光伏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曾光辉 《环境技术》2023,(9):116-120
随着分布式光伏越来越多接入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主电路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光伏接入配电网的原理,接着研究集中式逆变器和组串式逆变器两种经典的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主电路架构,并分别分析了可靠性指标。最后的算例计算了同等容量下的分布式光伏的可靠性数值。  相似文献   

16.
机械载荷试验作为考查光伏组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新版IEC标准中对于该项测试的要求也变得更加细致。本文介绍了一种光伏组件机械载荷测试的可调节式安装夹具设计,并根据标准IEC 61215-2:2016中静态机械载荷试验的要求,利用该夹具测试了两块不同版型的光伏组件。本设计夹具表现出良好的普适性与测试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破损程度直接导致光伏组件发电性能的降低,而其内在原因可能在于内部电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光伏空调推出以来,凭借其环保、节能和可再生等优势,备受广大用户的关注,已成为未来空调发展的方向之一。我国于2005年11月发布关于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根据标准的研究要求,至少各一种主动和被动式防孤岛方案,过/欠电压、过/欠频率作为后备保护。光伏空调涉及并网,因此必须具有防孤岛效应自动保护功能,由于常规发电的光伏发电模式与光伏空调模式还是存在差异的,本文重点探讨并提出一个适合光伏空调防孤岛检测方法,为光伏空调实现安全并网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卓  李宗原  韩聪 《环境技术》2020,38(4):167-172
为提升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向电网输送电流的质量,对新型太阳能单相光伏逆变器的应用性能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构成情况,创建包含太阳能光伏电池、逆变器、Boost DC/DC电路及操控电路的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对系统核心部分的并网逆变器进行设计,选用LLCL型滤波器降低逆变器输出电流内的谐波分量并衰弱开关频率位置的高次谐波,通过加入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方式消除电网电压对并网电流的干扰,并结合网侧电流外环PI控制对电流内环进行控制,提升整体系统稳定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研究逆变器的新型太阳能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滤波性能优越,输出并网电流稳定,说明该逆变器应用性能好。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18,(9)
屋顶光伏是分布式光伏的代表,也是光伏发展的助推器。屋顶光伏革命先后在德日等国引爆,我国光伏发展既需要也正迈向屋顶光伏革命。我国屋顶光伏发展潜力巨大但困难重重,既有商业模式难以引爆屋顶光伏革命,亟须基于平台与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综合施策,形成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光伏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吸引着众多资本的进入。金融危机后,这一个产业遇到了很多问题:市场需求锐减、核心技术缺乏、行业竞争无序等。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政府政策的积极介入至关重要。只有将国家新能源战略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细则实施,光伏产业才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