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剖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对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超越,也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它的提出使社会主义理论获得了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法学的核心思想。罗尔斯的《正义论》指出:达到社会正义最可行的方法是制度分配的正义。而制度分配的正义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来实现。在旧有的经济理论之下,经济理性人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而在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过程中,造成了对资源的无限攫取,带来了严重的生… 相似文献
3.
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生态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早期,当时它主要面对的是产品不足的社会矛盾。产品不足并不是绝对不足而是相对不足,是由私有制造成生产关系在分配领域中严重的两极分化,这导致基尼系数日益扩大,“朱门 相似文献
4.
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仲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王桂娟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4):1-4
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深邃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从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历史论四个层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并试图发掘出它对当今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逻辑起点的科学体系,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它对启发当代人类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建立全新的文明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应成为人类从根本上、战略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关景灵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8):22-25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这一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新解读,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邓建明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5):37-40
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化的政治文明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巨大牵引力。经探讨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水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作用,能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广泛、有效的政治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早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制定了法律法规,采取了多种措施,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说来,生态问题依然严重,有些方面、有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