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有偿救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卫东  彭子成 《灾害学》1996,11(2):15-18
从人们的救灾心理和救灾行为的经济学特点入手,探讨了有偿救灾对于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使防灾减灾最终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从而逐步减少灾害的现实意义。指出在我国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积极发展有偿救灾,使之逐步成为主要的灾害救助形式,并且提出了建立政府救灾基金,建立救灾公积金,以及鼓励企业以联合经营形式对受灾企业进行救助等有偿救灾设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灾害救助工作的宏观背景和主要矛盾,提出了新形势下灾害救助工作的出路在于改革传统的灾害救助体制,增强灾害救助实力,进而重点探讨了灾害救助实力的多元结构、运作原则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加速灾后恢复与区域发展的可行性。灾害救助过程包括规划、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与解读、趋势预测、辅助决策、灾害监测等6个环节。灾害救助评估内容按照灾害救助阶段总体分为应急快速评估和灾后详细评估两大类。其中,应急快速评估主要侧重于灾情和应急救助需求,是灾害救助评估的传统研究领域,为应急抢险和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信息支持;灾后详细评估则主要用于全面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灾害救助是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规灾害救助不同,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受灾害类型的影响更大。以汶川地震、西南特大连旱为案例分析发现,这两种特大灾害救助在下列几方面存在异同:(1)救助物资需求方面,突发性特大灾害救助存在瞬时物资需求峰值及恢复重建物资长期需求2个时间节点,而渐发性灾害救助主要是中长期物资需求;(2)救助对象多样性方面,突发性特大灾害承灾体类型的多样性导致救助对象多元化明显,而渐发性灾害救助对象往往集中于某一特定领域及其衍生的部分领域,多元化相对较低;(3)灾后救助方面,突发性特大灾害更需要统筹各类救助政策或措施,甚至创新性地提出一批新的政策来确保长期救助的有效性;(4)灾害领域热点概念——弹性、脆弱性、恢复性等相关理论可对上述3个异同点进行较好地解释。研究成果可为丰富灾害救助理论、完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网络动员作为一种新兴的动员方式,在灾害救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网络动员模式中公众信息素养提升与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并存,网络舆论动员与网络行动动员共举的现状,提出建构灾害救助网络动员的理想模式需要培养多元化与权威性的网络动员主体,把握网络动员主体也是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建立法律依据、政策监管、公众监督和媒体干预的立体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玲  袁艺  潘东华 《灾害学》2012,27(3):132-136
基于2005 - 2010年历次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启动和损失情况,在统计分析响应频次和响应灾情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国家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台风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大致反映了我国重大台风灾害损失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我国台风灾害救助工作的发展变化和新思路:①2005 - 2010年,国家共针对24次台风过程启动救助应急响应51次,平均每年8.5次,其中四级、三级响应分别为41次、10次,平均每年6.8次、2.5次,分别占80%和20%.②7-9月国家启动台风应急响应最多,10月、5月和4月偶有分布.③近年重大台风损失2005 - 2006年严重,2007 - 2010年则较轻;国家针对台风灾害启动响应从东南沿海向内陆和北方沿海省份递减.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是启动响应依据最多的指标,且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反映了近年来国家对台风灾害救助工作的重视和以“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央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是我国政府救灾资金的主体,主要用于解决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临时困难,紧急转移安置和抢救受灾群众,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恢复重建倒损住房,以及采购、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通过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基于各类测算数据资料对遇难人员家属抚慰标准、灾害应急救助标准、过渡期生活救助标准、倒损住房恢复重建救助标准进行了分析与测算,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民政救灾方针的救助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救助标准的动态调整,民政救灾与巨灾保险的协同机制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对我国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在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中的效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威涛  徐漫辰 《灾害学》2024,(1):140-145
城市避难场所与应急救助设施的协同布局,是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先通过厘清避难场所在传统职能运行基础上,从灾害暴发期至缓解期参与治安消防、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等应急救助的行动机制,构建以避难场所为核心空间节点、多方专业救助设施紧密联结的“避难协同空间系统”;再提出灾害风险评估、空间规划决策、规划实施保障的三段式避难场所和救助设施协同规划路径和策略,以此落实避难场所和多方救助单位之间行动兼空间上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9.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灾害事故,用于紧急疏散人员,避免直接或次生灾害威胁,具有一定功能设施.并可供政府集中救助而事先规划、建设的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指挥、应急供电、应急物资供应、应急篷宿、应急供水、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等11种功能,融通信、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于一体。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备、室内外结构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具有抵御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中小强度自然灾害(简称中小型灾害)造成的损失虽然相对较小,但发生频繁,多次累积影响甚至超过大灾。基于2000~2013年的多种来源灾害统计数据,中小型地震灾害主要集中在西部省份,其中云南和新疆最多,两个省的中小地震占全国总数的54%。中小型洪涝灾害发生频次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北江和韩江支流上游地区、长江上游重庆段及嘉陵江支流流域、云南段等地。中小型旱灾频次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中游的三峡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汉江、湘江、资江等支流流域。总体而言,我国中部、西部地区是中小型自然灾害的多发区、频发区,但这些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中央政府对于这些多发区的中小型灾害也应予以救助,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中小型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1.
常忠华 《灾害学》1991,6(3):47-50
本文在回顾1990年陕西省灾情及救灾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在减灾中的职能,搞好灾情预测预报、及早制定防灾预案及灾前准备工作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救灾行为的经济学特性,提出救灾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一种人道主义救助,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投资活动。指出帮助灾区恢复生产是整个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分析阐明摆脱以往单纯将救灾看成是人道主义救助的旧观点,充分考虑到在经济社会里救灾行为的经济学特点,用经济学原理指导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大气灾害链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文传甲 《灾害学》1994,9(3):1-6
本文从功能、结构和本质三个角度给出了灾害链的定义,提出了灾害环、致灾体和可能受灾体(移动或静止)的概念,对现实中的大气灾害链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对其引起破坏作用和造成损失的因素,从致灾体、可能受灾体和灾体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对由此而引出的减防救灾的四种途径与“除、抑、避、抗、保、跑、救、治”八项指导原则,和与其有关的战略、策略及组织问题进行了简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城市灾害的特点和城市灾害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城市减灾集成管理的思想,并按此思想初步分析和设计了一个城市防灾救灾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考察减轻自然灾害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减灾工作经历的经验性减灾阶段长达几千年,至本世纪60至70年代.才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半经验半理论减灾阶段.今后的发展是向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减灾过渡.适应这种发展,需要把二、三十年前形成的“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适时调整为“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新方针.在肯定我国四十多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纵向分散(部门型)减灾管理体制,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取得巨大减灾成就的同时,提出必须改革现有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国家综合减灾大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减灾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防灾救灾组织机构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阐明了合理的组织机构在城市防灾工作中的作用,然后通过对典型城市防灾救灾组织机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防灾救灾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构造了城市防灾救灾组织机构的改进型矩阵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特点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7.
张毅  沈荣芳 《灾害学》1997,12(4):24-28
对上海当前防灾救灾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上海及其它城市的防灾救灾系统管理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修琦  傅辉 《灾害学》1996,11(4):84-88
以人均相对灾害救济强度为指标,利用EOF方法分析了1978~1994年我国农村救灾款发放的时空分异规律,发现其5种主要空间分布形式;在东部地区,1984年以前华北救灾强度较东北和江南相对偏大,以后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